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所谓定名结构,是指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词组。这种词组,根据定语层次关系的多少,分为两类:单层次定语的偏正词组和多层次定语的偏正词组。在这两种类型的偏正词组中,“的”作为定语标志,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譬如说:“我父亲”和“我的父亲”,用不用“的”似乎无所谓,这里的“的”可以省去;不过,在“无产阶级的党的事亚的其它部分”这一多层次定语的偏正词组中,“的”一个也不能省,这是其一;其二,“我父亲”和“我的父亲”,细细推敲,也还是有区别的,“我父亲”总比“我的父亲”要亲热得多,“我  相似文献   

2.
空马车     
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下来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相似文献   

3.
父亲     
我伏在桌子上写《父亲》。父亲就坐在我的对面,双腿搁在一把椅子上。他抽着烟,烟火忽明忽暗,烟雾弥漫在我和他之间,我无法看清父亲的神态。父亲发现我在看他,丢了烟蒂,问:“你老看着我干啥?”“没什么,因为我在写东西。”“写东西?写东西你看我干什么?”他脸上的疑惑更重了,“与我有关?”“的确有关。”父亲脸上掠过一丝惊异的神色,我顿了顿说:“我在写你。”“嘿嘿,写我?写一个老农!”他把“老农”这两个字说得特别重。我记起来了,原来那“老农”是我小时候叫过的!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问:“爸,你还记得那事?”大约是…  相似文献   

4.
我父亲是农民,我当然也就是。农民有农民的活计,我从小就跟着父亲做,很多农活都在父亲的“严”(严厉)传“申”(申斥)教下学会了。可惜后来到了城里,在大学里教书,评教授时这些技术都不算数。我还得去写叫“论文”的玩意儿。我知道我父亲的脾气,若他  相似文献   

5.
亲切的鼾声     
又听到了父亲的鼾声,此时我觉得这鼾声是这么的温馨……在毕业考试前几天,天气非常热,爸爸特意在我房间装上空调。在这么热的天,我总是让父亲到我那个“清凉世界”打地铺,可父亲就是不肯来。一天晚上天气非常热,我去叫爸爸,爸爸说:“什么事?”“该睡觉了,”我扯好毯子,说,“快点!”“我不在那睡了。”父亲说着进屋把毯子卷好,准备出去。  相似文献   

6.
奔跑的快乐     
我家三代都是医生。治病救人似乎是所有后辈理所当然的职业。我6岁那年就有了第一个听诊器,我听过无数祖父和父亲救死扶伤的故事,看过许多他们接生的婴儿的照片。我7岁时,父亲把在家庭诊所铜门牌上我的名字应该刻的位置指给我看。从很小我就认为“医生”是自己的未来职业了。但是大学时,我渐渐发觉“医生”职业无法在我心里扎根。相反,“诗人”的种子却破土而出,开始控制我的心跳、呼吸和一切。我最害怕的是,我无法成为父亲一直期望的接班人,让父亲失望。对于我的犹豫我只字不敢告诉父亲,希望时间可以让我忘了“诗人”这个莫名其妙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奔跑的快乐     
我家三代都是医生。治病救人似乎是所有后辈理所当然的职业。我6岁那年就有了第一个听诊器,我听过无数祖父和父亲救死扶伤的故事,看过许多他们接生的婴儿照片。我7岁时,父亲把在家庭诊所铜门牌上我的名字应该刻的位置指给我看。从很小我就认为“医生”是自己的未来职业了。但是大学时,我渐渐发觉“医生”职业无法在我心里扎根。相反地,“诗人”的种子却破土而出,开始控制我的心跳、呼吸和一切。我最害怕的是,我无法成为父亲一直期望的接班人,让父亲失望。对于我的犹豫我只字不敢告诉父亲,希望时间可以让我忘了“诗人”这个莫名其妙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人生如卖菜     
我曾在一家公司工作,后来那家公司倒闭了,我就失了业。我只好重新去找工作,这一找,就找了半年。半年后,我依然在家里待业,苦闷极了。父亲问我:“这半年里,难道就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录用你?”我说:“有,可是工资太低了,月薪大多只有七八百元。”父亲说:“七八百元就七八百吧,先干起来再说。”我说:“那怎么行?我在原来那家公司月薪是两千元的,我一定要找一份月薪两千元的工作。”父亲笑一笑说:“跟我去卖一天菜吧。”我想反正没事干,就答应了。我和父亲卖的是菜花,在市场上一摆开,就有一个中年妇女来问:“这菜花怎么卖?”父亲说:“一块钱一斤。…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100元     
崔鹏飞 《高中生》2010,(10):61-61
吃晚饭时,父亲突然说:“我的工资怎么少了100元?“母亲忙问:“怎么了?”父亲说:“我的工资是1500元,装在一个红包里。我拿了钱,在商店前拆开了红包,就进去买东西了。”“会不会是拿出来花了?”“我身上本来就有200元.算来算去就是不对呀!”父亲放下筷子。说是要骑摩托车出去一趟。我们知道父亲是要去找钱,母亲放心不下,让我陪父亲去。  相似文献   

