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江苏南通教育文化剖析表明,地方教育文化是教育文化中最具个性特征的组成部分,地方教育群态、形态、生态是构成地方教育文化的三大要素,"教育之乡"是地方教育文化的典型范式,科学发展地方教育文化的目的是创建和而不同的地方教育,地方教育文化研究具有认识、理论和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建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09-114
南通是著名的"教育之乡",南通的学校文化,不仅具有教育之乡的外显形态,也有南通教育之乡的深刻内涵;既有学校文化一般的共性和内涵,更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特质。在我国现代学校建立一百多年来的历史中,南通学校文化的产生、发展、内涵以及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的诸多意义中,民生是最紧贴教育人文本义的。作为地方教育范式的“教育之乡”,深刻反映了教育的民生意义。“教育之乡”本为民意表达,源自生计思考,彰显乡民权益,适成民居环境。南通教育个’案揭示和实现“教育之乡”的民生意义有着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的、区域与全国的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謇是“百科全书”式的历史人物,拥有多顶“家”的桂冠,并被习惯地首称为“实业家”。其实,匡危济世、兴教启民既是张謇兴办实业的心理动因,也是他的人生目标与终极追求,同时,教育活动是其一生最为成功的社会活动。首要的、本质的评价,张謇最应称教育家。张謇视教育为“父”,又以“父”事教育。一方面,“父教育”是张謇最富哲理、最为核心、最具个性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南通教育深深留下了张謇的个人印记,他已成为南通教育之乡之父和南通地方文化的标识。因而,张謇更应称“‘父’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0(3):F0002-F0002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坐落于长江与黄海交汇的江海之滨、被誉为“中国近代第一城”的教育之乡——南通,是南通市属地方高校,业务上受江苏电大指导,并在南通六县(市)建有分校。南通电大现有全日制学生5919人,各类成人学员5163人;现有教职工192人,专任教师153人,其中,研究生学历52人,占33.9%;高级职称39人,占25.4%,双师型教师比例亦在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6.
宋立文  邱璇 《中国德育》2014,(21):42-46
一个多世纪前,"状元企业家"张謇,用了不足30年,办起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教育事业之先河,创造性地经营南通城市建设并取得非凡成就,南通也因此被冠以"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之乡"的称号。今天,"教育之乡"秉持"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大胆改革、创新、实践,开创属于今日南通教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多世纪前,"状元企业家"张謇,用了不足30年,办起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教育事业之先河,创造性地经营南通城市建设并取得非凡成就,南通也因此被冠以"中国近代第一城""教育之乡"的称号。今天,"教育之乡"秉持"包容会通、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大胆改革、  相似文献   

8.
南通大学     
南通大学是2004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于风景秀丽,素有“江海门户”之称的沿海开放城市,名的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  相似文献   

9.
南通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的一个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南通人民在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为南通市中小学丰富了教育资源、拓展了教育形式、加强了思想引领。将南通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中小学教育,建构南通特色红色情境教育模式、打造系列红色研学活动课程、融合红色文化与学科教学内容,可助力南通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南通红色血脉的赓续。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江苏省徐州市启动"基础教育全面学南通"活动。我作为徐州市云龙区赴南通市学习的第一批成员,踏上了南行的列车。在为期2个月的跟岗学习中,我对这座有着丰润文化背景、被称为"全国教育之乡"的城市有了新的认识。一、校园文化的核心元素——立校之根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理念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是学校极具凝聚力与活力的办学理念来源。南通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校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对"现象、教育现象、南通教育现象"进行了内涵阈定;论述了其六大显性书写:高考15年领先、德育品牌全国关注、素质教育经验全国推广、各项竞赛叫响世界、名校名师影响广远、西部支教贡献突出;并从五个层面进行了文化诠释:崇教文化、包容文化、民生文化、农耕文化、创生文化。  相似文献   

12.
陆平 《教育文化论坛》2012,4(5):120-124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与南通教育文化密切关联:她在教学中注重撷取南通自然景物和风土人情,开发"野外情境课程",成为情境教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李吉林及其情境教育学派的创建离不开南通教育文化的滋养,同时也丰富了当代南通教育文化的内涵。厘析其间的关联性对于我国本土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的构建、促进本土教育家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对增强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竞争力有重要意义。新媒介的优势给南通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带来了新机遇,南通应整合政府网站、媒体网站、网络论坛、自媒体和体验媒介的优势,实现南通城市品牌形象全方位、立体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南通文化产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长三角的南通市在经济腾飞的同时,必须充分挖掘特有的文化资源、历史积淀和民俗传统,积极探索自己的城市文化表达方式,抓住上海世博会的有利契机,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5.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以1991~2008年为考察期,南通城市和港口体系为研究对象,对南通港城关联互动状况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南通港城关联互动发展总体趋于弱化,弱化过程主要在中等关联的基础上进行,尤其是港城规模结构性增长呈现较大的不适应。对此,必须以港口水-水中转为基础,加强水-陆中转,以港城近域腹地为纽带,发挥港口大型化优势,促进港、城区互动,大力发展临港产业。  相似文献   

16.
南通民居的门楼是南通地域文化的忠实记载者,近代建筑从传统式建筑,到中西结合式,最终发展成西洋式建筑,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传统门楼的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南通文化的“和中内敛”的地域文化特征。二门无论从用材还是构建的配置以及装饰都明显优于大门,充分显示了南通文化的张力。而近代的门楼包括中西融合式和西洋式,充分吸收了外来的文化,使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达到完美的融合,显示了南通对外来文化巨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及多条过江大通道的建设,南通的区位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南通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时进行区划调整,在通州撤市建区后,以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在"省管县"、"市管县"两种机制中另辟蹊径,以市县一体化的新体制构建一个真正滨江临海的大南通市、新南通市,为南通发展成我国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提供新的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河口港城市是港口城市的特殊类型,其港城发展演变具有独特的规律。港城关系建设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影响并决定着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当前港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规模布局、港口产业、港口吞吐、港城用地及管理体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海港建设对港城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增强港口职能,提升港城整体地位”、“发展临海工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港城分离发展,弱化城市中心职能”,以及“建设临港新城,改变地区城镇格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的强弱。由于长江的阻隔,南通在上一轮经济增长中相对滞后。随着苏通大桥的即将建成以及洋口、吕四深水港口的建设,阻碍物流业发展的瓶颈逐渐被打破,必将给南通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在对南通物流现状和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通发展现代物流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不仅是学习借鉴,同时也是展示自身文化,增加相互了解和信任的过程。南通对外文化交流经历了“单一贫乏”“双向丰富”和“平衡发展”三个阶段。在坚持吸收其他文化的同时,南通文化还应大步“走出去,让世界了解南通,从而更好地促进南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