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关于宋代的江西刻书,历代书目及地方史志有记载,不少论述宋代雕版印书的专著也多所涉及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又有清康熙间文行远撰《浔阳蹠醢》一书的典籍部分详细记述了宋代江西九江、庐山地区的刻书、藏书情况。而早在南宋初年尤袤编撰《遂初堂书目》即有京本、监本、杭本、江西本之分。凡此种种,表明江西刻书不仅起于南宋以前,而且在宋代雕版印刷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一、宋代江西刻书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
《佩文韵府》是清代一部规模宏大的类书,由康熙皇帝组织官方力量历时八年编纂而成。它的编纂凝聚了康熙皇朝君臣学者的智慧,体现了清代诗韵著作的繁荣;它的版本也根据成书的阶段性和刻书的不同机构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和内容;它问世之后,对于清代学术尤其是清代诗韵系列著作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汲古阁毛晋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藏书家和刻书家。其刻书多达六百余种,为历代私家刻书之首。凡收藏中国古代典籍具一定规模者,无论中外图书馆或私人藏书家,其藏品中无不都能觅见毛氏藏书、刻书、抄书、校书。可见,毛氏藏、刻、抄、校事业之影响深远。毛晋亦是一位词学大家,其汇辑的《词苑英华》及其著作《词海评林》,均为词学典籍,本文注重介绍这两部后世学词者极其珍贵的工具书和词学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4.
周生杰博士的《鲍廷博藏书与刻书研究》一书对于徽籍文献巨子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全景式展现鲍廷博之家世、行实及其藏书、献书、刻书活动等;其二,注重往深处开掘,揭示鲍氏藏书、刻书的背景、思想、特色及其影响等。此外,《研究》以细腻而又饱蘸情感的笔墨展开论述,为鲍廷博的研究与表彰增色不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的版本著录形式、马国翰藏书的版本特点以及藏书中的精品,对研究清代刻书与私人藏书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天一明珠藏宝书四百余载传文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天一阁的缔造者范钦及天一阁的历史沿革,从天一阁历代的藏书、刻书、传抄等方面,叙述了天一阁藏书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浙东学术圈内所起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蒙古文古籍出版始于13世纪。在长达七百年的出版活动中出现了官方出版、寺院印刷、私人刻书三足鼎立的文化现象,共同完成了《蒙古秘史》《甘珠尔》《丹珠尔》《青史演义》等几万种蒙古文古籍的出版工程,为蒙古族的文化创造、文化传播和文化积累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坤坪 《图书馆》2021,(4):103-106,111
刘康,字春禧,湖南宁乡人,清代末年知名藏书家,好收藏历代名人墨迹书本,编纂有《红豆山房法帖》。但由于年代久远及藏书多毁,刘康事迹已久不为人所知。文章通过对刘康藏书、刻帖、刻书活动的发掘、考证及参考湖湘近代名人对其评价,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刘康的藏书其事。从目前的资料来看,刘氏广于收藏,勤于校勘,其收藏曾获近代省内外达宦名流赞许,故研究刘康对完善湖南近代私人藏书史和保存传播文献古籍有着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雕板印刷史论中,论及刻书工匠者不多,专论某一书刻工匠成就者则更少。《文献》1992年第4期刊载《书工徐普缮写书板小录》一文(此后简称"小录"),读后颇有些新鲜感。该文对徐普的书写特点、作品数量及从业时间,都作了一定的评价,称其是"历代传本中缮写板样最多的书工",此言不为过,然而,就笔者所知,徐普一生所缮录的书板总数和从业时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季秋华《知不足斋序跋题记》为对象,较全面地论述清代大藏书家、刻书家鲍廷博在长达七十年生涯中的藏书、校刻书事迹,指出鲍氏的序跋题记,不仅反映他藏书、校刻书的历程,更是其收藏、校刻书历程中的人生感悟、心灵独白的流露;不仅是版本目录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乾嘉时代浓厚人文精神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朝道光、咸丰年问,上海金山县有一个钱氏家族,从事藏书、刻书事业,尤以刻书为盛。所刻《守山阁丛书》、《指海》丛书、《小万卷楼丛书》、《珠丛别录》等,有名于世。在近代文化史上,钱氏家族作出了贡献,颇具影响。现略考其史迹,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海源阁藏书研究》从海源阁形成及主人生平思想的研究入手,注重藏书版本的鉴定、编目刻书抄书实践,在充分调查基础上运用数据图表、比较等方法,对海源阁藏书的收集、保藏、抄刻、利用、亡佚情况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基本摸清了杨氏藏书的真实底蕴,是中国私家藏书研究的典范之作。参考文献1。  相似文献   

