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这说明文明礼仪至关重要,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最基本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这说明文明礼仪至关重要,它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最基本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苟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孔子曾经说过:“不学礼,无以立。”颜元曾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新三字经》也说:“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司礼仪。”这些名言,都说明礼仪在社会生活与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小故事,是讲因不注重礼节而碰钉子的道理:有一青年向老汉问路:“喂,到李庄还有多远?”老汉回答:“还有800丈左右吧。”青年人感到奇怪:“你们这儿怎么不论里而论丈呢?”老汉说:“这里不讲里,你刚才不是也  相似文献   

5.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指导家长认识到自己对幼儿来说就是一大教育资源,使家长逐渐明确自己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成为孩子的典范。我们给家长发放了"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父母"行为规范条例,家长通过行为规范条例约束自己的行为,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还可以通过"幼儿文明习惯反馈表"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达到家园协调一致教育。  相似文献   

6.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一个国家社会风气的直观反映。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貌、和善待人是我们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传统美德。在当前,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落实养成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孔子也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礼仪,对于一个国家和社会,是一种文化;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则是他的基本素质,表现为个人素质、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交际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正清代著名思想家颜元曾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今天的中国,亟需这方面的教育。一、礼仪先行在育人翻越应试教育的栅栏,关注中学生的言行举止,使文明礼仪在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是当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的果实;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  相似文献   

9.
郑余霞 《教师》2011,(25):16-17
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周无礼则不宁。”因此,学校教育尤其要重视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10.
叶杏妹 《师道》2013,(1):31-32
荀子说:“国无礼而不宁.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孔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礼仪教育要取得实效、长效,教育者心中得有一杆秤——掌握礼仪教育的核心价值:尊敬遵守、利己利他、自律他律。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的放矢地导行。  相似文献   

11.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曾几何时,说起全国的先进班组,不少人就会随口说出郝建秀小组、毛泽东号、马恒昌小组等一个个名贯全国的名牌班组。名牌班组作为职工集体综合素质高、凝聚力强、作风过硬、创新力强、文明和谐的综合体,是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的三度  相似文献   

12.
黄潇 《现代教育》2014,(10):80-80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而人际沟通无处不在,礼仪与沟通紧密联系、水乳交融。护士的礼仪素养和沟通能力是护士人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护理礼仪》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一、了解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高职教育的生源大都是文化基础较差、人文知识相对匮乏的毕业生。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入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荀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他强调“:不学礼,无以立。…  相似文献   

14.
刘文 《湖南教育》2006,(4):26-27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苟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  相似文献   

15.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就十分崇尚“礼”,也极为重视礼仪教育,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节、礼仪、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对文明礼仪的要求越来越高,礼仪是走向成功必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6.
孔老夫子提出“克己复礼”,“礼义”作为核心价值观传承了两千多年,中国因此而成为“文明礼仪之邦”,讲文明、重礼仪、和善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说:“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即人以礼为重,无礼无立,人若无立,如何去走向社会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故此,人一定要知礼,懂礼,守礼。自 2016 年起,张鹏飞校长提倡以“礼仪特色创建为核心”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提出创建要求和目标,几年来,我校结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工作实际,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围绕“明礼、守礼、行礼”,在注重常规礼仪特色创建的同时,积极开展文明礼仪系列教育和主题活动,大型成年礼活动是高中生主题活动的“必修课”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君子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以“礼”为内核。孔子曾经说过:外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礼,方能名正言顺,自尊尊人,走遍天下;无礼,只能受人非议,处处碰壁,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孔子强调:"不学礼,无以立。"《荀子》上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孔子教给弟子的"六经"中,礼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人说话、写信也讲究礼节,注重遣词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主要有尊称和谦称。有些表示称呼的词语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礼仪是社会道德体系中重要的基础内容,礼仪教育是塑造健康、完善的人格的基础性教育.“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  相似文献   

20.
呼唤文明     
在校园里,曾见过这样一条非常醒目的标语:“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国无礼而不宁。”每每看到这条标语,我都要在心里默诵几遍,并由衷地自问:“我做到了以礼而行事,以礼而做人了吗?”是啊,这是一条多么好的励志标语啊!它时刻在告诫我们: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