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有幸读到了永嘉董林梯老师发表于<教学月刊·中学版>(2008年第2期)的<贯穿语文教材的"大生命"意识>一文,该文认为在初中语文教材中贯穿着一条体现"大生命"意识线索一"不只关注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董老师在文章中对教材中的"大生命"意识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熊倩 《考试周刊》2012,(55):39-40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须对中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当下新课标的推行更使得生命教育成为必然。袁卫星老师致力于唤醒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研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作者以他的《一碗阳春面》、《就是那一支蟋蟀》、“亲近诗歌”、“善待生命”的课堂实录为例来分析其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李素云 《科学教育》2007,13(2):11-12
《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生命教育要有机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门学科,初中《生命科学》正是生命教育的显性学科,教材中有许多围绕生命教育的内容,因此生命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种很好的载体。作为生命科学老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意识,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生命教育的内容并加以拓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拓展活动为主要研究途径,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意识,学会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提高生命质量,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论语》并非仅仅具有道德修养的意义,而是一部具有终极关怀性质的生命学著作。本文从生命观的角度,概括出《论语》“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和贯穿其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并分析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华在《活着》中以“极大的温情描绘了磨难中的人生,以激烈的形式表达了人生在面对厄运时求生的欲望”,表现生命的顽强。又在《许三观卖血记》获得更深层的生命意识,“苦难与重复相依为命”,以“卖血”换得个人生存价值,升华生命意识;最后,找到了生命的支点———“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相似文献   

6.
“色空”观点是《红楼梦》悲剧意识的反映,在小说中贯穿始终。曹雪芹用“色空”观否定了世俗社会追求的一切东西,有其消沉的一面,但也折射出关于生命和宇宙的哲理思考。而贾宝玉“色空”的生命轮回历程,杂糅着儒释道三教的内涵,反映了曹雪芹思想的复杂性,《红楼梦》的悲剧意识,实际上是传统化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是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助其形成正确的“三观”。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都是“生命教育”的资源,史铁生的散文名篇《我与地坛》便是其中之一。文章挖掘出该散文中浓郁的“生命内蕴”,并提炼出开展“生命教育”的着力点,以期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文字和作者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初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有一条淡淡的、时隐时现的内容线索:那就是贯串其中的“大生命”意识。不只是指向人类生命的个体现象,而是关注大宇宙、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现象,这就是“大生命”意识。教师如果关注这条教学线,通过教学努力,定会使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关注生物和人类的生命平等,使人和自然和谐地相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种媒体频频报道了中学生自杀或杀人事件,这种沉重的现象启示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把“生命教育”视为教育的重要主题,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关注生命,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老师,更要贯彻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新理念——“营造生命课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魏晋时代被称为是“人的觉醒”的时代,“人的觉醒”在文学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命意识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生命外部的觉醒逐渐转向生命内部本体的觉醒的过程。那么在魏晋之前,生命意识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觉醒的呢?通过对《诗经》、《庄子》、《离骚》、汉赋、汉乐府中体现的生命意识的解析,来探寻魏晋之前生命意识渐渐觉醒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生命的壮歌》编入学生的阅读文本中,其意图是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小就铺下一个生命亮丽的精神底色。教学《生命的壮歌〉时,教师就应该多一份思考和掂量。既要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科学、有序地开展生命教育;又要关注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情感体验和理解偏差,和学生一起以理智与激情穿越“生命的壮歌”。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在黑暗中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海伦·凯勒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再塑生命》这篇课文选白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课文的主线十分清晰,写莎莉文老师“对我启示世间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用中国常用的话来说就是“再生父母”。  相似文献   

13.
阳霞 《时代教育》2007,(7Z):103-103
对生命过程和意义的思考成为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主题。其中《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最具代表性。它们展示了一个问题:生命的真实过程和意义是什么?通过“苦难意识”、“生命意识”两个侧面在《活着》与《许三现卖血记》中的体现,探讨余华关于生命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荒诞”是法国20世纪50年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缪哲学美学思想表现的主题之一。加缪认为“荒诞”是人自身与外在世界之间的一种相互冲突与抗衡,更是人对存在本身意义的一种生命意识的关注与反思。《局外人》小说的内核旨要正是对人类生存遭际中“荒诞”感的刻画与呈现,诠释了“荒诞”意识背后隐涵着种种深刻的生命意识哲理,给活在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启悟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是当代教育的迫切使命。而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更是责无旁贷。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实践生命教育,笔者认为,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拓宽历史教学课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山海经》的生命意识有四种情况:生命本体嗣续中的“生”“化”观念,图腾生命演化中所突现出来的民族融合和理想追求,英雄生命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精神,《山海经》中的生命意识,在其演进中,成为后世精神生命的源头,逐渐融进人们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7.
一曲草原古歌与一段人生故事合奏出了张承志的唯美小说《黑骏马》。小说《黑骏马》展现了叙述者对草原“母性”生命意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崇拜的过程。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博大的“母性”生命意识及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的方式所重新确立于草原文化中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品德课开展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教学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绽放生命之花”一课,如何让生命意识薄弱的初中生敬畏、珍爱生命,创造、拓展、延伸生命价值,需要教师不断探索有效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嘉兴一中实验学校姜夏艳老师执教“感受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思想本节课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思想品德》(初中第一册)第五课“多彩的生命世界》。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界生命的多样性,感受生命间的相互依赖,进而学会尊重生命、善待生命。重点在于了解自然界中的生命,培养关爱生命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生命意识极强的作家,莫言在《蛙》中超越“书写生命”到达“凝视生命”,由激情叙述转化为理性反思,在谨严深沉的姿态中关照生命意识.《蛙》在宏大的历史题材——乡土生育史中深沉地凝视生命,这种凝视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外部生命的凝视和内部生命的凝视,这两者以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结在一起,共同指向了生命主体性的尊严,并且在宏大的历史题材和广阔的世界视野中拓展了“反省历史、反省自我”主题的思想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