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氨和铵态氮肥》中的喷泉实验引出相关化学“实验串”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形成元素的转化观、守恒观以及绿色化学的思想,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创新精神与实验拓展能力,并引出对化学实验重新设计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可以在烧瓶内形成美丽的喷泉,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化学实验中,怎样才能形成“喷泉”呢?  相似文献   

3.
罗迎瑞 《考试周刊》2015,(8):136-138
因为化学实验及实验装置设计无不渗透着技术思想和方法,化学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化学实验教具的革新无不运用技术的思想和方法。经长期探索与尝试,设计出一套多功能喷泉实验装置。不仅能够快速制备氨气、收集氨气、检验氨气性质,而且能引发氨气的喷泉实验、喷烟实验、倒吸实验,还能利用此装置继续完成其他气体的喷泉实验。该套装置连接简单、控制灵活、简单便捷、无污染、现象明显、耗时短、实用性强,能同时完成多组实验、没有氨气泄露,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既适合于教师演示,又适合学生合作完成。  相似文献   

4.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像NH3或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以被水吸收,从而产生喷泉。而一些难溶于水的酸性气体,被NaOH溶液吸收,也可以产生喷泉。彩色喷泉不仅仅由烧瓶中的气体与烧杯中的溶液反应生成的,还可以由烧瓶中生成气体后的溶液产生。在中学实验中,  相似文献   

5.
李莉 《化学教学》2003,(10):8-10
在物理与化学教学中常常遇到喷泉实验,喷泉的形成是根据物理学原理,要形成喷泉,压强差必须具备使液体上升h cm高度的条件,即:△p=P(环境a)-P(环境b)=ρ液 gh,因此,可以向一个盛有水的密闭容器(环境a)加压形成高压喷泉,也可以在一个密闭容器(环境b)内减压形成低压喷泉,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97页[实验4-人教版化学教材必修一第四8]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图1),该喷泉实验操作过程繁琐,药品浪费多,污染严重,不但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而且最后实验往往由于氨气潮湿而不能成功。能否改进并设计出简单易得、操作方便、使用药品少、效果明显且无污染的喷泉实验呢?一、喷泉实验创新设计的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 ,改进和拓宽喷泉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各种颜色的喷泉实验 ,掌握了喷泉实验的组装顺序 ,巩固了学过的化学知识 ,锻炼了自身的实验创新能力 ,拓宽了知识面 ,并且总结出形成喷泉实验最关键的条件———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相似文献   

8.
氨的喷泉实验是高中重要的化学演示实验。该实验操作教材要求老师课前预先收集好氨气,到时再做喷泉实验。但是,由于氨气易扩散,上课老师经常担心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特别是现在重点高中扩班,有时一个老师半天要连续上几个班级的课,用预先收集好的氨气做喷泉实验效果一般不理想,如果当场制取氨气,教室中无通风柜,氨气肯定要散逸,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我对氨的产生、收集和喷泉实验作了下面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梁淑萍 《考试周刊》2009,(47):188-189
人教版《化学》第二册第10页有一个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图,我把这个实验演示给学生看时,学生的反响很强烈,他们急切地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产生喷泉的,原理是什么。高考关于喷泉实验的试题也较多,考查通常有如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0.
魏锐 《化学教学》2003,(5):48-48,45
《化学教学》2 0 0 2年第 7期刊登的《喷泉实验教学三步曲》一文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者从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入手 ,拓展学生思路 ,使学生不是仅仅停留在背记实验现象层面 ,而是理解该实验的原理 ,并能用于新实验的设计。尤其是在提高部分 ,突破了物理与化学的界限 ,把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1.
陈志刚 《考试周刊》2009,(52):182-183
实验室制取氨气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中作出明确要求的气体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喷泉实验是化学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实验.按照常规的做法,参照书中的相关讲述,在较短的课时内完成这两个实验有难度.本文作者对这两个实验进行了改进,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效果明显,趣味性强,是体现众多知识和能力的交汇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研究喷泉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分析、创新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泉"实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达到强化基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简单介绍了矿泉水瓶的组成和性能。利用矿泉水瓶作气体发生装置,可以制得氧气、氢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多种气体;利用它作反应器,可以做二氧碳的性质实验、氯化氢的溶解性实验、氨的喷泉实验和泡沫灭火器实验。在这些实验中非常巧妙地用到了矿泉水瓶和生活中的常见医用注射器,解决了用替代仪器和替代药品做化学实验的一部分问题。  相似文献   

14.
1 运用化学实验 ,可以引导学生思维 ,激发其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 ,不仅可以向学生展示化学仪器和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还可以让学生明确实验操作的简便安全性和装置的简单美观性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的明显与精彩。例如 :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较浓的烧碱溶液 ,产生的絮状沉淀恰似蓝色的钟乳石 ,使人惊奇万分 ,还有红色的喷泉实验令人赏心悦目 ,这就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产生好奇 ,从而激发学生探讨化学知识的浓厚兴趣。2 增设化学实验 ,可以开发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不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重…  相似文献   

15.
曹义科 《学周刊C版》2014,(5):156-156
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最典型的实验之一,效果明显.趣味性强.是体现众多知识和能力的交汇点.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研究喷泉实验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记忆、分析、创新能力。本文旨在通过对“喷泉”实验的多方位、多层次的剖析.达到强化基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讲述氨气的性质时,为了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演示了喷泉实验.做完氨气的喷泉实验,有很多学生都问:"是不是只有溶解度很大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本人根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知识回答:"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那么,是不是真的只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才能形成喷泉现象?气体的溶解度多大时,才能形成喷泉现象?  相似文献   

17.
学生通过氯化氢、氨气性质的学习了解了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实质,同时对喷泉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提出其他许多问题,例如: (1)喷泉实验的原理究竟是什么? (2)成功演示化学模拟喷泉实验的关键是什么? (3)气体在水中溶解度多大才能形成喷泉? (4)不易溶于水的气体是否也可以做喷泉实验? (5)应如何选择喷泉溶液? (6)喷泉的颜色由什么来决定? 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对喷泉实验的原理、条件、实验装置的设计及改进等有关知识和技能有进一步的认识、拓展。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参加高中化学调研考试命题,发现学生对实验题不敏感,易失分.现以喷泉实验为背景,谈谈实验题的命题思路和解题分析.喷泉实验是教材中一个有趣而又经典的实验,它将物理学科的压强知识巧妙应用到化学实验中.既能验证物质的溶解性,又能拓展学生的类比、创新思维.本文主要讨论喷泉实验习题的命制思路、解析方法、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9.
倒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种实验现象,其原理是密闭系统内由于气压差引起液体的倒流,其装置主要有利用倒吸原理进行某些化学实验和防倒吸两大类型。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涉及倒吸现象的实验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倒吸现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一、利用倒吸原理进行的化学实验1.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快速完全溶解在液体里,使容器和外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负压)产生的液体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介绍了应用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改进和拓宽喷泉实验的教学实践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各种颜色的喷泉实验,掌握了喷泉实验的组装顺序,巩固了学过的化学知识,锻炼了自身的实验创新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并且总结出形成喷泉实验最关键的条件--减小烧瓶内的气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