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基层社会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基层治理结构,有自治空间,但没有自治权,是单中心(集权)权威秩序,不是多中心(分权)自治秩序。基层社会自治的建构,一是自治权的法律保障,即明确社会自治权以及公民与国家之间、不同层次的自治体之间的权利内涵和边界。二是政府、社会、市场等领域的多中心公共治理主体的形构。三是重构主体社会。祛除社会对国家的依附性,自治原则才可能建立起来。从基层总体治理上看,建构基层社会治理的自治权力结构体系,具有社会利益组织化和社会秩序维系的制度创新意义。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由于利益角度的差别,自治体内村民个体的权利、自治机构的权力及国家权力之间,必然会发生冲突。因此,保障村民自治正当有序运转,必须尽快完善村民自治中的权利(力)构架:党委与村委——监督与被监督;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一平等法律主体,主要通过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的手段,以柔性方式促进后者自愿参与,共同完成公共行政目标;村委会与村民——既存在委托与被委托人的关系,又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对其之间发生的冲突,应根据不同的法律关系,适用相应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3.
自治组织在整个村民自治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它是村民间接参与行使村民自治权利的组织形式,也是村民会议决议的执行机构;同时又是村民自治与国家管理的连结点,代表村民向人民政府反映意见、要求和建议,协助政府办理行政事务。但是,法律规定的粗放,制度安排的不足却往往使自治组织脱离了其应有的定位,在实践中陷入了各种困境之中。自治组织作为村民和政府的中介,应当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合理划分代表村民利益和协助政府之间的权限,从而真正发挥自治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国家的乡村自治不同,当今的村民自治是在现代国家建构中的村民自治。民主-国家是现代国家的两个重要特征之一。党的十六大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定义为“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村民自治便是公民参与政治,行使民主-国家赋予的权利,自我管理当地事务的重要形式。而在村民自治运行过程中,村委会选举无疑具有核心意义。它是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来源和基础。中国村民自治的实质性启动并引起广泛关注,正是以…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具有破解村民自治"四大民主要素"发展失衡,纠正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主体错位,防止村民自治中村民享有的权利被悬置,克服实践中村民自治制度被异化,破解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性风险等重要价值。但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也面临缺乏法律依据,乡村干部积极性不高,自治主体协商能力薄弱和政治冷漠,自治的制度环境变迁等挑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协商民主,国家要为村民自治提供法规保障,建立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组织工作制度,培育和提高村民的协商能力与热情,适应制度环境变迁,探索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适度单元。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中几层重要关系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基层民主制度和治理模式,离不开国家立法。目前农村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的冲突表明,农村基层民主缺乏法治的底蕴。本尝试从法律的视角对村民自治的运行机制所要涉及的三层重要关系-乡镇政府管理、乡镇人大权力的行使、乡镇党委(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进行辨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独立自主地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原则和特点.村民自治既是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发展,又是社会主义自治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组织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体系,它内部包含着权力组织、执行组织、监督组织和最基础组织。村民自治法律制度的设计,为村民自治组织健康运行提供了基本保障,但在村民自治组织的结构关系上还存在法律构架不合理、角色定位不准确、职权分工不明确、运作机制不顺畅等问题,这直接影响到村民自治实践中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有效行使。要破除实践的障碍,就得完善村民会议制度、准确定位村民委员会角色、化解村务监督委员会法律制度冲突、强化村民小组的服务权能。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和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何去何从”成为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肖唐镖、赵树凯、温锐等教授怀着关照当下的情怀阐发了他们深刻而尖锐的见解。本刊特约其文,以飨学界同仁,并欢迎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民众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宪法赋予村民的一项权利。但由于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有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实施的并不成功,广大村民没有真正享有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因此,完善有关村民自治的各种制度和法律以及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西南民族地区的村规民约及其独具地方特色的惩戒性条款,突显出基层村民自治的契约性与独特性。惩戒性条款在实践中存在的处罚数额过高、处罚形式单一、内容模糊粗糙、规约监督与执行缺乏可操作性以及与国家法之适用冲突等问题不仅亟待解决,在效力依据方面存在政策与法律的矛盾也急需厘清。需要在严格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之“两个不得”和对政策性指导意见进行“限缩性解释”的双重前提下,确立“适度”原则,通过探索制定《村民自治法》的远期规划和善用地方立法权的近期进路,辅之以“备案监督”和“权利救济”机制,进一步对我国西南民族地区村规民约惩戒性条款进行规导与监督。  相似文献   

12.