13.
常熟为中国藏书出版中心地之一,藏书家刻书、抄书蔚然成风,特色明显。明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里谈到:"当今刻书,苏州、常熟为上,金陵次之。"常熟藏书家刻书、抄书活动为中华典籍的生产、流传做出了贡献。作者从常熟藏书家刻书概况、丛书辑刊、古籍抄写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书楼,就其规模、历史和功绩而言,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在为数千年绵延辉煌的藏书事业自豪的同时,常又伴生出深深的遗憾──迄今为止,尚无一部系统全面反映中国历代藏书楼、藏书家的著作可供读鉴。如今,这一空白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藏书楼》一书填补。 全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藏书论”。首先按官府、私家、寺观、书院四大系统概论藏书楼的产生,藏书活动的兴衰,各藏书系统的特点及其历史贡献。然后从不同角度,列出十个专题分别剖析藏书的来源、私家藏书观、藏书与借书、藏书与刻书、藏书家与…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私人藏书、刻书事业在清代发展至鼎盛①,乾嘉时期,江南地区的藏书楼、私人刻坊更是占据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57%)②,其中江苏和浙江两省藏书家数量最多③,可谓"清一代藏书几为江浙所独占"④.除了传统的士人藏书家,商贾也开始斥资进行藏书、刻书活动,他们纷纷利用搜集到的大量珍稀藏书从事刻书活动,成为具有藏书(刻书)家与商贾双重身份的著名士绅. 寓居杭州经商的鲍廷博正是这众多商贾藏书家中的一员.他以"知不足斋"丰富精良的藏书交结江南文人,以献书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嘉奖,以刻印《知不足斋丛书》获得了嘉庆皇帝的青睐和江南士绅的赞许,晚年被赐予了举人名衔.历来学者对鲍廷博和《知不足斋丛书》的研究⑤,多将重点放置在"有功于艺林为甚巨,今夫经之有传注训诂,史之有辩证援据,学问之大者尽于此矣"⑥之上.就算考虑到鲍廷博的商贾身份,大抵不过虽出身徽商,然自学成才,成为著名的学者、文献家,体现了古人"贾而好儒"的特点⑦.  相似文献   

16.
大本堂考     
1998年12月,国家图书馆发行了首套藏书票集《北京图书馆藏书票》,内容为馆藏部分善本书中的历代皇家和中央官府藏书印鉴。其中第五枚藏书票采用的是"大本堂书"这枚藏书印鉴,因编纂时考证的疏漏,误认此印为宋内府收藏书籍、字画之印鉴。不久前,《文献》2000年第1期刊登了子厚《藏书印鉴小考》一文,引据明郑晓《今言》第三百三十一条,考证清楚大本堂是明朝初年建立的,地点在今天的南京。朱元璋敕建大本堂,目的是要聚藏古今图书,延  相似文献   

17.
南行记闻     
浙、蜀、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刻书中心。就数量和规模而言,三地以闽为最,而闽又首推建阳。朱熹在《建阳县学藏书记》中说:“建阳版本书籍,行四方者,无远不至。”熊禾在《书坊同文书院上梁文》中也说:“书籍高丽日本通。”建阳的余氏、刘氏、蔡氏、陈氏、熊氏、虞氏等诸姓,世代刻书,有的经历几朝数百年而不衰,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然  相似文献   

18.
(一) 《汲古阁珍藏秘本书目》一卷,是清康熙年间毛扆编写的鬻书目录,嘉庆五年黄丕烈刻入《士礼居丛书》中,流传始广。明末清初,常熟毛晋汲古阁不仅刻书数百种,风行全国,对我国古代典籍的保存和传播,影响很大;而阁藏书籍之精善丰富,更为世所艳称;可惜没有留下完整的藏书目录,不能了解阁书的全貌。《秘本书目》虽只著录毛晋幼子毛辰藏书的拟售部  相似文献   

19.
以钱谦益、钱曾为代表的钱氏家族,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藏书大族。通过梳理钱氏家族的藏书来源、数量及特点,探讨钱氏家族的抄书刻书活动,论述钱曾《读书敏求记》的价值及对版本目录学的贡献,全面展现钱氏家族藏书、抄书、校书、编写书目的风貌。表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20.
元代书院藏书重要来源之一——书院刻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拨捐学田刻书经费充裕、刊刻书院教学和研究用书形成书院藏书一大特色,以及山长主持刻书质量精善等方面,阐述书院刻书成为书院藏书重要来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