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研究对象,其构建获得了系统论、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区域经济学、创新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都市圈理论、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理论等学科和理论从系统到区域到创新的全面的思想支持和逻辑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企业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概念的起源入手,介绍了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理论研究的发展与演进过程。继而,从主流与新流创新的概念界定、创新管理及其影响关系、创新能力的发展演化3个方面,对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理论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与未来研究的趋势及重点,对主流与新流双元创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和管理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和讨论起生态经济学。在国内学术界,通常把生态经济学理解为是用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释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应用型学问。但是在国际上,生态经济学是要反思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重建有关经济增长、社会公平、生态规模的新的总体性发展理论与行动原则,因此被认为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和管理学。本文概括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生态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指出生态经济学与当前作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的5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生态经济学对于中国未来从经济增长走向科学发展的理论意义与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创新思想的萌芽、熊彼特开创的创新经济学、熊彼特之后学者们对创新理论的发展、创新发展的演化理论、创新地理学等五个方面回顾了区域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对区域创新发展过程的复杂性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5.
创新系统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形成的,与“自主创新”有着直接的渊源。全球化,信息技术革命和加剧的竞争态势,使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感到主张自由放任的主流经济学提不出足够有力的政策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源于熊彼特学派的,集创新研究成果大成的创新系统理论很快被广泛接受。在研究工作方面,国际贸易、工业经济、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等领域与创新研究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系统理论的来源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理论来源 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对技术产生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足,二战以后熊彼特关于创新与发展的理论重新受到了理论界的重视.对于创新源泉及其推动机制的研究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形象经济现象已广泛为大众所提及与接受,其根源是社会发展的需.形象经济作为时代主流经济形态,对社会各界产生巨大影响,因此,需要呼唤一门关于形象经济的研究理论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从个人、企业、区域等层面描述了形象经济时代来临的现象,提出了形象经济学理论的概念,并指出其核心要义.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内对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曼慧 《现代情报》2007,27(2):11-13
我国学者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偏重于应用理论研究。对微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偏重于对非对称信息理论,特别是道德风险理论与激励机制理论的介绍和应用。对宏观信息经济学的应用研究主要涉及到信息技术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信息产业、信息化与工业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历史方法曾是古典经济学时代分析发展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但是到了新古典时期逐渐被遗弃。主流经济理论的分析方法侧重于抽象演绎和定量研究,不能很好解释创新发展过程中“质”的变化。在研究长期演化现象时,历史方法的作用不可替代。从德国历史学派、美国制度学派到熊彼特和现代演化经济学,都强调历史方法在研究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历史方法对于我国创新发展研究的方法和实践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正定价:68元《创新地理学:中国科技布局的理论与实践》共16章,包含创新地理概念、创新空间测度、区域创新体系、创新集群、国家科技布局、区域创新发展等议题。首次尝试全面集成经济地理学、创新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科技政策等学科的最新成果,从地理与空间的视角系统研究创新发展问题,深入揭示创新空间相互作用与区域创新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从国家科技布局与地方创新发展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未来战略与政策。既为经济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与路径创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劲  徐学军 《科研管理》2006,27(3):36-41
本文首先对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和路径创造进行了分析,说明了路径依赖造成技术创新的低效率和路径创造呈现出强大创新动力这一事实。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技术创新从路径依赖到路径创造转变的论题,并根据技术创新的不同形式阐述了两种转变方式。其次,表达了技术创新具有复杂适应系统的特点并根据CAS理论特点提出了转变假设。最后,结合文中案例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案例分析角度出发对这一转变假设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姚伟  冯敏 《情报科学》2012,(4):492-496
从情报学的视角,解读情报学基础理论在创新领域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情报学基础理论在创新领域的应用现状,考察情报学基础理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并且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信息技术、理论思维、学科立场和自身规律方面,讨论了情报学基础理论和创新领域两者的融合,从而从新的视角解读情报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3.
陶锐  盛亚 《科学学研究》2006,24(Z2):612-616
缺乏有效的理论一直是我们在研究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问题时遇到的一个困惑,主体性产权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主体性产权是相关属性和自主属性的统一,从这两方面属性探讨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产权问题,揭示和论证“利益相关者共同拥有企业技术创新产权”这一命题,并进一步分析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从决策理论使科技创新走上最短路径,科技创新有助于决策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等方面对决策理论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科技领域应普及决策理论与方法,提高决策水平,利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科技创新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颠覆性创新和场景理论的视角,结合互联网典型企业的核心产品——腾讯微信的案例,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微信的发展历程等相关素材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微信的颠覆性创新路径以及场景理论对颠覆性创新的驱动及创新生态系统对创新组合的链接作用,认为以微信为代表的“技术+市场”型颠覆性创新技术具有市场主流产品不具备的优点,而且还具有明显的创新特性,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被灵活运用。基于此,提出加强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构建数字化场景的新模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软系统方法,将企业技术创新视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按照软系统的7步骤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系统模型,在此模型上应用软系统中的3E理论,建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年至20009年相关科技活动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7.
物流平台技术创新系统与运营模式创新系统是开放的复杂系统,并且对物流平台企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文章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熵理论深入研究了物流平台技术创新系统与运营模式创新系统的熵值变化,探讨了两者协同创新的机理,建立了物流平台技术与运营模式协同创新的熵变模型,并且对美国明尼苏达州Nestivo公司的熵值变化进行了分析。运用熵变模型不仅能够把握当前物流平台企业创新系统的运转状况,而且也能为物流平台企业今后开展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共生理论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彬 《软科学》2010,24(11)
从企业共生理论的三个基本概念出发,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界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和分析了以技术资源要素的移动和重新配置为主要内容而进行技术创新管理的共生机制及基本模式;列举了三种适合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并简单描述了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大型企业集团技术创新体系组织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企业创新体系建设的理论与我国企业的实践,论述大型企业集团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结构框架、组织模式、制度系统、创新文化、资源配置等基本问题,同时讨论了企业技术创新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探索性嵌入式单案例研究法,以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从企业间合作网络以及创新生态的视角来阐释科技园区使能型创新生态的建构基础以及运行机制,指出信息时代科技园区内组织间关系发生重要变革。传统的契约关系正逐渐向使能、共生关系演进,并由此提出一套科技园区使能型创新生态的基本理论。通过质化研究以及扎根理论对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了嵌入式联盟网络与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相互依存、互利共生、协同演化的使能型创新生态模型。通过对宏观产业层面,中观园区层面以及微观企业层面的多层次分析,揭示科技园区构建使能型创新生态的战略意义,为科技园区在非线性、复杂的协同创新过程中进行有效协调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