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而在教育当中,实施家校共育则是形成教育合力最完美的方式。在依托家长与学校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不断拓展家校共育这一途径,有效地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调,通过多元化的活动为主体,营造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实现家校教育的共同体,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够在良好的环境当中受到熏陶,潜移默化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8)
家风是我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风伴随家庭而出现,有家庭就会有家风,优良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新时代的背景下,优良家风是教育好子女的现实课题,是每个家庭渴望幸福美满的现实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诉求。家庭与学校都是培养子女不可或缺的环节,家校共育,创新家风建设的方式方法,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学校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众所周知,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共同配合。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家校共育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良好的沟通方式。"晓黑板" APP不仅可以发通知发作业,还可以将学生们每月的情况表现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记载下来,还可以适当地把学校的要求一一呈现出来,让老师走近家长,让家长了解学校。把家校共育落实体现在学校、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落实在孩子成长的点滴生活之间。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迎来了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构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以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新时代我国小学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互联网+"家校共育方式来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汪水辉 《知识窗》2014,(14):48-48
有人把学校教育比作一只凤凰,学校是一翼,家庭是一翼,社会是它的尾翼,只有把三者紧密结合,这只凤凰才能展翅高飞。虽然学生的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但也离不开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我校坚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特别重视家校联系工作,坚持不懈地运用学校这块阵地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就我校家校联动的一些做法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6.
韩邦梅  杨桔 《科教文汇》2021,(13):160-16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时迎来了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作用,构建"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模式以提升学科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研究了新时代我国小学家校共育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互联网+"家校共育方式来有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乐 《科教文汇》2009,(26):76-76
当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日趋科学相比,家庭的教育观念也日益更新。进而呼唤一种新型家校合作组织的出现,使家长能够利用学校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学校也能全面把握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协同教育是未来教育的主流。需要学校层面主动作为,立足学校,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家长学校和家校委员会等渠道,拓展与家长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家庭教育资源转化成为学校利用和补充的社会教育资源,使其以符合教育科学发展规律的方式在优化学校教育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三全育人”中同等重要,家校联系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环节,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然而,家校联系中存在缺乏经验、缺乏科学性和系统管理、形式单一且滞后等问题和挑战,有待解决。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探讨家校联系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阐述了有效的家校联系途径:明确角色定位;拓展沟通渠道,加强家校互动和合作;提供多元化的支持和服务;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研究表明,积极有效的家校联系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有助于实现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0.
家校共建大学生素质的技术支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素质教育极为重要。在现代信息社会.家庭仍然是大学生素质培养中相当重要的因素,只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共同影响才能强化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移动通信.互联网、计算机电信集成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呼叫中心是进行家校共建大学生素质的最佳技术选择,将使教育培训服务和家校沟通变得随时随地,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阻隔,是教育信息化的继续和深入发展,将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西藏农牧区寄宿制学校数量多,问题众,探寻家校社教育合作的途径尤为重要。家长参与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立"家校联系日",是学校与家庭的重要联系渠道;而开放学校设施举办成人教育、发挥少先队的基层服务功能、利用勤工俭学活动与社会建立联系,以及邀请当地社会的重要人物与优秀毕业生参加学校活动等,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合作的表现。家校社教育合作路径的探索,不仅对学生本身,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教育校园化的结果使得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严重脱节。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是全社会的责任,而家庭教育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要不断加强家校联系,让家校的教育成为一体式的全方位的教育。通过加强家庭教育的认识,使家长重视家庭教育;积极引导家长进行试验,学会做"新父母";改变以往与家长联系的模式,以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起和谐友好的关系等有效手段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家校合作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合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工作的顺利实施、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生家庭成长环境的优化。在学生学习、学校德育工作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家校合作,会获得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刘雪莲 《知识窗》2013,(20):61-61
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组织,它们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校合作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来自家长和教师的关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它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新时代的教育观念对家校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下笔者谈谈在实践中的一些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各方面。这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因此探讨如何通过家校联系,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增强育人效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小学科学教育的困境,确立以"家校合作"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方向。通过实践调查长沙县6所小学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从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四方面出发,找出了影响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主要因素。针对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家校合作提升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家校合作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国际上教育改革的趋势,我国也不例外。在教育现代化浪潮的带动下,家校合作也走上了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今,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实践上,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我国的家校合作已经从传统逐渐向现代过渡。  相似文献   

18.
李吴瑕 《科教文汇》2011,(30):32-33
"Home—School Cooperation"简称H-S合作,即家校合作,实际上是联合了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本文将家校合作的类型分为三种:分开责任型、单向指导型和全景圆桌型。它们在家长角色、家校关系、家校沟通、表现形式、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各有其特点。若想探索一条家校合作的高效道路,充分调动学校与家庭共育的积极性,全景圆桌型是较为有效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9.
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承担子女教育的过程,规范的家校合作不仅能促进家校关系的和谐相处,成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从宏观的角度上而言能有效地促进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笔者结合农村小学的家校合作的实践观察,探索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每个小学生最先接触的是自己的家庭,作为小学生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应密切家校关系,共同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