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本研究从化学学科本体、化学课程与教学和化学学习三个视角对化学三重表征的实质进行剖析,阐明宏观、微观和符号的具体内涵.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化学三重表征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化学三重表征包括三重外部表征和三重内部表征,其是指宏观知识、微观知识及符号知识外在的呈现形式和在头脑中的加工与呈现形式。有实证研究发现,学生对一些化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存在相异构想的原因是缺乏三重表征的理解,这就意味着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对三重表征的理解。三重表征的教学策略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加强实验教学;合理利用微观模拟;理解符号表征的意义;加强表征之间的转换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3.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表征能力则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北京市普通中学的196名高二学生进行三重表征能力测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解释化学反应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无法将宏观、微观、符号三个角度联系起来看待化学问题,并存在不少迷思概念。基于此,本文提出教学中要结合化学史,挖掘化学符号背后的历史意义;从定量的角度,用符号来精准表征宏观微观世界;培养学生独特的化学眼光,自觉地以三重表征来系统审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2):5-6
三重表征作为化学教育的重要理论,是学生提升化学素养的手段之一。离子键作为高中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设计时,将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三种表征的合理转化,作为学生掌握离子键本质、内涵、表达方式的重要手段,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化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符号表征等方面探讨生物学思维方式特点,提出生物学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必须深刻理解三重表征的含义、特点、形成阶段与教育教学意义,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表征教学;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多重表征,促进三重表征思维方式的形成,为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提供新角度。  相似文献   

6.
化学三重表征分别是:宏观表征、微观表征和符号表征。近10年来,化学三重表征逐步进入我国中学化学课堂,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但是由于其引进时间不长,仍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偏差,本文利用三重表征架构分析高中复习课常见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视频逐渐出现于理科教育的实践领域中.论文根据化学学科特征,利用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行为评价方法对中国微课网"原电池"相关微视频进行了比较与分析,在化学微视频的微观教学行为、不同表征水平之间的转换和表征的高效性等方面得到相关启示,以期能提高化学微视频的教学质量,促进微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化学三重表征是化学教材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也是目前化学教学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教师通过三重表征的方式教学,将化学知识以宏观、微观、符号表征的方式表示,进而提升学生对化学的理解能力。研究中以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为例,从三重表征视角出发,分析了教材中化学实验、物质性质、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并以此探究初中化学教材的开发现状,总结出教师使用教材的类型。  相似文献   

9.
依据化学三重表征理论设计问卷,运用德尔菲法对来自高校和中学的专家进行调查。基于专家对化学三重表征的整体性把握,构建由19项能力构成的化学三重表征能力体系,以期对我国化学三重表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核心素养的发展离不开从三重表征视角认识化学世界,新课标中多次强调从宏观、微观、符号层面学习化学,新课标中科学思维解读部分更是明确指出:科学思维是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基于三重表征的化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本着对生命与感性的激情,尼采天生地排斥将感性世界虚无化的形而上学,他通过对基督教、科学和语言的分析与批判,力图将形而上学从其避难所中一一逐出,从而回归真实感性的生活世界.事实上,透过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文本,我们也可以因此来审视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以理解为核心的认知活动,读懂文本是成功阅读的关键。解读文本、探究文本、超越文本,构成了阅读英语文本过程中循序渐进的三重境界。要研究阅读的三重境界以指导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3.
A Threefold Model of Intellectual Styles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The field of styles presents three major controversial issues: styles as value-laden versus value-free, styles as traits versus states, and styles as different constructs versus similar constructs with different labels. We address these issues by proposing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styles—the Threefold Model of Intellectual Styles—which divides all styles into three basic kinds. The foundation of this model is Sternberg and Zhangs body of empi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thinking styles proposed in the theory of mental self-government. The model also draws upon others previous empirical findings in the literature. The model argues that most styles are value-laden rather than value-free; that they have both trait-like and state-like aspects, but for the most part are modifiable and hence more state-like; and that they overlap highly across theories.  相似文献   

14.
社会生活中的人都有三重生命:生物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这三重生命的长短因人而异。刘三姐的生物生命很短暂,但是她的社会生命长久,精神生命永恒。  相似文献   

15.
Much genre research focuses on genre as typified, recurring discursive actions used by members of discourse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genre in a project that includes participants from different discourse communities. The participants created a single text to assist multiple audiences to ensure that buildings and facilities are accessible to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author proposes a functional framework for considering the role of genre knowledge on the cross-disciplinary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发展成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后工业时代、后殖民主义语境、消费社会以及商业化娱乐化浪潮等宏观视角,分析了中国电影近30年来在世界性与民族性、商业性与艺术性、娱乐性与批判性中进行的博弈,发现中国电影存在的问题:过多以趋向世界性而来改造民族性,看重商业利益而忽视艺术性,在娱乐中失去电影的批判教育功能。把握问题实质,本文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工商管理硕士(MBA)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近年来MBA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要求,围绕MBA案例教学的目标,提出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的概念,论证了不同境界案例教学与培养目标的匹配性,给出了简明的第三重境界案例教学方案,分析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的层级关系,总结了三重境界案例教学效果及推广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在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考古文物中皆有记载。羿射日故事的不断演变,除了能帮助我们充分了解古人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帮助我们探讨我国宗教的源头,它还开拓了文学创作的题材范围,让我们从古人塑造的艺术形象中汲取丰富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9.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