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熵"和"冗余"是经典信息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密切相关,但含义相反。在广告传播中,如何把握广告信息中的熵和冗余会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熵值的高低决定着受众对广告内容的关注程度,而冗余的多少又影响着消费者对广告信息记忆的长短。本文从广告活动传播效果入手,着重分析熵和冗余在广告信息传播中的合理运用与平衡把握。  相似文献   

2.
"轻声"和"儿化"在话语中的频繁出现是北京话听感上的两大特色,也是现代汉语规范工作中的两大难题。如何对这两种现象进行规范,有利于克服语言内部的分歧和混乱,促进语言向更加健康、更加精密、更适应时代要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冗余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冗余信息是制约翻译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了交际效率.本文详细阐述了冗余概念和特点,并结合实例探讨了汉英旅游材料翻译中的冗余现象,指出英汉两种语言冗余度的不同.提出如何在具体翻译实践中对冗余信息进行处理,以提高交际效率.  相似文献   

4.
王东  罗明月 《天中学刊》2010,25(3):103-107
河南罗山方言中的副词"搞搞儿"和"搞下儿"比较具有方言特色,可以根据其表达的意义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动作经常发生;二是表示动作不经常发生.这两个副词的用法既具有相同之处,又存在着不少差异.二义相反而兼统同一句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代汉语中称为"反训".前人研究"反训"多从古籍中搜寻例证,很少关注方言中的活证据.对罗山方言中的"搞搞儿"和"搞下儿"这两个副词的研究,不仅能为中原官话的研究提供资料,同时也为汉语"反训"现象提供方言中的活证据.  相似文献   

5.
冗余在汉语修辞中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冗余是汉语交际过程中信息差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自然语言的内在属性,也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各以它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在冗余这个统一体之中.所以,汉语的冗余从修辞角度可以分为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两类.汉语中的积极冗余表现在语音和语义两方面.运用汉语的重叠、衬词、衬句、音节匀称等,可以使音调铿锵、节奏流畅;语义的冗余表现为内容的复现、蕴涵以及看似废话的语句,都是为了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而采用的.汉语中积极意义的冗余,反映了交际主体者的语用目的和语用策略.但运用冗余要适度,避免叠床架屋、啰嗦累赘的消极冗余.  相似文献   

6.
有的解题过程可见明显的漏洞,结论却是对的,这是多处缺漏相互补充造成的"似非而是"现象;有的解题过程表面看起来很严密,结论反而是错的,这是其内部不明处的漏洞对解题造成的"似是而非"现象.这样的解题,值得反思.本文就一道课本习题解答中出现的上述的两种情况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7.
汉译英语中词汇冗余现象最典型的两种类型为:冗余名词和冗余动词。冗余现象的造成原因多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或差异所致,即两种语言表意方式的系统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8.
从一道应用题在新老版本教材中的变化指出应用题教学中的两种现象:一是教材通过表格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相等关系过于直白,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机会;二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存在"不作为""难作为""乱作为"等误区.针对这两个现象,作者提出了用"对比基本量法"进行应用题阅读教学的技艺.其具体流程为:一找出基本关系及基本量;二表示出每个状态之下的基本量;三是对比两个状态之下的每个基本量并找出相等关系.  相似文献   

9.
<正>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是我们学习经济常识时遇到的两个比较难理解而又十分重要的概念。搞清楚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当前经济运行的特点、规律和国家采取的对应措施。一、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区别与联系1.二者的区别(1)含义及实质不同。通货膨胀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纸币量,从而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货紧缩是指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语文教学、考试中,"通假字"这一古汉语现象,或多或少,会占一定比例。然而在课下注释中对"通假字"这一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同",一说,"通",但并没有  相似文献   

11.
数学学习是一种过程,是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析、重构的再创造过程.这其中需要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那么,观察什么,对比什么,又分析什么呢? 数学中充满了"变"与"不变"这两种因素,我们既要研究"变"的现象中"不变"的本质,也要从"不变"的现象中探求"变"的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与研究;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中学班级管理中注重了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淡化了学生"经济意识"的培养,中学生中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攀比现象日益严重,笔者根据这一现象,谈谈自己对班级管理中的"经济意识"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冗余”存在于法律英语中的各个层面.法律英语正因其独特的冗余现象,使得英文法律语言更加精确、严谨并专业化.然而,法律英语中的种种冗余现象导致译者在翻译中难以驾驭,容易出现冗余失衡.从“功能对等”出发,译者应该根据法律语言文本的风格内涵,在翻译中对源语言中的各种冗余现象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减,否则便可能出现冗余不足或冗余过...  相似文献   

14.
在解决线段和差问题或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我们常常会使用"截长""补短"这两种方法.大部分情况下,这两种方法可解决同一个问题.但是,这两种方法的境遇有时却不同.对有的问题,可能其中一种方法简单,另一种方法复杂;也可能其中一种方法可以解决,另一种方法却无法解决.可见这两种方法对  相似文献   

15.
学界常用"企望说""色彩说"来解释"差一点没VP"为冗余否定解"没VP"的条件,但有很多语料违背这两种规则。我们基于北京话的考察提出"预期说",指出"差一点没VP"的语义诠释取决于语境预期,即语境里说话双方就事件实现预先认定的概率状况或标准规范,该格式的真值语义须符合语境预期,所否定的是反预期事件,故其冗余否定解见于明显的"反预期VP"。"企望说""色彩说"之所以有相当的解释力,是因为无标记的常规预期多指积极性的状况,这造成反预期事件往往是人们不企望的消极性事件,于是"差一点没VP"的诠释看似受制于企望色彩。语料中该格式的真性否定例远少于冗余否定例,这犹如否定句远少于肯定句:前者是依赖先设的有标记格式,后者是自由表述信息的无标记格式。此外,"差一点VP"的语义倾向也是真值合预期、否定反预期事件,只是它对语境预期的强制性低于"差一点没VP"。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处理源语言中的冗余信息,处理不当会造成不符合英语习惯的中式英语。"冗余对子"是中式英语的主要表现之一。文章通过实例探讨汉译英中冗余对子的鉴别与纠正,以期对翻译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冗余现象存在于各种语言,且多见于日常会话中.英语运用中的冗余现象,及其与听力训练的关系,得到外语界越来越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语言中的冗余现象,提高学生利用冗余信息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逐步成为英语听力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冗余现象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存在。对语言中的冗余现象,从表现形式及语用策略和翻译原则诸多角度进行了探讨,结合冗余现象的各种类型,着重分析了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如何针对语言中的冗余现象运用增补,省略和微调等处理技巧和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是思维与语言的纽带。本文基于语料库,对英汉"红"和"蓝"习语中的隐喻认知加以分析,证实由于历史文化背景造成的认知心理上的差异,使英汉这两种颜色词带有各自的民族文化特点,其中体现的隐喻认知也必然表现出各自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虎妈""狼爸"现象曾一时间成为全国热议的社会现象,这种局面的形成反映了"虎妈""狼爸"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社会以及学术界形成了三种基本观点,即支持的观点、反对的观点和中立的观点."虎妈""狼爸"现象的出现,启示全社会应当树立一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这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