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赖文光加入捻军还是捻军加入太平军。罗尔纲先生认为后期捻军的人数多于赖文光的部队,但组织的主体、骨干是赖文光的基本队伍,而最高的领导又是赖文光本人,所以说是捻军投入太平天国队伍。实际上,赖文光领导的西北太平军于1864年11月与清军进行总决战后,几乎全军覆没,赖只好率残部加入捻军。《求阙斋弟子记》等文献资料都记载了赖文光加入捻军的史实;捻军是一支独立的抗清队伍,有自己的组织制度,即“五旗军制”。这五旗军制并没有因赖文光残部的加入而发生丝毫改变;赖文光在捻军领导集团中的地位,也居于张宗禹、任化邦之下。所以,组织的主体、骨干并不是赖文光所率西北太平军残部,而是捻军;赖文光本人也并不是最高领导者。赖文光加  相似文献   

2.
试论捻军旗制——兼与罗尔纲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纲先生认为捻军“并没有自称为‘捻军’,他们打的旗帜就是太平天国的旗帜,不仅在赖文光把他们改编为太平天国的新军后是如此,就是当他们只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而不听太平天国的调遣时也是如此。……他们并没有一面什么‘捻军’的旗帜。”他还主张取消捻军番号而代之以“太平天国部队。”本文拟就捻军没有自己的旗帜说,提出一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罗先生。  相似文献   

3.
“浍河桥摸营”是捻军军事斗争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是捻军施计用谋,败中取胜,因势制敌的著名战例.捻军军师龚德树在这次战斗中显示出他的军事指挥才能,而残忍嗜杀的清河北镇总兵崇安则因惨败而被清廷"赐死".研究捻军的战斗艺术,"浍河桥摸营"理应受到重视.这里,仅就"浍河桥摸营"的时间问题提出不同意见,并向江地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4.
龚德树,捻军军师,白旗总旗主,捻军前期领导人之一,是捻军行动、方针的重要策划者。相对于其他捻军领导人狭隘的小农意识和地域意识,龚德树是捻军中最具大局观之人,他清醒地意识到捻军力量的不足,坚持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直至1861年战死。龚德树战死较早,但在前期捻军中的重要性不亚于盟主张乐行。目前对其研究较少。通过对龚德树生平的论述,希望对其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江地先生新著《捻军人物传》最近已由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江地教授长期从事捻军史研究,这部书是作者继《捻军史初探》、《捻军史论丛续编》、《初期捻军史论丛》、《捻军史研究调查和研究》之后第五部也是最后一部关于捻军研究的学术专著。该书近20万字,分五个部分:前期捻军领袖传、后期捻军领袖传、地方农民军领袖传、叛徒传和攻捻清军将领传。每一部分又包括传记和附表两个类型,传记记主要人  相似文献   

6.
早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遣军北伐的时候,安徽省北部颖亳一带的捻军,就群起响应,呼应作战。北伐军失败後,散兵有的加入捻军,因之势力更加强大,杨韦事变後,李秀成和陈玉成对捻军的联系比前较强,李秀成曾招捻军助战,捻军因而接受太平天国的纪律,大受群众欢迎,陈玉成在安徽与清军作战时,又曾得捻军的帮助。因此捻军的首领张洛行於太平天国辛酉十一年曾受天王的“殿前北方统率天军顶天扶朝纲天王”的爵号。同年冬,陈玉成部下的遵王赖文光扶王陈德才等奉命远征西北,明年夏,回师援玉成,又联合捻军,转战陕豫一带,关系更为密切。到了一八六四年春天京危急,陈玉成英勇牺牲後,远征西北的大军,归秀成节制,再度西北征,广招兵马,文光、德才等由陕西回军救援,师未至而天京陷落,此後赖文光部和自江南北上的太平军馀部,由於大局的转变,遂完全与捻军合流,继续了坚强的抗清斗争,使太平天国的正朔,又延续四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清代捻军运动持续时间很长,有近一个世纪之久,它始于何时,众说纷纭,笔者曾经撰文作过考释。它终于何时,说法也不一,有些学者称是1868年,也有学者说是1900年。这些见解是否得当,需作推敲,现述浅见,以就正于大家。 先谈1868年之说。持此说的学者都以1868年8月西捻军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边的覆灭,作为捻军运动终结的标志。诚然,西捻军的失败,确实宣告了波澜壮阔的捻军起义的结束,从捻军运动的历史来看,无疑应视这个重大事件为捻军运动起义时期的下  相似文献   

8.
(一) 江地新著《捻军史研究与调查》即将出版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江地同志新著《捻军史研究与调查》一书,即将由山东齐鲁书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关于捻军史研究的第四部专著。本书从横的方面对捻军史有关重大问题,如起义始末、作战方法、人物评价、性质剖析、起义分期、史迹调查等等进行了研究和阐述。书中并附有《涡河北岸初期捻军活动图》和《淮北捻军圩寨战图记》,以及两篇调查记。全书约二十余万字,是关于捻军史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学术读物。各地新华书店正在征订中。  相似文献   

9.
捻军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淮北平原上的一支强大农民起义军。它在反抗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表现了自己伟大的力量和智慧。捻军的兴起与活动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地研究各次农民战争的特点,对于我们全面而深刻地掌握我国农民战争的规律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本文试就捻军的起源问题提出初步的体会,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一八五三年的皖北捻军起义,和我国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一样,是在广大被剥削、被压迫的群众中经过了一段时期的酝酿才发展起来的。捻军的前身就是捻党。捻党起源于清康熙年间,至嘉庆年间,他们以数十人结成“小捻子”,一二百人结成“大捻子”,在徐、淮一带活动。至道光年间,捻党的组织与活动范  相似文献   

