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7 毫秒
1.
"关联理论"的焦点是认知与交际,认为翻译是一种根据不同的文本语境追求译文最大趋同度的动态推理过程。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译者如何用较小的处理努力,使读者获得较大的语境效果,从而达到原文的交际目的,这是译者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关联理论出发,用跨学科的视野去分析梁实秋的莎剧译本,并且发掘出译文与原文在译本的文体选择,人名的翻译以及采取的翻译策略上实现了信度与效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2.
社会符号学认为翻译即翻译意义,即交流文化,并且提出了翻译的标准是"意义相符,功能相似"。本文从1940年傅东华先生翻译的《飘》译本中选取例子,分析和展示了原文中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及各自的语言功能如何在其译本中得到再现。结果显示,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可以作为翻译研究和指导翻译实践的一种综合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4.
《The pragmatics of Translation》以探究如何在篇章转换中保持语用意义为主线,把翻译实践与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关联原则、礼貌理论、篇章组织、语篇标记、前提和指示等语用学原则结合起来,突现语用学理论对翻译活动的导向作用;结合各语种之间的互译来研究语用意义在翻译活动中的传达。  相似文献   

5.
文化负载词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殊词,因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化现象,给翻译者带来了挑战,其翻译的效果直接影响到译本质量和本族文化的有效传播.在《牡丹亭》这部经典文学著作中存在大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负载词.在关联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对许渊冲译本的深入学习并针对不同类别的文化负载词进行详细分析,最终探究出一套相应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6.
关联理论是会话含义理论以及交际理论的深入发展。关联理论下,语言使用可以分成解释性使用以及描述性使用。关联理论将翻译看作是对原文内容动态推理的过程。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推理作者的真实意图,读者也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解读以及阐释译文。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视域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研究了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依托课程教学的合理化设计、教学方法的科学选用、教学实践练习的加强以及交际语境的营造提升翻译教学中关联翻译理论应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7.
如果在不同目的指导下进行武术术语翻译,会得出不同的译本和随之而来的不同性质的影响。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出发对武术术语不同译本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探索。结论:武术术语的不同译本应该有一个大的原则性归类,不同译本应该在翻译功能派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应用。作者并就此提出自己的翻译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来探讨汉语新闻标题的英译,认为关联理论翻译观对翻译有着极强的解释力。翻译是译者在原文语境和译文语境之间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基于汉语新闻标题自身特点,结合汉语新闻标题英译的具体实例,说明最佳关联性原则可以使译者有意识采用恰当的翻译方法,从而有效地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何德兰北京童谣《孺子歌图》1900年编译本为了提高译本可读性,译者注重与读者建立良好的交际环境,注重译本的形式和内容:译本排版精妙、句法通俗、音韵和谐。以交际翻译理论为基础,从编译本的形式和内容——排版、字体、句法、音韵、修辞诸方面展开研究,总结译本的翻译特色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境角度获取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anSperber和DeidreWilson提出了“关联理论” ,它是建立在人类认知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们的学生ErnstAugustGutt又把此理论应用于翻译活动上 ,并提出关联翻译理论 ,这种理论不同于以往翻译界中的“语义翻译”、“交际翻译”等理论 ,给人以一种新的面貌。应从认知、关联与翻译三者的关系及翻译中原作者、译者和读者的三元关系通过语境来寻找翻译的最佳关联性  相似文献   

12.
以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文章对《大学》的四个英译版本,即理雅各、马礼逊、马歇曼、林语堂的译本进行比较,探讨四个译本在翻译策略,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句子结构,句意传达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由于四位译者由于各自的翻译目标,译文读者不尽相同,他们的翻译策略也不尽相同。文章认为理雅各和马歇曼的译文采用文献型翻译策略,而林语堂和马礼逊的译本采用的是工具型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将培根的散文《谈读书》的两个中文译本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下进行了对比评析,说明其各自特色及意义,并结合这两个译本从翻译目的、连贯和忠实原则等方面探讨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积极运用。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阐述其基本理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女性主义翻译实践研究尚不充分的情况,通过对比剖析不同性别译者所著《简·爱》译本的翻译效果差异,验证了女性主义翻译观对翻译实践的论述和指引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诗歌翻译一直是翻译中的难点,由于诗歌翻译与译语文化间的冲突,常常造成内容与形式,表层与内在的多种选择矛盾。而补偿理论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翻译理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翻译中,诗歌中采取这种补偿手法更是层出不穷。本文旨在从翻译补偿理论出发,分析在古典诗歌元稹《行宫》几个英文译本中,体现在词汇层面的补偿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内容及目的为导向,并将最佳关联作为最终目标,来研究化妆品广告的翻译问题。应把化妆品翻译看作是一个交际过程,合理应用直译、转移、替代和重构等翻译方法,以帮助化妆品消费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从而最终实现译文说服顾客购买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重译指的是在原作有翻译本的情况下,对原作进行重新翻译的一种行为结果,层出不穷的重译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外文学翻译史上一种令人高度关注的一种现象。重译要想出彩,必须和原译本保持差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尤其是理解过程中,要充分关注与了解文学重译本的美学意义,利用美学尤其是美学接受的观点对文学重译本间的差异与在读者理解阶段出现的差异因素进行总结。文中讨论的重点在于接受理论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开展重译工作,分别从译者与读者两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从语言特征和翻译策略层面,对比《边城》戴乃迭和金介甫译本的翻译风格。研究表明:戴译本用词难度和丰富程度比金译本高;金译本的平均句长比戴译本高;戴译本多用一般现在时,金译本多用一般过去时;戴译本倾向采用归化翻译策略,金译本倾向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在文学翻译界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孙致礼《傲慢与偏见》译本,旨在探讨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以及所实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翻译美学理论视角下对译者2003版《爱的插曲》译本进行分析,依据翻译美学的相关理论,以2001年第六期《世界文学》的四篇选译和洪世民2010年全译本为参照,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对该译本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通过充分的实例分析,阐释译本内中英两种语言交换过程中的美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