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苏联犹太移民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并在以后的发展中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苏联犹太移民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苏联政府对犹民族政策和长期的反犹运动是其现实基础,长期以来苏联犹太人的艰难生活处境是导致苏联犹太移民问题形成的心理动因。  相似文献   

2.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后,艾森豪威尔政府迅速做出反应,并经过反复讨论,制定出一项利用斯大林逝世的心理战略计划,力图充分利用斯大林逝世提供的机会和苏联权力转移的内在困难,实施心理战和隐蔽行动,以削弱苏联的力量和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一计划不断发展,构成艾森豪威  相似文献   

3.
<正>犹太人可能正是因为优秀吧,所以才招致了很多民族的嫉妒和反感。法西斯德国巧妙地利用了人们对犹太人的这种嫉妒,制造了这样的谎言:"犹太资本妄图支配和榨取全世界",并计划和实施了消灭犹太种族的计划。犹太人确实优秀,他们使欧洲最优秀的德国人都感到惊恐。但是,难道犹太人先天在生理上就比其他民族优秀吗?我们可不要这样认为。  相似文献   

4.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犹太移民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严格限制到逐步放开的转变过程,导致政策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苏联国内改革,苏美关系及苏联的中东利益。犹太移民政策的变化使大量苏联犹太人得以离开苏联.同时也对这一时期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日益受到美国的重视。美国对意大利的政策是确立和维持意大利的亲美反共,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而落入苏联控制。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在1951年确立一项对意大利的全面心理战略计划——"消磁"计划,通过各种隐蔽加公开的心理战手段,消除意大利共产党对民众的吸引力,阻止意大利共产党参与政府。由于意大利政府的不合作,该计划当时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但杜鲁门之后历届政府实际贯彻了该计划的大部分行动建议,最终帮助美国政府实现对意大利的目标,意大利共产党始终未能参与政府。  相似文献   

6.
“亚洲校园”计划是中日韩三国政府主导推进的旨在促进三国大学间学生流动的行动计划,该计划现已步人试点实施阶段,中日韩三国重点大学积极参与.本文通过分析该计划的背景,回顾计划实施的过程,发现该计划的特点与意义,并揭示其发展前景,旨在为政府和高校策划实施学生国际化流动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斯沃普计划是企业福利资本主义实践者杰勒德.斯沃普为了使大危机时期的美国企业摆脱困境而制定的一项工业稳定计划。其核心内容是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工业自我管制以及由政府与企业共同实施的福利计划。该计划提出之际正处于美国由胡佛自愿联合主义向罗斯福国家干预政策的过渡时期,它不但是企业应对大危机的重要举措,而且由于罗斯福对该计划的认可而对新政时期的工业复兴及社会保障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冷战爆发后,杜鲁门政府积极寻求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来与苏联对抗,心理战成为了杜鲁门政府热衷的一种手段。为了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策划制定、协调和评估美国对外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杜鲁门政府于1951年创建了心理战略委员会。心理战略委员会先后提出了冷战形势下国家对外心理战的理念和设想,制定了美国对外心理战总体计划,策划了针对苏东国家、西欧国家、中东国家、东南亚国家的一系列心理战计划和项目。但是,由于参与心理战略委员会的各部门代表之间的权力纷争,使得心理战略委员会精心策划制定的心理战计划和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导致美国在心理冷战战场上处于不利的局面。该委员会最终被艾森豪威尔政府用行动协调委员会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1958年确立的“演变”政策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后美国对东欧的基本政策。美国历届政府都努力推行“演变”政策,以求促使东欧国家脱离苏联阵营,并最终放弃社会主义制度。该政策决定了在冷战时期美国对东欧的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等诸多交流都基本具有了“演变”的政治目的。然而,1989年东欧剧变虽然是美国冷战年代历届政府推行“演变”政策所寻求的政治目标,但却不是美国长期实施“演变”政策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10.
"技能创前程"计划是新加坡为适应经济转型而发起的一项全民培训工程。该计划着眼于未来,重视技能对塑造国民职业成功的关键作用。计划覆盖了学生、不同职业生涯阶段的公民、企业、培训机构等各类对象,开发出了系统化的培训和奖励计划。政府在计划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中扮演了推动者的角色,使各类培训和奖励计划结构化,相互支持,并注重能力至上社会文化氛围的营造。新加坡"技能创前程"计划的成功经验,能够为有效推动我国职业培训终身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亚伯拉罕·考夫曼的一生是近代哈尔滨犹太人的经典缩影.考夫曼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为哈尔滨的犹太人,乃至整个远东地区的犹太人的生存做了许多卓越的工作.河豚鱼计划"所反映出的犹太人与日本人的关系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如果把考夫曼与哈尔滨犹太人的精神领袖吉塞列夫拉比相比较,那么前者的地位和作用在总体上要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二战中纳粹德国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是犹太民族史上难以抚平的一道伤疤。许多幸存者在战后仍然挣扎于大屠杀的痛苦记忆中,他们和他们的后代均饱受大屠杀后遗症的困扰。美国犹太作家奥齐克和罗森鲍姆分别在他们各自的作品《罗莎》和《二手烟》中刻画了两代大屠杀后遗症患者的形象,并不约而同地安排了救赎的结局,揭示出往往为人们忽略的一点:对于亲历大屠杀的犹太人及其家庭来说,选择忘却伤痛也不失为一种自我救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大英帝国在近代外交史上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英国对中东阿拉伯诸行省的安排,既给阿拉伯人许诺,支持阿拉伯人"独立"和"统一",又给犹太人允诺,支持犹太人建立"民族之家",同时允许法国人得到叙利亚(包括黎巴嫩),与法国共同受国际联盟"委托"统治阿拉伯地区。而英国的真实意图则是如何建立自己在中东的持久控制,既不想让犹太人建国,也不想让阿拉伯地区统一,还不想让法国人过多染指。事实上犹太人、阿拉伯人看到希望却得不到实利;法国表面上与英国平起平坐,实则受到英国支配。最终英国在巴勒斯坦的统治陷入失控状态,以不体面的方式收场。  相似文献   

