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所在,它集政策性和学术性于一体,不仅直接关系至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而且也是保证质量的基础。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招生体制。考虑到各招生单位之间和考生之间的公平性,单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命题的难易程度,就有较大的差别。博士生的招生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招生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招生工作是研究生教育体系中的关键所在,它集政策性和学术性于一体,不仅直接关系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而且也是保证质量的基础。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招生体制。考虑到各招生单位之间和考生之间的公平性,单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命题的难易程度,就有较大差别。博士生的招生情况更是如此。所以招生工作,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摇篮,而研究生招生制度是整个研究生教育制度的主要方面,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质量。长期以来,招生计划与规模都是由国家和主管部门按计划经济的模式统一划定的。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国家计划招收研究生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委托培养的放开,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出台,逐步提高了招生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使研究生招生工作真正做到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就要把招生计划与招生规模的制定推向市场与社会,按需招生,接需分配。 建立和完善按需招生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以往研究生教育的体制和机制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的产物,特点是按计划设点、按计划招生、按计划拨款、按计划分配派遣,以及统一的学科目录、统一的培养模式、统一的人才规格、统一的证书文凭。国家对研究生招生计划统得太多,给省市和招生单位调整的余地太少;指令性计划比重太大,指导性和调节性计划比重太小;用计划限制招生的机制太强,促使招生单位主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机制太弱。研究生招生单位在生源和社会需求好的情况下,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而要求调整招生计划的,也往往只能在本单位招生计划内作调整,而不能改变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随着市场经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正从传统的完全依赖政府计划的办学模式转向拥有更多自主权的办学模式.这给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特别是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了机遇.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研究生招生改革,怎样为市场经济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招生,以及教育经费怎样最优化配置,等等.归根到底是高校怎样为21世纪培养高质量专门人才的问题.研究生招生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从2009年起我国开始扩大研究生招生。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研究生教育也开始面临巨大挑战,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呼声也逐渐强烈。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教育满意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对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在对相关文献究进行综述后,总结了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研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大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力度,2013年2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的教育占有很大的比重,近年来研究生收费制度也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一政策在2014年全面实行之后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研究生收费制度到底合不合理?怎样收费才更合理?从研究生全面收费制度是否合理开始分析,然后分别阐述其合理性及不合理性,最后针对研究生收费制度的不合理性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推动研究生收费政策的顺利发展,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在经历了恢复和发展时期后,研究生招生、培养规模迅速膨胀,"考研热"居高不下.随着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培养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满足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研究生教育面临实行收费制的改革.由于收费制研究生教育完全不同于现行的国家计划拨款制,改革现行研究生教学管理模式,适应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我国对研究生的培养,一直是采取自上而下、根据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即高级专业职称的多少)来制订研究生的招生计划。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在前几年各行各业都急需补充高级专门人才的特殊历史情况下,是可行的。如今社会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专业由于历年来培养人才较多,已基本上满足了社会需要,甚至出现了供大于求;而有些专业则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这些情况说明,仅仅根据培养单位的培养能力来制订研究生招生计划,已不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此提出了要“按需招生”。  相似文献   

9.
注意应试教育正在向大学蔓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研究生还要继续扩招,人们对研究生考试也回报了更高的热情。不断扩大的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大量高学历的“人才”涌向社会,为我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在愈演愈烈的研究生扩招背后,暴露了现行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教育制度的不足,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然而,随着近年来本科生规模急剧扩大,本科生质量已出现滑坡趋势,它对研究生招生工作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如何高质量的搞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已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就如何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有关复试的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研究生招生必须选拔素质全面的人才 研究生招生工作担负着选择有培养前途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它是整个研究生教育的基础,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选拔具备那些素质的人才,作为高层次专门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在研究生的全面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然而,随着近年来本科生规模急剧扩大,本科生质量已出现滑坡趋势,它对研究生招生工作形成了严峻的考验,如何高质量的搞好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已是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就如何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中有关复试的问题谈一点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静 《科教文汇》2013,(21):3-4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招生选拔工作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我国现行的博士招考制度存在入学考试不规范,重外语、轻专业,重笔试、轻面试,招生环节与培养模式不匹配,监督机制缺失等弊端。对此,本文提出了规范入学考试、合理定位外语成绩、理顺初复试关系、建立招生培养互动机制、加强和完善招生各环节监督机制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招生选拔工作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我国现行的博士招考制度存在入学考试不规范,重外语、轻专业,重笔试、轻面试,招生环节与培养模式不匹配,监督机制缺失等弊端。对此,本文提出了规范入学考试、合理定位外语成绩、理顺初复试关系、建立招生培养互动机制、加强和完善招生各环节监督机制等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亮 《中国科技信息》2009,(20):241-242
通过分析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过程的现状,引发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思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旨在为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完善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招生计划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的前提.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各高等院校,在招收录取研究生之前都要制定出招生计划.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制定,尚处在以经验为主、管理信息为辅的方法上.管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为科学地制定研究生招生计划提供了知识和技术的可  相似文献   

17.
中国研究生招生数量在不断增长,为提供更为优质的研究教育,需要逐步完善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与培养机制。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况以及现存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可行有效的改善措施,帮助研究生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学位制度确立后,研究生教育顺应改革开放大潮获得了蓬勃发展。二十多年来,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高等教育也在发生变化,而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把最高端做好了,我国才能成为教育强国。本文就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入手,笔者提出了关于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热门话题与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基于对有关资料与相关研究成果的分析,从课程与教学、研究生因素、导师因素等方面探析了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满意度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周兰芳 《科教文汇》2013,(25):38-39
我国的学位制度确立后,研究生教育顺应改革开放大潮获得了蓬勃发展。二十多年来,国内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高等教育也在发生变化,而研究生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最高端,只有把最高端做好了,我国才能成为教育强国。本文就从研究生培养目标入手,笔者提出了关于研究生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