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法,对竞技健美操中的"托马斯"全旋进行运动学分析,获得健美操运动员完成该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明确该难度动作的技术结构、特征.结果发现在完成动作时,质心高度先上升后下降,在双手后支撑初期达到最高;分腿角度在双手后支撑阶段最大;完成动作的能量主要来自双手支撑阶段的力量;单手支撑的时间明显长于双手支撑.  相似文献   

2.
肖俊峰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俊峰是我国跳马新秀,他完成的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动作质量较高。通过运动学分析,找出了他完成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般运动学规律,为我国运动员发展和改进该动作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柳玉烈、张峰治、李小双是世界优秀体操运动员,他们使用的前手翻空翻类高难动作在世界大赛中曾多次获得好名次。对三人完成的该类动作技术要点进行运动学对比分析,提供一批技术参数,并从定量和定性角度分析影响技术完成的主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对动作技术特点、特征作了较详细地讨论。认为该动作技术还有一定潜力可挖掘,还需进一步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完成时间、平衡的稳定性和踢腿速度三个方面,对全国武术冠军王晓楠和张亚男侧踢抱脚直立平衡动作的完成情况和技术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找出影响该动作的生物力学因素,为教练员的教学和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提高该动作的完成质量。  相似文献   

5.
楼云和克劳尔在许多国际体操大赛中,多次获得过跳马世界冠军。他们完成的前手翻屈体前空翻转体180°动作,是一个向更高难度发展的基础难度动作。通过运动学的对比,找出他们完成踏跳、推手、第二腾空翻转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及技术差异,并提供了有关的技术参数,对于我国运动员改进此动作技术和进一步发展该类型动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掷铁饼属于非周期性动作,是由几个不同的单一动作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动作.其中,"最后用力"是掷铁饼完整技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动作完成得好坏,对掷铁饼的运动成绩有决定性的影响,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在掷铁饼的"最后用力"阶段有最大的功能效应呢?这就不但要懂得完成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表现出来的动作形式上的特点,而且还要清楚决定动作形式的诸力相互作用的关系和特点,才有助于揭示完成掷铁饼"最后用力"技术动作变化的情况和引起变化的原因,以利提高在掷铁饼时"最后用力"阶段的最大功能效应的发挥.在力矩的作用下,人体带动的铁饼完  相似文献   

7.
选取武术长拳类C级难度动作 "旋风脚720°+马步"作为研究主体,采用高速摄影仪对"旋风脚720°+马步"动作的技术特征进行运动学时间特征的分析.结论如下:"旋风脚720°+马步"在时间参数上的特征表现为:运动员完成一次动作时,总时间平均为1.27 s,起跳阶段、腾空阶段、和着地阶段平均用时分别为0.35 s、0.72 s、0.20 s,腾空阶段的总时间最长,起跳阶段时间长于着地时间.在腾空阶段的上摆和夹伸保持两个阶段所用时间百分比明显长于夹伸阶段,两个阶段所用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41%和44%.说明"旋风脚720°+马步"起跳时间短,腿上摆速度快,夹伸动作迅速,可使空中姿态保持优美,完成高质量的击响动作.  相似文献   

8.
前手翻团身前空翻两周是前手翻类动作的高准动作之一,在1993一1996年国际体操规则中被列为E组动作。胡军是最先在全国体操比赛上较好地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之一。通过对胡军该动作的定量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此动作的认识,并为运动训练提供运动学参数,对于深入研究和发展该动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跳马踺子跳转180°接前手翻直体前空翻转体类动作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技术,文章通过运动学分析,找出了黄旭完成该动作的技术特点及一般运动学规律,为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此类动作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竞技健美操跳跃类难度动作的生物力学概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为依据,对跳跃类难度动作进行归纳并分类,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完成跳跃类难度动作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指出完成每一阶段的动作要求,并结合日常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浅析网球正手击球技术的限制性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球正手击球技术是网球技术的基础,从保证正手击球技术动作协调性、连贯性出发,以确保击球的良好效果为目的,对网球正手击球技术中站位、握拍、后摆、前挥、随挥等动作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建议,以期为网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单杠经直角悬垂摆动屈伸上是体育专业普修课中一个比较难掌握的动作,通过使用科学的辅助训练器材改革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训练质量,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数,为体操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论10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摆动腿摆动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100米途中跑腾空时的两条摆动腿的摆动技术分析,得出:腾空时,体前摆动腿作向后下方摆动的速度快慢,对缩小腾空时间和减小着地时相人体受到的水平支撑反作用力起关键性的作用;体后摆动腿作快速折叠向前摆动的速度快慢,对体后摆动腿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完成较大部分的体后折叠摆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为支撑时的摆动创造良好的起始条件  相似文献   

14.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拍摄与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苏省青少年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分别从摆动方式、摆动速度、摆动幅度以及腿、臂摆动配合等方面进行运动学分析,旨在为我国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摆动技术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发展演变"钟摆现象"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课程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钟摆现象",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研究认为:"钟摆现象"是体育课程发展演变中的正常现象,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使然.在体育课程发展的某一阶段,强调某一方面,是体育课程发展的必要形式.  相似文献   

16.
对背越式跳高的过杆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是对过杆时的两种运动形式,身体的补偿性运动和绕杆旋转进行力学方面和技术原理方面的分析,从原理上认识这这两种技术在过杆中的作用和区别,从而进一步的从理论上指导跳高运动的教学和训练工作。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从缓冲和蹬伸阶段对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的正确摆动过程和有效用力方法对达到理想化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起着关键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对重心的垂直速度起着主导作用,摆动腿摆腿速度越快,可为后继的蹬伸动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制动加速度直接影响起跳离地瞬间起跳的蹬伸运动效果,与腾起初速度和跳远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短跑、跨栏、跳高三个速度类项目的技术比较发现,我国男子短跑落后的重要技术原因是过分强凋后蹬技术;摆动腿折叠不紧,摆速慢;步长、步频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要求。  相似文献   

19.
运用影片拍摄及解析的方法对参加第8届全国运动会男子跳高比赛前10名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的运动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摆动角度速度最大值为腾起垂直初速度呈非常显著性的正相关,与蹬伸时间呈显著性的负相关,同时,摆动腿的摆动使身体重心高度呈上升趋势。另外,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摆动腿的摆速和摆幅偏小的问题,从而影响了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男子百米一二级运动员起跑加速技术差异及影响短跑起跑加速效果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三维高速红外摄像解析法对男子百米一级运动员(6名)和二级运动员(7名)的起跑和前3步加速技术动作进行分析。结果:①起跑器上阶段一二级运动员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与平均水平速度呈正相关(P<0.05),与支撑时间呈负相关(P<0.05);②第1步水平速度与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呈正相关(P<0.05),第2步水平速度与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呈正相关(P<0.05),与腾空时间呈负相关(P<0.05);③起跑和前3步加速一二级运动员平均步频与平均水平速度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起跑和前3步加速不同阶段的技术特点是不同的,起跑器上阶段是为了获得较大起动速度,因此要求较大的摆动腿屈髋角速度峰值、更短的支撑时间,而第1步和第2步加速阶段提高水平速度则需要更长的支撑时间、支撑距离和更短的腾空时间,起跑和前3步加速较快的步频有利于水平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