14.
美国长期以来执行亲以色列政策,美国犹太人对此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论述美国犹太游说集团的内在资源及其对国会和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从一个侧面展示出美国亲以色列政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Ove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a new an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has been thrust upon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Jewish communal service—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nstrumentalities to absorb into the American Jewish community masses of Soviet Jews. Jewish educators have grappled with the difficulties and frustrations of this task along with their colleagues in the other disciplines of Jewish service. Yet if the influx of these new Russian settlers presents the organized Jewish community with unique and seemingly intractable problems, it also offers Jewish educational agencies—and more particularly central Bureaus and Boards of Jewish education—with an unparalleled opportunity to play a leadership role in this orchestrated communal effort. This essay purports to analyze this potential and to describe how one central agency, the Atlanta Bureau of Jewish Education, has endeavored to exploit it.  相似文献   

16.
阿利亚对以色列建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 8年以色列建国前 ,散居世界的犹太人共掀起了 6次大规模的阿利亚。阿利亚对以色列建国产生了重大影响。阿利亚后 ,以色列工人运动建立了一个由犹太人自己履行一切经济职能和组织职能的社会 ;犹太工总成为移民发展的动力之一 ;希伯来语的复活 ,希伯来语报纸的发行及各类犹太学校的建立 ,培养了大批犹太专业技术人员 ,为以色列国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犹太工总创立的哈加纳 ,成为建国后以色列国防军的主干力量。  相似文献   

17.
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这一行动对于加速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提前结束战争,无疑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苏联出兵中国是其国家利益的需要。对于苏联出兵中国的真实目的,确实有待商榷。而深刻解读苏联的远东政策,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揭开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真实面纱。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s explores how a group of women i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grapple with questions of Jewish identity and Jewish “authenticity” as they participate in adult Jewish learning program that employs methods of feminist pedagogy and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 study reflects on areas of dissonance between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rning process and the tenacity of the women's world assumptions that are shaped by background, history, and worldview. While the learning process seems to be prompting these women to seriously and critically reflect on and reframe their self-understanding as learners and as Jews, their limited content-knowledge combined with a tentative sense of personal authority about Jewish life seems to impede their ability to harmonize their learning with a clear sense of what constitutes authentic practice of Judaism.  相似文献   

19.
艾德礼政府大国防务政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德礼政府坚持维护英国的大国地位,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全球防务政策,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1947年与1950年的两个防务计划上。两个防务计划有五个特点:在防务上依赖美国的同时又与美国拉开距离;把苏联作为主要敌人又避免过度刺激苏联;英帝国和英联邦是防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东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远东在防务中处于次要地位。防务政策的演变体现出两个重要趋势:从软化苏联到更加依赖美国;中东防务的重要性逐渐倾斜为欧洲本身的防务,而冷战的爆发与升级是促成这两大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Whether the Jewish supplementary school should be operated as if it were a public school depends on the goals of Jewish education. “In terms of ultimate goals, however, Jewish education is now at a crossroads.”1 While all Jewish educators would probably agree with Harold Schulweis' statement that “it is our sacred task to create Jews,”2 educators are not in agreement over what type of Jews we are to create and how we are to create them. Jewish educator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wants to create “educated, thinking Jews” — goal #1—while the other desires to shape children into “feeling Jews” —goal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