宪法和法律赋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是国家权利的主体。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大多数,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比较薄弱,农民的民主权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或损害。《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试行使农民找到了村民委员会这样一种村民自治的形式。实践证明,村民委员会制度能够更好地实现农民的民主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村民自治是在广大农村推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种治理模式,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实行村民自治的主要政治载体。我国村民自治的产生和推广有其历史必然性,但这一治理模式在现实中也出现诸如村支两委关系矛盾、农民民主法律意识不高、村委会成员素质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仍然需要从法律体系上完善村民自治的相关内容,从农民主体的素质提升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需要国家、社会、广大村民和各界人士的关注与努力,使村民自治的治理模式形成善治结构并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从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分析了村民大量外流背景下运作的村民自治所面临的新课题:(1)“精英”人士大量外流造成管理社区公共事务的“当家人”缺位;(2)外流村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的权利难以落实;(3)村公共权力机关对外流村民行为的管理失控。提出了应由农民群众自主选择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合理利用和开发家庭在村民自治中的功能,关注和解决农民流动向村民自治提出的新问题等主张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 ,农村问题已经引起了我国中央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然而 ,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可以说是遇到了相当大阻力。其实农村问题关键已经不是人的问题 ,而是制度的问题 ,因为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之下。在我国农村 ,最基本、最核心的制度就是村民自治制度。在许多地方 ,我国农村村民的“自治”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因此 ,如何从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律教育等方面入手完善村民自治制度 ,使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 ,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 ,并达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治久安就成了一个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地方治理体制与制度的强势建构带来行政权力向上集中和治理压力向下聚集,促使乡镇政权通过嵌入性组织建构下的半正式组织设计、半正式制度安排及帮包制机制实践等,形塑起新时期的乡村“半正式行政”治理模式。这种“半正式行政”不同于黄宗智的概括,具有自身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机理。从实践后果看,它虽有助于弥合行政与自治之间的张力,但也易带来行政制度吸纳自治制度与自治事务涌入行政渠道的“行政吸纳自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在规章与文件中重新明确半正式组织的政策指导、行政监督、服务协助与配合治理等职能。新时期乡村“半正式行政”考察,是对传统“半正式行政”研究的理论拓展,也是对基层治理组织、制度与机制研究的丰富。  相似文献   

17.
从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来看,我国村民自治经历了由"大民主"向"制度民主"演进的阶段,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扮演了重要角色。法律在完成重大修订后,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自治的参与范围,进一步规范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但基层民主建设毕竟是长期和系统的工程,我国村民自治之路仍存在村民参与内在动力不足、自治权与行政权冲突等问题,需要在主体定位、宏观政策、民主程序、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形成路径合力,以确保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我国实施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制度.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组织.借鉴“公司制”模式处理村委会与村企业、村党委和村民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村民自治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该坚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深刻认识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应以全体村民的民意为农村自治制度的权威基础,建立村党组织领导农村自治的工作机制,吸纳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运作,在某些行政管理体制和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肇始于上世纪的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存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已经深深嵌入到乡村社会之中。不过,从村民自治的产生来看,它是自生于乡村社会土壤,在上升为国家制度后推行全国,逐步脱离了原有的乡村社会。当村民自治以统一的制度形式遭遇多样的乡土社会时,全国各地为推进村民自治进行了地方性探索与机制性创新。显然,这些探索和创新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且植根于乡土社会的自治文化,并将绵延的文化与现代的制度耦合于村民自治的具体实践,逐步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治理结构之中,为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