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地对于香港文学的引进与介绍 ,在 2 0世纪 70年代末几乎与台湾文学同时展开。然而将香港文学作为一种具有独特意义的文学现象来整体研究 ,却比台湾文学至少要滞后数年。至 90年代末 ,关于香港文学的研究 ,以后来居上的态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考察这 2 0多年来内地学者及香港学者关于香港文学研究的历程可以让人看清香港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其成就与不足  相似文献   

2.
公安派是晚明一个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关于它的成员,明清时期的一些研究著作已有涉及.随着公安派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现代学者的著作也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了对公安派成员的考察,但公安派的成员到底有多少,尚不清楚.笔者以公安三袁为中心,根据所考成员与三袁的关系、所考成员文学创作的情况及三袁对这些人文学创作的评价,对公安派成员进行了初步认定:公安派成员大约有45人.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随着底层写作研究的火热,对打工文学的研究也日渐引人注目。但是,打工文学之前的研究存在诸多问题,难以触及问题的实质。本文试图提出打工文学研究的六个核心问题,打破以往研究的僵局。具体包括:关于打工文学的历史地位与文学价值问题、关于打工文学与底层写作的关系问题、关于打工文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关系问题、关于打工文学的服务对象与作者身份改变的问题、关于打工文学的血性表达问题、关于后打工文学的诸多可能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伪满洲国时期的文学状况,以及身处其中的文化人特殊的生活体验、精神感受和审美追求的研究,始终没有很好地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中。进入21世纪,这一情形有重要改观。一些研究者开始正视这一现代文学研究中长期被冷落的主题。这些研究涉及对伪满洲国文学整体的把握,对具体作家具体创作的分析,以及原始文献的系统搜集和整理。伪满洲文学研究在当前的突破值得关注,这涉及到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缺失的补充和创新认识,涉及到重新评定日本侵略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文学经验,由此出现了对以往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新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学是什么的问题,是文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历来凡是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理论大都对文学的本质问题提出过自己独到的见解.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家之一特雷·伊格尔顿也曾在<文学是什么>一文中进行过批评式的探讨,其中涉及到了对文学的虚构性问题、文学语言"陌生化"问题、丈学的实用性和稳定性问题的批评,以及价值判断与文学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伊格尔顿认为文学没有本质.笔者认为,无论文学有无本质,文学肯定是存在的,我们研究的重点应该是文本的阅读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共和国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系统全面地解读两者关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有些专著虽涉及教育与中国当代文学之间的关系,但大都不是专题论述。笔者在梳理有关这一课题研究既有成果的基础上,以机构研究、制度研究和理念研究作为切入点,探索共和国教育体制对文学创作的正反作用,为当下文学教育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7.
文学地理学中的“自然气候”范式,强调了自然气候在文学风格形塑中的核心作用。斯达尔夫人之后,文学地理学研究者对自然气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鲜有关注。在当下的文学地理学研究中,以自然气候为视野考察国内文学地理现象仍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以来,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的语言风格彰显,正是自然气候深刻影响文学风格的典型。从语言风格对这一作家群体的地域化身份界定,本质上是通过“空间隐喻”方式所达成。“空间隐喻”是指这一作家群体将四川多雾气候的地理特性,以“空间隐喻”的方式“映射”到其作品语言中,形成一种语言风格的地理学暗指。正是这种地理暗指,青春文学“川派”作家群才具有一个能被界定的同一身份。  相似文献   

8.
叙传性序文作为序体文学重要之一类向为研究者所瞩目,但关于汉代叙传性序文何以产生、盛行,其与传体文学尤其是后世之自传之异同,却鲜有研究涉及。笔者以为,汉代的叙传性序文盛行,就其本身的生发而言,主要体现在叙事学意义上的独具特色:而外部因素则与碑铭的兴盛、民间清议尤其是郡书的盛行有重要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惰性.  相似文献   

10.
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