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2 毫秒
1.
为了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本文就农村学校体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农村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本文就我国学校体育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和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普遍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2007年4月29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全面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体育行政部门、共青团组织和各级各类学校把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面对“阳光体育运动”所提出的新要求,体育教学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是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对青少年健康的重视,是对学校体育工作支持的战略举措。阳光体育运动的提出突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地位,两者的有机整合将增强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结合起来。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把体育课堂变为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将成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文章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中所体现出的价值意义以及在该理论指导下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对阳光体育运动具体实施具有的积极作用做了陈述,阐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将体育课堂教学真正转向学生个体是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重要举措,是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将阳光体育运动落实于具体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从而增强学生体质,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6.
让"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如何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走到大自然中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让学校的"阳光体育"真正阳光起来呢?  相似文献   

7.
《海南教育》2010,(9):15-16
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海南省委省政府都为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素质专门发文做出部署。近年来,屯昌县深入扎实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取得明显成效,于2009年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本文刊发他们的经验,供大家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是新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增强体质健康的战略举措,是各级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形成"终身体育"行为习惯的具体体现.学校体育教学应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推进注入新的体育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身体和精神的高品质需求,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日,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个涉及全国所有在校生的青少年群众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不仅是一个民族充满活力的标志,而且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相对滞后,体育课成为"鸡肋",学生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青少年学生体质不尽如人意。"阳光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育锻炼意识,吸引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阳光体育运动"视阈,探讨了中学体育课程设置的困境与突围。  相似文献   

11.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2.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5.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19.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20.
<到灯塔去>(To the Light house)是一部经典的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非凡的艺术功力.本文以<到灯塔去>为文本,提出了对"非个人化"手法在两个层次上的理解并探讨了伍尔夫如何娴熟的使用这一手法来揭示人物变化多端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