10.
农家·农人     
家是农家,人是农人。夕阳在山,燃烧成火的模样。父亲站在村外那条斜坡上努力地朝路口张望——父亲又在等我归来了。不识字的他竟精确算出了我回家的日子。我远远见了,心里一酸,便飞跑过去。那边,父亲早已快步下了坡。“累了吧?”父亲接过我的背包。“不累。”我和父亲并肩走着,竟高出他许多。  相似文献   

11.
如山的父爱     
在我的印象中,上一代的中国男子不大能和“慈父”这个词挂上钩,因为,我觉得他们大多严厉有余,慈爱不足。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似“慈父”,又不似“严父”,总让我有该亲近时难以亲近,该严厉时却有亲切的感受。或许,他是一个“复杂”的父亲吧!那个偏僻的乡村是我出生的地方,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比较严重。父亲说,我一出生,爷爷奶奶就打算把我送掉。可父亲笑着辩解“:都是自己生的,连自己都不要,还有谁会要呢?”就这样,因为父亲的一句话,我留在了这家中,虽不富裕,却很温馨地度过了15个春秋。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和父亲之间有了一种超乎寻常的亲情。…  相似文献   

12.
《父亲和鸟》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文章通过“父亲”和“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关爱。虽然课文没有华丽的词藻,但细细读来,仿佛回味着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一个童话。一个温暖的冬日,阳光柔和地照着。孩子们一字一句认真地品读课文。我轻轻地问“:读了课文,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孩子们举起手来,有的说“:父亲是个很爱鸟的人。”有的说:“父亲是个善良的人。”还有的说“:父亲很喜欢鸟,但他不是一个猎人。”这时,传来一声嘀咕“:说不定父亲以前是个猎人。”话语很轻,却像一颗炸弹扔在了祥和的教室里,我也颇受震…  相似文献   

13.
最美的风景     
学校是省重点,且在山上,每日接送的车辆络绎不绝。父亲是没权没钱的小职员,每日接送我是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它爬不上海拔仅88米的小山。那时,虚荣像个毛毛虫在我心里不时爬动。对父亲我总是有些不满,甚至有了不屑与鄙视。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下晚自习已9点半了。几天的雪已化为厚厚的坚冰。我拉起衣领走出校门。父亲一定在山下等我。“吴语!”不远处一个声音喊住了我。“吴语和我一起走吧,我爸来接我了!”一辆红旗停在她身旁,她有一份浅浅的洋洋自得。父亲的“永久”同“红旗”在我眼前交替重叠。也许是对父亲的怨恼,也许是“红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弓比弦长     
小时候,我常缠着人高马大的父亲比个子。我在父亲跟随前一站,头顶还不到父亲的肚脐高。父亲就笑我,说:“这是明摆着,你还是个小不点呢!”而我总会说:“哼,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  相似文献   

15.
“永远都是语文老师端着簸箕。”这里的“语文老师”说的就是琼斯夫人。那天,父亲无可奈何地带着我来到了道格拉斯·安德森艺术学校。父亲走进校长办公室和校长说话,我就坐在门外的走廊里静静地等着,我只能隐隐约约地听见一些他们的对话。“我不知道还能把她送到哪儿去。”父亲  相似文献   

