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前身系南京职业教育中心,2000年7月由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与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合并新建.2005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高职校,举办五年制高职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三年制中职为辅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1982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进、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是中国和联邦德国的合作项目,是一所新型的职业技术学校。  相似文献   

3.
姜大源 《江苏教育》2012,(27):15-16
在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史上,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德国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进程中,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现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不仅是因为,作为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的第一个项目,南京建筑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已被载入史册,而且因为,在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合作的30年中,南京高职校在学习德国先进经验和成果的同时,通过自己30年的艰苦探索与不断创新,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职教通讯》2012,(3):81-82
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原名为常州市刘国钧职业教育中心),是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学校创建于1989年,建校初期就确立并实施"综合性、先进性、示范性、开放性并具一流水平的新型学校"的办学目标,1996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02年经国家级重点职业  相似文献   

5.
浅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产生与发展起来的。至1988年,全国各类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有16970所,在校学生数达606.55万人。其中职业中学8954所,比1981年增加3倍;在校学生数增长了6倍。初中毕业生升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升入普通高中的人数之比为44∶56;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速度和教育质量都高于内地。据1987年统计,上海地区有三类职业技术学校550所,另有200所普通中学和3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附设职业班,在校学生数16.6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数与普通高中比为58.3∶41.7。上海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速度居全国首位。1980年至1987年,全国三类职业技术学校为城乡  相似文献   

6.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由原扬州市职业教育中心、扬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校和扬州纺织职业技术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多年来学校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形成了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主体,中等职业教育、远程和成人高等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并举的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格局。学校占地面积328亩,现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相似文献   

7.
正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是2009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批准备案建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相继合并安钢职工大学、市中医药学校、安阳广播电视大学,附辖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安阳市职业教育中心),成为集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等多种办学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院校。  相似文献   

8.
4月12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举办学校及专业备案结果的通知》(鲁教职字〔2013〕7号),确定了同意备案的"三二连读"举办学校及专业。我院新增青岛市化工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胶南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等3个"三二连读"备案专业点。  相似文献   

9.
南京组建一流职教中心 经南京市政府批准,南京建筑教育中心和南京市建筑工程学校两校最近合并,组建该市最大一所职教中心。规划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第一期4.2万平方米的教学用房已基本建成。新校的发展目标是:把学校办成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并向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头延伸的多层次、多功能、综合性国家级标准的职业教育中心;把学校办成具有一流设备、一流教学水平、一流教育质量、一流办学效益的窗口学校。2000年新生全部在新校址上课。南京组建一流职教中心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分院、江苏省重点职业学校、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和首批江苏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学校由原南京财经学校和原南京市女子中等专业学校合并而成,是一所以五年制高职学历教育为主体的高等职业学校。学校现拥有莫愁路、夫子庙、新街口和江宁四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教职工380余人,在校生3500人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一等奖邬爱民 广东省梅州市城西职业中学陈 斐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中刘晓梅 广东省深圳市博伦职业技术学校张艳平 李秀伟 吉林省长春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刘旺生 江西赣州南方工业学校二等奖张卫红 广东省纺织工业学校高 杰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职业高级中学邝志伟 广东省东莞常平黄水职业中学王锋祥 贵州省赫章综合职业高级中学黄文香 福建省惠安职业中专学校张惠兰 福建省闽北中等技术学校朱裕生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许跃女 浙江省松阳县职业中专杨百权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学校谢晓青 江苏省南京职业教育中心剧淑敏 毛海琴 河北省迁西县职…  相似文献   

12.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于2004年4月由五校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9月正式进驻苏州国际教育园;2005年2月,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全日制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并增挂牌“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分院”。学校以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专业为主,培养建筑、交通和商贸类专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样板校。  相似文献   

13.
2007年7月12日,由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十一五”规划(教育学科)2006年度国家青年基金课题“学做技术工人——从职业技术学校到工厂过渡的实证研究”子课题之一——“职业学校开展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案例研究”开题会议在江苏省武进职业教育中心南校区(常州市武进技工学校)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4.
甘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是一所综合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999年7月经省政府评估验收确认为合格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15万平方米,建  相似文献   

15.
所谓“3+2”五年一贯制,即前三年为中等职业教育,由中等职业学校举办;后二年属高等职业教育,由高职院校举办。五年制的教育计划按照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通盘考虑。参加试点的中等职业学校是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普通中专、技工学校和省一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参加试点的高职院校为已经批准成立的职业技术院校、普通高校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经省政府批准筹建、具有招生资格的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浙江省“3+2”一贯制职业技术教育试点招生控制在6000人左右。由省下达指标到试点的高职院校,作为安排计划的控制数。在试点学…  相似文献   

16.
《当代职校生》2011,(1):5-5
日前,省教育厅2010年度评审认定的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名单揭晓,上榜学校有双流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都石油化工学校、泸州市电子机械学校、眉山电子职业技术学校、南部县职业技术学校、江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珙县职业高级学校、南汀县职业中学、达州财贸学校、广安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武胜职业中专学校、岳池县职业技术学校、德吕县高级职业中学、凉山州职业技术学校,此外,我省评选了28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省级重点专业。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2007,(11):51-51
"十一五"期间,南京市将至少投入1.6亿元,重点推进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和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的建设,打造南京职业教育发展的龙头。目前,南京市已研究确认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等12所学校为创建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的重点单位,南京市财经学校等10所学校为创建高水平特色职业学校的重点单位。"十  相似文献   

18.
《职教通讯》2011,(12):2+82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建设分院)前身为国家级重点中专江苏省城镇建设学校,创建于1988年,隶属于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一所公办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学校。学校设有建筑规划系、土木工程系、管理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电子工程系5个专业系部。开设城镇规划、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建筑  相似文献   

19.
《职教通讯》2021,(4):F0003-F0003
无锡汽车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汽车工程分院、无锡交通技师学院)是无锡市教育局直属的公办职业技术学校。学校位于无锡职教园,占地389.53亩,建筑面积15.3万平方米;建有10栋实训楼,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40余名,在校学生3800余名。学校是无锡地区汽车、建筑、轨道交通类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20.
《陕西教育》2007,(7):71-71
经省政府批准,省教育厅命名户县职业教育中心、凤翔县职业教育中心、宝鸡市陈仓区职业教育中心、咸阳茂陵职业技术学校、宁强县职业教育中心、宜川县职业教育中心、米脂县职业教育中心7所学校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