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道德教育并不必然使大学生具有符合社会主义道德所要求的德性与德行,其中的关键在于大学生道德内化。深入对道德内化的认识,立足于现实,探索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的途径,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实现道德内化是德育的着眼点。在大学生道德内化方面主要存在主体性作用发挥不够、方法陈旧、内容空泛、针对性不强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特性、接受能力等因素,采取多样化的道德教育方法和手段。一是培养大学生道德内化意识,在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形成主动认知;二是创造条件,让学生形成全面的道德认知和丰富的道德体验;三是正面引导,充分发挥大学生榜样在道德内化中的示范教育作用;四是多方配合,营造大学生道德内化的良好环境;五是通过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内化,为大学生道德内化提供平台和机会,着力提升大学生道德内化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的不断改变,高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当今多数大学生存在着道德责任意识差,道德选择不明确,道德观念缺乏等问题。只有解决好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增强德育实效性这一课题,从德育的内涵、德育面临的问题和增强德育实效性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大学生主体内化过程的实现。其中通过培养他们的道德需要,培养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道德价值结构、品德结构的建构上,培养品德态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德育中的道德内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高校的德育的教育效果,必须认清道德内化的心理机制,掌握其规律,通过有效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因此,研究道德内化对于更有效地开展高校德育工作,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的本质是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德。在教育大众化时期高校德育要克服技术德育和功利德育的片面性,树立人本德育、实践德育的理念,开展多样化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结合独立学院特有的教育规律和教育环境,在德育过程中构建和实践“互为主体”德育模式,德育实效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常建军 《教学研究》2008,(1):38-40,44
大学生作为社会将来的中坚力量,其道德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当前,大学德育陷入诸多误区,在道德概念的理解上偏向利他主义,德育目标脱离社会现实,缺乏实现的可能性,在德育方式上重视规范教育.这些都导致德育实效性低下.针对这些误区,正确理解道德概念,合理确立目标,重视德育内化将有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增强德育实效性,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是德育的要求不能有效内化。所谓德育"内化",是指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思想深处发生变化。德育的内化过程,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过程。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较多地关注教师对学生直接教育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学生集体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实际上,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的风气、集体的舆论、集体的活动和交往、集体中的榜样等等,是使道德内化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机制。要想增强德育实效性,必须重视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任务艰巨,德育是关键。它既有宏观上对学生进行思想、信念的导向,又有微观上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既要坚持德育的科学性,又要讲究德育的艺术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增强实效性。工作实践的成功与失败,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是塑造心灵的过程,应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根据学生思想发展和内心活动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活动,使德育入情、入理、入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从心理的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由他律转为自律,养成自主德育习惯,提高自主德育能力。一、内化德育目标,认知导行1.…  相似文献   

11.
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德育实效性不足问题逐渐出现,现阶段对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辩证和理性地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德育实效性理解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对道德内涵认识的错位,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仍不适合时代特征地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德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网络的消极作用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合理运用各种德育模式的优势,整合系统的教育过程;加强对德育客体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促进道德内化,并最终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是德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德育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有效,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真正把学生的道德认知由"知"向"行"转化。德育工作应坚持实践性原则,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感知、感悟。以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从而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大学生道德失范现象,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为高校德育敲响了警钟:高校不仅要培养以丰富知识装备起来的"能力人",还要使之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人".本文以崭新的视角阐述,具有内在审美特征的大学校训,具有潜在的德育功能.以大学校训作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德育,在促进大学生道德内化,形成稳固的道德人格,在求知、修身和行为等方面发挥积极引导作用和终身性的教育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试论高校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教育具有十分强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可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受到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质的熏陶。因此,应展开德育的艺术之翼,通过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德育效应,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为全面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发掘德育资源,创设德育环境,促进内化道德认知,提高道德判断力四个方面对如何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有效实施英语学科德育进行了理性探究,同时结合教学实例加以具体阐释,并从英语学科德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两个层面反思教学实践,探索提高英语学科德育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校园精神文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高职院校在大学生道德建设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惟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德治国思想贯穿于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层级式道德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才能有效防止大学生的道德失范,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7.
德育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人实践和发展,受教育者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道德知识内化外现的中介与土壤。实践活动是真正获得道德的基础,加深了对道德规则的理解,并且在交往和协作中,提升真正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当前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当其冲。德育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上,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大学生的道德理论的牢固性。通过全面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实践的现状,探讨构建德育实践体系的意义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但高校德育实效性欠佳是近年来困扰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问题。究其原因,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的脱节是其症结之一。本文结合高校德育现状,以强化道德实践为突破口,以促使道德活动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品行为目的,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希望以此为契机推进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研究的深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发展性是现代德育的本质属性。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必须坚持通过受教育者的亲身体验形成和完善德行的原则。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实践培养等方面入手培养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