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男孩的阳刚不足,也就是所谓的“男孩女性化”现象,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青少年教育问题上不断突显的社会现象之一。导致男孩阳刚不足的原因很多,刨根究底,其原因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校、家庭和化传统。  相似文献   

2.
"男孩危机"是一种社会群体的感受,背后是"社会对男孩的期望和男孩的现状之间"存在着距离。"树立危机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既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亦是教育变革的动力。因此,在小学阶段构建"男生学堂"课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了满足男孩成长的需求,从小培养男生自理、自立、阳刚以及有正义感,2014年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开设"男生学堂"课程,受到男孩的喜爱、家长的肯定,在全国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现场会及泰州市素质教育"5+2"现场观摩活动中,受到参观领导及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3.
"男孩危机"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表现为男孩学业不如女孩、男孩体质瘦弱、缺乏阳刚之气。这是教师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父亲角色的缺失、社会不良角色误导、男孩身心发展缓慢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应提高男教师比例,重视性别角色引导,加强对社会媒体监督,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系统,缓解"男孩危机"。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阶段,男生不能培养成‘贾宝玉’!"2010年12月5日,在北京市一场小学男班主任研究汇报会上,部分与会专家呼吁,小学教育普遍缺失"阳刚教育",这和目前小学男女教师严重失衡直接相关。记者了解到,不少小学都"渴盼"招聘合适的男教师,甚至表示"略降标准"优先考虑招聘男老师。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发展主要任务是自我认同感的建立,其中性别角色认同是一个重要的成分。在现实情况下,我认为首先要进行性别认同的教育,在性别角色认同的基础上,进行双性化人格教育。近来因市八中学进行男子班教育试点,再次引发了对所谓"男孩危机"的论争。男孩危机究竟存在吗?女生成绩优于男生就是男孩危机吗?办男校可取吗?一时间议论纷纷。其实这些议论的背后话题就是男孩教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叶志春 《宁夏教育》2006,(11):58-59
男子汉就应该具备勇敢顽强、粗犷豪放、沉着自信等非凡的阳刚特质。这对个人、社会乃至民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期是男孩阳刚特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男教师对他们的性格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这一点,他们对幼儿园男教师的比例都有一定的规定,日本男教师的比率约占7%,美国约占10%。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基本上是女性一统天下。如宁夏大学幼儿园目前有50名教师,其中男教师仅有1名,(许多幼儿园是清一色的女性)。幼儿园教师队伍“阴盛阳衰”的结构导致了男孩性格的不健全,一些男孩言谈举止女性化,性格羞…  相似文献   

7.
王守玉 《教育》2012,(16):37
姑且把初中男生缺少阳刚之气、学习成绩不如女生等现象称之为"男生危机"。这些"女性化""娘娘腔"初中男生的显著特征是,留着长发,从背后看上去一副女生摸样,连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腔调都像女生,一举一动都彰显着女性性格特征,是十足的"伪娘"们。男生女性化现象令人担忧,长期下去,势必会带来男生性格中性化,甚至发展为男生没有阳刚之气,缺少勇敢精神。这种现象将导致严重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8.
正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拯救男孩,势在必行正方在《拯救男孩》一书中,孙云晓称,男孩危机从内容上来看是全面性危机,主要体现为学业、心理、体质和社会四大危机;从时间上来看,男孩危机更是全线性的危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着重重危机,并指出: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流行文化走入误区。其中,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  相似文献   

9.
<正>男孩身陷危机!从内容上来看,男孩危机是以学业危机、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全方位危机;从时间上来看,男孩危机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线性危机;从发生的范围来看,男孩危机还是世界性危机!这种说法似乎  相似文献   

10.
儿童从出生就被纳入由社会划分好的两个性别范畴:男、女。但是在儿童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男孩出现了偏差,即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近来,社会各界对此越发关注。本研究选取正有稳定的性别恒常性认知,在个性和社会行为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的小学中、高年级的男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位小学教师的访谈和对43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小学中学、高年级的男孩女性化倾向的程度、具体表现、对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男孩危机"作为一个新的社会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实女孩在教育方面的各种提高并不能证明存在"男孩危机",相反会有助于改善性别歧视.教育工作者应该在平等教育的前提下,给予男孩女孩各具个性的成长支持,使其更好地成长.  相似文献   