10.
<正>李景慧,安徽省霍邱二中高三(1)班学生。2007年,她参加中央电视台主办的迎奥运"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获得安徽赛区六安分赛区一等奖,并作为六安赛区唯一一名选手出征安徽赛区的决赛;最近,她又被选为《中学生数理化》杂志  相似文献   

11.
从1856年2月雉河集会盟到1857年3月与太平军霍邱会师,为初期捻军战争和淮南时期捻军战争的“交接”期。在这一时期,我们可以发现,捻军战争的形势跌宕起伏,变化无常。但总趋势是战争主动权得而复失,作战形式不得不由进攻转换为防御,“圩寨战”作为防御战的基本形态,逐渐取代“野战”,开始确立它在捻军战争中的特殊地位。一 1856年4月,袁甲三复出攻捻前,捻军依然保持着雉河集会议前夕蓬勃发展的势头。 1854年11月,张乐行复出反清,与龚德树、苏天福、王贯三捻军合兵,“四出滋扰”,势力迅速壮大,到1855年秋,众至数万,形成捻军反清的一个高潮。为了控制皖北战局,摆脱  相似文献   

12.
捻军在徐州     
本文旨在展示捻军在徐州的活动情况,分别从其前身捻党在徐州的出现,捻军前、后期在徐州的斗争和最后捻军作为太平天国的继承人在徐州的斗争几个阶段,以时间为顺序,论述从捻党脱胎而来的捻军在战争中淬火,历经的从分散到团结,从独树一帜到和太平军联合作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清季咸同年间,在剿抚捻军问题上,朝廷内部意见不一,遂发生纷争。兵部侍郎胜保、安徽巡抚翁同书、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等人认为捻军势力甚大,应派人前去安抚,使其为朝廷所用。而曾国藩、李续宜、严树森等人皆认为捻军势力猖狂,多次与湘军发生冲突。实匪祸之心永驻,不能安抚,只有用兵剿灭,方能解除后患。胜保等人与湘淮集团发生分歧,争执甚是激烈。而此时湘淮集团实力如日方中,终使胜保于同治元年冬被革职逮问,次年秋赐令自尽。  相似文献   

14.
山西大学历史系江地教授的《捻军史论丛》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江地同志多年从事捻军史的研究工作,自五十年代起陆续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专题论文,1956年和1959年三联书店相继出版过他的《捻军史初探》和《初期捻军史论丛》两个论文集。这些论文包括了自1808年到1868年捻党的产生,捻军起义和最后失败的全过程,涉及了整个捻军史中许多重要问题。本书中的每篇文章既是独立的,各自成章,各自有中心,时间上又互相衔接,形成一部以论文形式写成的捻军史。本书共收论文十四篇,约三十万字,  相似文献   

15.
董福祥(1839—1908),字星五,清代甘肃固原人。清同治元年(1862年)倡集团练;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率部反清。期间与各路回民军、西捻军联合作战,共同抗击清军。同时为牵制清军、使西捻军顺利东渡黄河作出过重要贡献。自同治七年十月开始,清军围剿东线西捻军的主力陆续调回陕北,陕北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十月十三日,钦差大臣督办  相似文献   

16.
一捻军自从1853年起义以来,就一直是太平军在北方作战的友军。在配合太平军作战上起了很大作用。捻军领袖沃王张洛行于雉河集牺牲后,其余众在张宗禹(洛行的姪子)与任化邦、牛宏升等率领下,继续转战于皖、鲁、鄂、苏等省。但由于捻军缺乏明确的斗争目的;又没有完全摆脱“居则为民,出则为捻”的状态。因此,未能给予清  相似文献   

17.
鲁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捻初探池子华捻军并非安徽独有,山东也是捻军的发源地之一,“兖、沂、曹所在有之”①。19世纪中叶,太平军、捻军(指安徽捻军)起义的烈火燃遍大江南北,山东亦有结捻抗清者。有关鲁捻的抗清斗争,学术界未曾作过研究。笔者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粗作概述,冀有稗于...  相似文献   

18.
1857年张乐行率主力捻军南下淮南,与太平军联合作战,留守淮北的捻军则以"圩寨"为依托,坚持抗清,逐渐发展壮大,并开辟山东、河南、苏北战场,不仅牵制、消灭大量清军有生力量,而且直接促成了北方民众运动的高涨,对张乐行淮南捻军与太平军的联合作战,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配合作用,张乐行所以能在淮南坚持5年之久,与淮北捻军的屏障之功是分不开的。1861年底,张乐行率部回归皖北后,淮北捻军重新聚集在他的周围,开始了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19.
捻军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张乐行的名字和业绩,又贯穿前期捻军十年历史的全部过程.建国以来,对张乐行的评价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意见,有的赞之为英雄,有的斥之为叛徒、鹰犬.本文想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求教于史学界诸同志.  相似文献   

20.
张乐行评传     
<正>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北方淮北平原上,出现了一支声势浩大的反清起义队伍,那就是捻军。他们以涡蒙亳为根据地,转战于河南、江苏、山东、湖北、陕西等十余省,斗争持续十八年之久。虽然起义最后失败了,但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悲壮的一页。张乐行就是这支农民起义队伍的领袖。不少史学家研究捻军及捻军史,研究张乐行。笔者采撷史料,兼用若干民间传说以充实之,撰写成评传,以昭揭张乐行生平之行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