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社会如何对个人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传统中国社会许多道德文化无疑对现实道德建设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个人道德品质教育、人伦关系道德观教育以及有关整体主义道德观教育三个方面论述了道德社会化的传统取向。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过渡经济实践向传统计划经济道德观和现代市场经济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实践呼唤过渡经济道德观,过渡经济道德观是中国传统道德化与现代道德化的精华融汇,是一种承先启后的道德观,根据经济过渡实际,过渡经济道德建设应体现先进性,广泛性和层次性的统一,把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过渡时期道德的战略重点,从经济,教育,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综合推进过渡经济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教师道德评价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教师道德的认识和评价存在着一个矛盾的现象:社会大众认为现在教师的职业声望下降了,而一些教育理论界人士却大声疾呼不要给教师过高的道德要求。教师道德由教师职业伦理与教师个人道德组成,对教师道德的评价应该从教师职业伦理、教师个人道德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入手。这一矛盾现象源于传统教师道德观没有区分教师道德的两个维度:社会大众针对职业伦理,而教育理论界针对个人道德。当代教师专业化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的去道德化现象使得人们对教师道德的评价越来越忽视个人道德维度。由于教育是一种道德实践,所以教师道德评价的个人道德维度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对教师道德的评价不仅要认真考虑职业伦理维度,更要关注个人道德维度及其与职业伦理维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存在决定人们道德意识,这是马克思义道德观的本质。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所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在物质利益问题上存在着严重的阶级对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重视物质利益又鼓励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中物质利益问题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蔡元培积极发展了孔孟儒学关于“仁爱”、宋明理学“心忧天下”的传统伦理思想道德,提出了中国近代社会的群体主义道德观,阐述了为什么要倡导群体主义,群体主义道德观有哪些道德实践上的要求,这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价值根本原则,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陀氏和鲁迅分别站在道德价值取向的两端。陀氏的道德观建立在对西方理性和科学的否定、对俄国东正教道德观的肯定上,体现为宗教伦理,宣扬绝对价值;鲁迅的道德观则体现在对西方理性和科学肯定的同时,更强调在对中国传统封建道德彻底否定的基础上树立道德新人的理想,强调责任伦理,将道德实践与社会使命相连。  相似文献   

7.
网络是“双刃剑”,它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其中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警惕:传播暴力、色情内容,散布信息垃圾,恶意侵犯他人隐私,充当“黑客”……截止2000年底,我国25岁以下的用户已成为互联网用户的主体,被称为“网上的一代”。对于青少年个人,网络道德观作为个人道德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本人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面对社会,青少年的整体道德观又势必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基本道德价值取向。因此,面对网络的挑战,培养青少年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已成为全社会的重大责…  相似文献   

8.
从情感到理性--关于我国当前道德形势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传统的道德观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引发了关于道德观念的深刻反思.从道德观念的角度看,要摆脱道德与经济的二元思维,确立社会实践的一体化观念;要克服片面的道德理想主义,确立从实际出发的科学道德标准;要纠正道德主体的错位,确立人民大众的道德主体地位.集体是以一定社会关系为纽带的个人联合体,它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面貌;对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加以具体分析.在道德建设上,要以道德人格的确立和健全为重心,要着重于公德系统的规范化,要强化和改进管理教育行为的道德示范功能.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互联网作为人类最伟大的科技发明之一,大学生在享受其巨大力量和方便快捷的同时,对传统道德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大学生在网络中损坏道德的现象越来越成为社会焦点,文章描述当代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现状,解析网络道德问题滋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个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影响到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亦对中职学生的价值观、职业观有着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当今社会多元化文化体系下,社会的道德也明显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导致我国的传统道德观与西方的个体主义道德观和各种宗教道德观并存的发展态势。这种多元的道德观并存不是偶然现象,是社会开放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的结果。道德观的多元化给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新文化时期是传统道德向现代道德转型的重要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妇女杂志》这个大众传媒平台,破旧立新,建构新性道德观。他们认为,唯有建立在恋爱基础上的性关系才是道德的,并主张通过普及性教育和恋爱教育,来养成新道德。追求两性的平等对女性从传统社会束缚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也因为理论过于激进而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党的十四大精神,当前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二是强调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对我们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即它可以和社会主义道德一样起抵御西方资产阶级道德观、价值观的作用,抵御西方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我们青少年、人民群众的腐蚀.  相似文献   

13.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的新型道德观,而要使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根植于我们民族的土壤,生成中国化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就要进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道德的有机结合,让我们传统思想的精华重放异彩,真正构建出中国特色的道德价值体系,以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试用辨证的观点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探究其对当代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影响,以期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作用的重视,更好地提高我们青少年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般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个人与社会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个人的心性修养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我国优良道德传统的博大精深和极强的生命力.并指出应根据时代的要求对传统道德进行系的梳理和整合,按照伦理教育的内在逻辑顺序编次.使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教材。文章还阐明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须结合主旋律教育,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并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系统的理论构想和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15.
<正> 所有的宗教都是以所建立的社会伦理道德观(人的行为准则)为其思想主体。这种宗教伦理道德观,对信教民族的传统道德观的形成和现代社会新道德体系的建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不容置疑的。本文就伊斯兰教的社会伦理道德观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6.
老庄的道德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道德的源泉之一,其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贵柔”、“取虚”、“恬淡”、“知足”的思想,无疑从一个侧面满足了社会道德文化的需求,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的中小学德育中,传播儒家道德观的内容相对较多,渗透道家道德观的内容很少。从社会现实的客观需要出发,应进一步在中小学的语文、历史、思想品德课的教材中有选择地、有序地渗透道家的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17.
浅谈道德价值及其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个人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是人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所创造的特殊的规范调节形式,是主体性和约束性的统一;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道德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相继出现了自然主义道德价值观、个人本位的道德价值观、社会本住的道德价值观以及民主主义的道德价值观,本文将逐一详述之,以期总结出道德的核心价值以及道德的本质特点所在。为当前学校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作为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对社会或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道德标准,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的方法,在对全国部分省(市)27个城市的64所中学的2968名未成年人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从弘扬社会公德状况良好、对道德重要性的认知正确、道德责任意识较强、感恩意识较强、道德行为认同符合社会预期等方面论证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主流呈积极、健康、向上状态;从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承前启后性、“知行不一”显性化、个体道德行为方式的非同一性、从注重个人发展向为社会担当过渡、对道德观状况评价的差异性等方面归纳了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特点,并对未成年人道德观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要培养合格的师资,就必须提高师范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铸造他们的理想人格。为此必须批判和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中的合理部分,加强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倡导仁爱学说,重义轻利,借鉴其中合理部分教育学生,利于提高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确立重视社会集体利益、重视道德理想的品格;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提倡刚健有为精神,重视人的自我修养,借鉴这些观念对于培养和形成师范生的坚强个性、自律精神和言行一致的作风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