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骨架",不能融入办学理念的课程是"水上浮萍""墙上芦苇",难以真正发挥引领和促进育人的作用。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建构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必然。本文以珊瑚实验小学为例,探索在"珊瑚最红,孩子最亲"这一办学理念关照下的"亲亲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一、树立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2.
开掘其他课程的育人资源构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的课程育人体系是今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构建同向同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提升全员育人的思想意识;有助于挖掘其它课程的育德资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有助于用好课堂育德主渠道,明确教师立德树人新使命;有助于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阶段"育人向"全程"育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克田 《中国德育》2013,(10):64-65
诸城一中坚持以"德育为首、体验为主"的德育理念,走"育人为本"的办学道路,明确"育人"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致力于适合高中学生道德教育的课程建设,努力培育具有诸城一中特质的优秀人才。目前已形成了"责任教育""活动育人""修身教育"等鲜明的德育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在又一轮课改的大潮中,"教育如水,润泽童心"是每一个教育人为之努力的方向,因此校园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油坊中心小学为此努力构建"尚水文化",精心打造了"如水德育文化""尚水课程文化""润泽教室文化""生本课堂文化""智慧儿童文化"等。  相似文献   

5.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浙江省桐庐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县域如何构建思政教育体系这个命题,积极开展探索实践,力求通过"县委牵头,构建思政育人格局""‘四团’助力,厚实思政育才队伍""精神赋能,打造思政鲜活课堂",让思政教育旗帜"立起来"、内容"活起来"、效果"实起来",努力做到让思政教育"有意义"更"有意思",从而构建桐庐范式的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本文致力于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挖掘大学英语教材和课堂的育人功能,发挥育人的综合效应,在教学中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立新学校提出"课程育人"理念。学校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建立"校务委员会",实行以学校教育教学领导为年级主管领导的年级负责制:成立"课程委员会",提升干部教师的"课程育人"能力。学校实施激励德育,唤醒学生的成长自觉:打造"魅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精气神";"课程委员会"为"课程育人"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本科教育评价过度重视师生外显的智力成就,忽视其内隐的道德品质与价值追求,这种"重外轻内""重智轻德"的评价导向与中国大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偏离,引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空心人"等诸多育人悖论.针对本科教育评价中德育维度缺失的问题,应当从"师德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方面构建德育过程测量指标,从"私德、公德、大德"三个层面构建德育成效测量指标.利用大数据的方法提取德育评价数据,形成新时代一流本科教育评价的德育之维.涵盖德育的本科教育评价必将更为全面地引导和激励大学落实"立德树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德育》2014,(20):F0003-F0003
正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石麟小学始建于1928年。1996年迁至龙泉街1582号。学校占地36186m~2,有76个班,3958名学生.专任教师193名。学校确立了省级"和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核心课题,坚持"爱悦润和"的核心价值观,秉持"百年石麟,中和致远"的核心理念,坚持"持中管理(和美校园、勤廉机制、和进团队)、和润育人(和雅课程、和悦德育、和润课堂)"办学特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确立了"文化引领学校发展"的优势策略。学校以"和悦德育""和润课堂"研究为带动,加强学科德育课程和德育课程化建设。"和文化"建设在省、市内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职院校教育工作已进入瓶颈阶段,固守"老一套",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没有呈现出活力。本文尝试从三个方向出发,对中职学校教育创新做一简单探究:专业课程设置亮点化,用特色热门专业"笼络"学生;职业技能教育与德育和谐发展,加强德育课程;办学与工厂接轨,自主研发创新。  相似文献   

11.
金颖 《中国教师》2020,(2):92-95
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的主渠道,学校发挥道德与法治在学校德育中的"主心骨"作用,构建一体化的校本德育实施体系,切实破解实践中长期存在的德育课程与德育工作"两张皮""两套体系"难题,探索了新时代学校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新样态。  相似文献   

12.
教师德育能力在微观世界关乎课堂育人质量,在中观世界关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效,在宏观世界关乎立德树人、人的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进程。新时期,中小学教师高水平专业化德育能力已经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最深沉、最基础的价值支点和动力源泉。教师德育能力的内涵与结构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时代性,承担着塑建学生道德生命、价值世界和伦理能力的育人功能。审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德育能力,存在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脱节的事实性弱化态势,造成深层次教育隐忧。基于教师专业伦理的资源供给、课程育人与教育性教学的时代优化、教师学习力与研究力的动力激活,应当成为教师德育能力专业发展的纾困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互联网+学生,让学习更主动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最重要的场所。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互动的课堂,让学习像游戏一样好玩。学生利用互动学习卡参加课堂测试应答、趣味抢答等课堂训练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全程参与度和专注度。课堂提倡学生以三种方式呈现——"小主人""小老师""小听众",课堂"三小",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4.
双流区实验小学(东区)自建校以来,坚实而艰难地经历了五年发展。学校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立德树人""五育并举"育人要求,构建了自立教育特色学校文化体系,通过自立课程构建、自立课堂探索、立师课程与立品课程实践,初步达成培养"自主独立,立己达人"的自立少年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享受更优质的课程",是我们一贯秉承的办学宗旨。学校以"少年书画院"为主阵地,融合我校的"少年农学院""少年军校"等特色课程,围绕艺术学科主题活动课程的系列开发,系统构建"少年书画院"课程框架。课程的实施,始终坚持立足课堂,依托社团活动,构建了校内外相互协作、课内外相互补充、普及与提高相互结合的课程校本化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重点强调的高校教育新模式,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项目是基于《医学遗传学》课程来构建协同育人课堂,通过设计"课程大纲"和"育人大纲",将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以"基因式"融入课程,使医学遗传学的课堂教学成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综合课堂。  相似文献   

17.
王蕾  吴成刚 《中国教师》2014,(10):74-76
<正>2013年9月,即墨市第二实验小学"和乐育人"德育品牌被评选为"青岛市十佳德育品牌",这是对该校致力于德育体系建设,创新德育实践的充分肯定。多年来,学校坚持"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着眼于师生的快乐、和谐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根本目标,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打造学校特色教育,丰富德育实践活动,探索科学育人方法,逐步构建完善了以"和乐育人"为核心的德育工作体系,各项工作得到了  相似文献   

18.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是"四个自信",把大学生培养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由于对"课程思政"内涵把握不准确,从而导致其在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通过构建"三维坐标系里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成效逻辑框架图",来说明"课程思政"育人成效与3个影响因素:"‘课程思政’教育评估状况""‘四个自信’融入专业课程度"和学生参与度之间呈现的正比关系。据此,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分为4个层次:初级层次、中级层次、高级层次和最高层次。从而认为对"课程思政"育人成效最好的教育评估就是教育实验,它是检验一项教育活动是否达成其目标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所新创办的学校从南通高等师范学校创办人张謇先生百余年前"父教育、母实业"的伟大创举中,寻找到"大生文化"发展的根脉。通过文化立根,确立办学的价值旨归和教育追求。通过文化赋形,建设学校的文化符号和物态环境。从"大生德育""大生课堂""大生课程""大生管理"四个维度实施文化育人,滋养师生的文化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