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笔者通过对内蒙古汉族民歌的历史形成、音乐形态、风格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内蒙古汉族民歌可分为西部黄土文化民歌色彩区与东部黑土文化民歌色彩区,这两个民歌色彩区各有其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各有其独特的风格特征,相互间也有一定程度的吸收借鉴、交汇融合。  相似文献   

2.
衬词是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衬词的加入使民歌的地域性特点更加浓郁,歌曲的感染力更强劲。文章从云南腾冲北部汉族民歌的地方性、民间性着手,介绍了腾北汉族民歌衬词、衬腔的特点,对我们学习民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探寻边地民族文化融合、社会和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择汉族民歌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族民歌的风格色彩差异进行分析、总结,揭示地方性色彩对汉族民歌的种类、形成特点和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楚辞作为一种文体,是指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文人所创制的一种新诗歌体制,其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厚的楚地方特色。江汉民歌,是指根据民歌不同的地方特色,并参照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所划分的民歌近似色彩区之一。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一书认为,江汉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湖北大部及豫南、豫西南部分地区”。尽管楚辞属于作家书面创作,古江汉民歌属于民间口头创作,但由于它们所  相似文献   

5.
汉族民歌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历代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大量作品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歌的风格特征研究和类型区划问题一直受到理论界的关注,本文将对学界出现的民歌色彩区之观点进行浅析,并尝试解读汉族民歌色彩区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瑶族是我国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之一,具有丰富的民族地域性文化,民族声乐更是地域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瑶族民歌的传承与创新是实现民族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针对瑶族民歌,分析了该民族的声乐表现,并且简述了这一文化的传承创新,目的在于推动瑶族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腾冲北部汉族民歌是我国汉族民歌的组成部分,自从中原流传到腾北边地以来,逐渐在人民的生活中扎根,和边疆众多少数民族艺术融合,形成特有的滇西边疆汉族民歌艺术特色,它曾和这片土地上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腾北汉族民歌同其它民间音乐文化一样,其赖以生存的土壤不断流失,许多歌曲如何对其传承保护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方言是原生态山西民歌的重要构成元素。山西民歌方言的衬词、叠词、词缀和声调等受山西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民俗风情的熏染及黄土文化的浸润,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和地理事象。山西民歌方言的空间分布、形成原因具有地域性、典型性和鲜明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形成,不能看作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它是一个族群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语言特点等自然与人文背景中完成的。也是在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10.
四川宜宾文化源远流长,城区和近郊出土的汉代石刻、石雕、陶器,表明一、二千年前此地的建筑、音乐、杂技、说唱等艺术已发展到较高程度。宜宾的汉族民歌体现南音色彩。  相似文献   

11.
汉水民歌源远流长,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它产生于商周时期,在流传过程中又接受了三秦、湖广民歌的影响.汉水民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情歌、仪式歌四类.劳动歌包括劳动号子与山歌两种;生活歌包括控诉阶级压迫、反抗黑暗社会、揭露封建礼教三种;情歌中既有倾诉热烈情意的,又有赞美情人优秀品质的,还有反映劳动与爱情密切关系的等等;仪式歌良莠交杂,精华与糟粕并存.  相似文献   

12.
北朝民歌创作者主体是鲜卑族和鲜卑化了的游牧民族以及汉族和汉化了的农耕民族 ,各自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游牧民族处于强势地位 ,民歌风格粗犷豪放 ,激昂向上 ,热烈奔放 ,气势狂劲。农耕民族处于弱势地位 ,民歌风格悲慨苍凉 ,沉郁哀怨 ,委曲婉转 ,抑扬顿挫  相似文献   

13.
本从《古诗十九首》的体制特点、语言网络两方面考查汉本,人五言诗的发展源流及其对后世诗歌的影响,指出汉本人五言诗直接导源于乐府歌辞五言体,但又在声韵、对偶、句式及语言锤炼诸方面有着重要的发展变化。人们从乐府民歌中吸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又有着人诗对其下“作用之功”,使其创作的五言诗既不失民歌的清新与自然,又有着人诗的精致与华美,在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传统对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树立了优良,对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4.
"《诗经·国风》民歌说"渊源于秦汉时期的采诗说,朱熹加以申述,民国时期古史辨派又参照俗世民歌进行考论,遂成定谳。否定"《国风》民歌说"的学者一般从《国风》非民歌原貌、《国风》内容非出平民两个角度切入,本文补证"《国风》民歌说"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5.
汉代乐府民歌是汉代劳动人民社会实践和生活情感的真实记录,其中描写女性的民歌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汉代妇女的社会实践、情感世界和心路历程,表现了她们对人性美、爱情美、人格美、劳动美的强烈追求,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6.
宝鸡民歌是经过长期的口头传唱而形成发展起来的集体创作,是一部形象化了的宝鸡人民生活和劳作的历史写照。宝鸡民歌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社火调、民俗歌曲和宗教歌曲等六大类。宝鸡民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与西府方言结合紧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7.
汉乐府涉及到的若干官职名称中,郎官即为其一。联系汉代官制及汉代官僚的一般仕历,考察郎官制度的沿革及郎官的选拔途径,可以考见汉人热衷于郎官的原因,也就能够认识到汉乐府虽然是民间歌谣,但在口头流传的过程中,其中所涉的官职与汉代的官制相合。  相似文献   

18.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它浩如烟海,以自己别具地域特色的演唱风格,传承着西北人的生活习俗和民族精神,形成了壮阔而寂寥的地域美,也塑造了性格鲜明的高原文化。文章拟从旋律、节奏、调式、唱法等方面不同层次地剖析这一特定区域的民歌,对其独特的演唱特征作一番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蓬艳丽的民族之花--仫佬族民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仫佬族民歌形式多样,句式、字数歌近百种形式。通过比较得出仫佬族民歌具有秦汉及宋元时期的文化特征。并说明了仫佬族为什么不用母语演唱民歌而用汉语方言土拐话演唱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孕育下,泉州地区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闽南语民歌。泉州民歌具有明显的地方区域特色,并在与闽南戏曲音乐及泉州南音相互交融中形成自己鲜明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代闽南语音乐创作和地方音乐教育的丰富素材。文章以泉州民歌为研究对象,从民歌的体裁、音乐特点等角度对其地方区域特点及音乐风格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