16.
今天,我读了《鼾声》这篇文章,使我感受非常深刻。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我”回去看望父亲的时候,由于父亲有睡觉爱打鼾的习惯,为了不打扰“我”睡觉,仍然像小时候一样,等“我”睡着了才睡,并在“我”睡着之后给我掖被角。我被这位父亲的父爱深深地感动了,天下父母一般心,我的父亲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爸爸,对不起     
亲爱的爸爸,您知道吗?其实,您不懂事的女儿一直想对您说一句:“爸爸,对不起!”我的父亲,从小因病成了一个驼背的残疾人,长得瘦小无比,个子仅一米四左右,在别人看来,简直是一个“小矬子”。正因为如此,我从小就不愿和父亲一同出门,也很少和父亲交谈,因为我怕别人笑我有一个这样的父亲,怕人家歧视我。记得有一次,父亲送我上学,我一再告诉他不要去班级找我,可是父亲因为有事,还是去班上了。同学们看见他叫我,都带有讥笑的口气说:“看,小矬子!”这使我很没面子,从此,更不和父亲出门了。但是,去年冬天,我和父母回姥姥家,母亲因为有事要办,让我和…  相似文献   

18.
理解是爱父亲爱生母,但父亲更理解生母;后母爱父亲,但后母更理解父亲;女儿也最终理解了父亲,更加深爱自己的父亲;理解,使得一家人其乐融融。故我高呼“理解是爱”。接着,教学课文《我的担心》,我又精心设计了朗读环节,整个课堂到处弥散着爱的气息……我轻问“:今晚,你将怎样去爱你的爸爸、妈妈?”“我妈妈老是腰疼,今晚我帮她捶捶腰。”“我帮爸妈拿拖鞋。”“我对爸爸妈妈说声‘谢谢’。”“我喝完妈妈为我冲的豆浆。”“我早点睡觉。”“我收拾好自己的书桌。”……于是,我又不失时机地板书:担心是爱而后,我又补充了2003年3月红版《青年文…  相似文献   

19.
前年冬天,父亲住院了,为了联系方便,我就给他配了部手机。父亲戴着老花镜,满脸欢喜地摆弄着新手机,对每一个病友说:“我的新手机。”仿佛为了强调似的说:“我女儿买来的。”在病床上,我手把手地教会了父亲拨打电话.接听电话,又自作主张地替他存了几个常用的号码。我以为手机对于父亲而言,只是“便携式电话”而已。六十多岁的人了,能拨打接听就相当不错了。父亲在城里住院,我在乡下上班。我每天中午都给父亲打一个电话,常常是匆匆两三句就挂了电话,全然不顾父亲还在电话那端絮絮叨叨。父亲有时也给我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我精力好多了,你放心。”然后就是1床出院了,2床恶化了,3床换了保姆之类的鸡毛蒜皮。我常常粗暴地打断他的话,说:“通话费很贵的,我挂了。”那个周末去看父亲,他像是乞求一般地说:“我听说发短消息便宜,你教我发短消息吧!”我例行公事地给他演示了一遍,说:“你有空就慢慢琢磨吧!”没过多久,我的手机“嘀”了一声,原来是父亲的短消息发过来了。父亲呵呵笑着说:“以后挂吊瓶的时候,我就给你发短消息。”父亲说到做到,我的手机像热线一样忙。他在短消息里告诉我他用上新药了,主治医生来看过他了,食欲很好,睡眠也不错……当然最多的是...  相似文献   

20.
“父亲”是多么平凡的字眼,而父亲的形象又是多么的伟大。读了《天下父亲》一文,感动得直想哭……文章选取的是父亲从遥远的大别山深处来到城里为上大学的儿子送学费的情景,故事情节感人,字字有情,洋溢着浓浓的亲情与爱意。具体表现在:首先,文章生动地刻画了慈父的鲜明形象。父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但越是熟悉就越是不容易写好。本文就选取了一个小的侧面,把父亲放在这样一个具体的环境里边来刻画。写到了父亲的“狠”,为了“我”念书而照样揍。这表现了父亲管教的严格和望子成龙心情的急切。当“我”得知父亲来为“我”交学费,而披衣光脚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