12.
信息     
《教师博览》2012,(5):32-32
上海八中将办“男子中学”近年来,“男孩危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上海市黄浦区与华东师范大学日前签订合作协议,依托上海市第八中学在高中学段探索建立男子中学,应对当前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男孩危机”,解决学校“阴盛阳衰”、“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经常在各大教育媒体上看到"男孩危机"一词,不由得引起了我的共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的确发现,在小学阶段男孩应该表现出的特质渐渐被女孩压住了。在学习成绩、班级活动的参与和组织上,总是女孩占主导;在对班级、对周围同学的影响力上,也是女孩突出;班干部、三好学生更是女孩居多。男孩在体质、心理以及对社会的责任心、适应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出弱于女孩的趋势。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识字不多就不能自己阅读,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现有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女孩相比,男孩在学业、体质、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中出现了更严重的成长危机:从中小学到大学,男孩的学业成绩普遍落后于女生;近20年来,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在各种成长热线、咨询机构、网瘾戒除机构中,需要帮助的男孩往往多于女孩,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也要远远多于女孩。男孩危机凸显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没有注意到男孩发育落后于女孩的事实,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是造成男孩危机最主要的原因;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与母亲不当的教养方式也与男孩危机密切相关。应对这一问题,教育者应尊重性别差异,因性施教,同时要平衡教师性别比,充分发挥父亲的教育作用,才能够真正实现男孩与女孩的公平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韩愈"抗颜为师"并作《师说》缘于教育危机的背景。教育危机的产生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而危机具体表现为"古道"不存、误解师之年岁和道的关系、混淆了"小学"和"大道"区别。韩愈为化解危机作了多方面努力:探寻"道"之本义;探索教育手段;钻研儒家经义。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温方说, 每年在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询问变性问题的孩子有上百人。专家认为,出现男生女性化苗头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种心理根源是一些男孩在“逃避责任”。(《北京晚报》9月6日)应该承认,在国人一直羞于启齿的性知识教育问题上,许多人开始大方地谈论。许多专家学者呼吁在小学也应该开展性知识教育,这没有什么错。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的性别教育却远远没有跟上。许多人发现,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的女性化的男生在增多。其实,男生的女性化本质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很快,现已成为学前教育队伍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据调查分析,民办幼儿园教育存有三个误区,即在教学内容上的“小学化”倾向;在教师队伍上的清一色女教师和男孩性格培养上的“女性化”现象;在主导活动上简单的“游戏化”情形。这些问题不引起重视,不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丁锋 《江西教育》2012,(25):30-31
所谓"男孩危机",就是由于现行教育模式、社会流行文化、父母教育理念等因素的影响,使男孩在学业成就、体质、心理以及社会适应等方面面临的重重危机。"男孩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男子汉偶像缺位,责任意识缺失,性别意识缺乏,竞争能力下降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策划人语:近些年,"男孩危机"被轰轰烈烈地摆上台面热议。当我们看到男孩性别认识的误区时,也不可忽视女孩可能面临的困境。校园里,男孩哭鼻子,女孩挥拳头;男孩说话腼腆、动作扭捏,女孩打扮中性、言行粗犷的现象似乎并不少见。一场"性别危机"正袭来。而危机的根源,是社会各界对性别教育的忽视。先天的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角色扮  相似文献   

20.
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教育与男孩女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男孩不再具有男性的典型气质,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将男孩的性角色错当成性别角色,忽视了对男孩的性别教育造成的。对性别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和柯尔伯格等著名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性别角色大约形成于2—7岁之间,这正是儿童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可是由于我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方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喜好、考察方式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一些男孩女性化倾向加重。为了使儿童更健康地成长,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