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化的习作教学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使习作更加生动丰富。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元素,教师要抓好"观察生活,写作素材生活化""融入生活,写作亮点生活化""思考生活,写作过程生活化""描绘生活,写作情感生活化"这四大环节,使习作教学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20,(68):35-3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生活,善于让学生在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习作素材,让学生的写作散发生活的芬芳。语文教师要激趣学生习作,有效开展写作教学,教会学生语言组织的技巧,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促使学生发现写作的魅力并主动习作。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4.
写作是人与人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只有源于生活的习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倡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进而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反对那种事先规定套路,为写作而写作的做法.只有将学生的写作生活与真实生活相结合,学生才能在习作中学习诉真情.做真人.  相似文献   

5.
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只有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始终得不到突破性提高,原因之一是感悟能力很差。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连接生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没有生活感悟的习作绝对不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相似文献   

7.
"生活化"习作教学是能够极大激发出学生写作潜能的习作教学手段,其核心内容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实践的措施,包括注重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写作氛围等措施,旨在指导今后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生活教育"的内涵与新课标倡导的习作教学改革相呼应,为我们指明了道路。生活本源,习作教学要融入家庭、初探社会、亲近自然;快乐写作,习作要切合孩子们生活,永葆写作兴趣,同时要形成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说起。"指导小学生开展习作活动,教师务必要联系学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实际,打开写景、写事、写人的习作思路,提升写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当前,习作教学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习作教学的难题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写作动机不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试图使习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让习作改变学生的生活,并通过多元评价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实践证明,恰当地激发写作动机,能使学生习作由教师的一厢情愿,变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而使作文教学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源于生活的写作才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只有将习作内容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才能激发学生参与习作的强烈愿望,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在写作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陈承国 《教师》2013,(3):65-66
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习作,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习作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引导学生带着一颗平常心来习作,不畏惧,也不需要捏造,真真实实地用最平常心态来习作,真正达到说真话、吐真情、做真人的目的。让学生的作文“训”在课堂,“练”在生活,“乐”在心头,让他们面向生活,书写生活,自然而作,从心而用,让他们的写作成为生活必需,让他们在写作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受到人生启迪,在写作中提高思想认识,在写作中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13.
贝燕飞 《广西教育》2012,(17):30-31
新课标要求习作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原则,开放式习作教学就是将习作教学面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相似文献   

14.
钟爱华 《成才之路》2022,(14):87-89
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体现习作的本质追求,对此,教师要有整合、优化、创新、拓展的意识,引导学生捕捉生活元素,适时融入生活素材,丰富习作内容,让写作充满光彩和感人的力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如何让学生科学合理搜集写作素材,如何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生活感悟,如何进入习作的情感世界,这是语文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探究语文习作生...  相似文献   

15.
刘璐敏 《广西教育》2023,(34):90-93
学生写作上最大的障碍是“无米下锅”,没有生活体验,毫无写作兴趣。“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在减量不减质的前提下,提高习作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体验式习作教学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法,它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会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鲜活的材料,在活动中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从而抒写内心真实的感受,不断提高习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教育来源于生活","整个社会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因此,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习作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习作教学的康庄大道. 一、生活中感悟作文 学生写作时会碰到的种种困难,如无话可写,也没兴趣去写;没鲜活的思想展现,也没有表达自我情感的愿望……凡此种种都给学生的写作动力和兴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把写作与平时生活联系起来,使写作有明确的意图和内容,就能使学生保持写作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习作内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习作又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习作实质上是运用言语进行社会交际,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正确引导学生习作的社会应用,能强化学生自主写作的意识,促进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想学生能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才会写好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让生活为习作"源泉";让日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敞开心扉,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通过教学和生活体验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19.
小学习作课程开发的逻辑基点是儿童及其生活。这是因为在写作主体(作者)、写作对象(生活)、写作媒介(语言)、写作课程设计等四个要素中儿童和生活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基于这两个要素及其关系,小学习作课程开发有四种样式:"写取生活"式、"制造生活"式、"体验生活"式和"跨学科领域"式。  相似文献   

20.
正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一线教师的习作教学常会忽视写作的真正源头——生活,让写作成为了无"源"的纯文字活动,导致学生在进行写作时常会翻书抄袭,或是胡编乱造,或是照他人仿写……这样的写作教学往往难以实现高效。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无材料可写,教师也会觉得习作难教。叶圣陶曾指出写作的源头就是我们的充实的生活。学生的写作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一样,他们作文的源泉也是社会生活。所以,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