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笑话     
了不起的人 主考人:“告诉我,如果莎士比亚今天还活着。你认为他是否会成为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学生:“是的,他肯定会成为一个极了不起的人物.因为无论如何世界上还找不到一个活四百多岁的人。” 电话号码 “孩子们,”女教师说道:“这本书下面有一条注释,写着‘歌德(1749一1832)。’这是什么意思?” 一个同学举手答道:“我知道,这是他的电话号码!”起立校园笑话  相似文献   

2.
鲁贵是曹禺悲剧《雷雨》中一个"二丑"似的喜剧人物,他的喜剧行为影响了其他人物的悲剧命运,推动着悲剧冲突向着更加悲剧化的方向发展。曹禺对鲁贵喜剧形象的塑造,由于把握了典型的人际关系,把握了渗透于这种关系之中的悲与喜相互依存和转化的辩证法,大大加深了《雷雨》的悲剧底蕴,强化了《雷雨》的悲剧特色,显示了曹禺戏剧艺术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3.
创造·追求     
在我趋于老年之时,读到了一篇好文章《人是什么》。感谢作者为我提供了歌德、康德等做人的优秀榜样,也感谢作者为我卓越地阐述出了美好的人生意义——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追求。创造、追求,人生就有无限的乐趣。他所阐述的人生意义,对于我来说,就是处在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借助这盏明灯的无穷的光亮,我看清了我在迷途中的方向,明了人生旅途中的后一段旅程。他在“把握现时”的文段中说:“伟大的志向,产生伟大的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基础。”又说:“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自我的人……。”这样一些话…  相似文献   

4.
分析人物,我们必须把握人物的身份地位。《祝福》中鲁四的身份地位文中有具体的交代,他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镇人心目中的“鲁四老爷”,这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乡绅。基于这一点出发,分析鲁四这个人物也就不难了。  相似文献   

5.
在评价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的贵族人物的时候,恩格斯的这一段话是经典性的,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他看出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遵循这一条线索,我们分析这篇小说时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从而对贵族人物的性格有一个基本的看法。 巴尔扎克天性过于活跃,面对人欲横流的金钱世界,他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各色人等的心理状态。他“发掘恶习,揭露热情”,将大动荡时期的巴黎社会、法国社会,其实也就  相似文献   

6.
建国以来,我们在对杜威进行评论的文章中,往往少不了他的一条“罪状”——“否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或“极力削弱教师作用”。事实果真如此吗?在对杜威这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进行重新评价的今天,有必要对杜威的教师观作一番探讨,这对于我们弄清杜威的教  相似文献   

7.
柳建伟的《英雄时代》塑造了各式各类的“英雄”形象,其中,作品用笔最多的正面人物是圣子式的“英雄”史天雄: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一个“圣徒型的人物”,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品行端正、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但也有一个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他实际上是一个组织或一种观念的体现或化身,这一形象对丰富当代文学“英雄”人物画廊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雷雨》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为观众所喜爱,为研究者所关注。作品中说不清、摸不透的丰富内涵,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节,使得我们有了多种多样的解读方式。鲁贵,是《雷雨》中的一个人物。每每提到他,大家都会联想到他猥琐粗鄙的形象。然而,在那个时代,生活在最底层的小人物有多少无奈能向他人倾诉呢?  相似文献   

9.
薛宝钗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审读原著,对照他的言行举止,能在得杂生活环境中,将人际关系处理得天衣无缝,人人夸赞,恰到好处,立于不败之地。归结到一点,是他恪守儒家倡导的“中庸之道”处世哲学的结果。然而,他在同贾宝玉之间的爱恋和婚姻问题上,仍然使用这一套方法却产生了悲剧性的效果。此事给人以启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能真正地奉行“中庸之道”,这也是人的素质普遍提高的表现。对于社会环境的安定大有好处,值得提倡和发扬,反过来说,对于一些重大事件和决策“中庸之道”则是不足取的,往往又会成为失误甚至失败的祸根。  相似文献   

10.
病隙碎笔     
一所谓命运,就是说,这一出“人间戏剧”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你只能是其中之一,不可以随意调换。写过剧本的人知道,要让一出戏剧吸引人,必要有矛盾,有人物间的冲突。矛盾和冲突的前提,是人物的性格、境遇各异,乃至天壤之异。上帝深谙此理,所以“人间戏剧”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悲情李鸿章     
一提起李鸿章 ,有人恨得咬牙切齿 ,有人则稍有同情之心 ,而众多史家对其亦褒贬不一 ,莫衷一是。梁启超称其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 ,“十九世纪世界历史上一人物”。曾国藩夸赞他的这名学生“才可大用”。美国人说“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 ,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但指其为“卖国贼”“窃国大盗”的人也不在少数。捧他的人也好 ,骂他的人也罢 ,实际上是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而得出的结论。我们常说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最好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下。屈指一算 ,李鸿章登上清帝国的外交舞台已是 19世纪 …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说:“一个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从这方面看来,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的。”这里的所谓“怎样做”,就是指这一人物区别于另一人物的行为举止。而这种行为举止只有依靠“对立的方式”才会显得更加鲜明。这就道出了艺术创作中增强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法:对比。  相似文献   

13.
教文学作品要注重传授分析人物的方祛。如在教《雷雨》时,要重点分析人物的特征。如周朴园这个人,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也可能有过“真”的感情。周朴园不仅仅是个资本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作为一个“人”,他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希望在家庭生活中有精神寄托。特别是当他从繁漪身上找不到“爱”后,为了寄托他空虚的心灵,就自然地怀念当初年轻、漂亮、贤惠、温柔的梅小姐。因此,我们可以说,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不是没有“真”的因素的。但这个“真”也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决不能影响他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文学就是人学。人物塑造在小说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鲁迅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典型人物形象。鲁迅描写人物,善于抓住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中最有特征的东西,他刻画人物力求写“形”传“神”,“神情毕肖”。古人有“作画形易而神难”之说,“神似”是比“形似”更高的艺术追求。鲁迅曾深有体会地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终极时速     
邝献文 《英语辅导》2004,(10):44-49
迈克尔·舒马赫?“一个阴影”。这是一位加拿大车手描述德国两届世界冠军的著名句子。这听起来象是有一点攻击性,但是也有一些符合事实。对于很多同行来说他是个阴影,他坐在红色的驾驶舱里很快地消失了,当他再次出现时是在颁奖台最高处。一个神秘的人?一只孤独的狼?一个受惊的家伙?不。他是一个冠军,但不是“明星”。他是迈克尔·舒马赫。如果你与他谈话,你的第一个感觉是惊讶:“这个人真的是  相似文献   

16.
奥涅金,作为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问世以来,人们对他的评论众说纷纭。《齐鲁学刊》一九八六年第二期上发表的刘奉光《是中间人物,不是“多余的人”——谈叶甫盖尼·奥涅金形象的社会意义》一文认为,奥涅金不是“多余的人”,而是一个“中间人物”。其理由是:一、“多余的人”是一种超阶级的提法;二、“多余的人”提法不符合小说实际。在近年来我国的奥涅金形象探讨中,这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观点。然  相似文献   

17.
一、从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看曹操形象的审美二重性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塑造得相当成功的艺术形象,也是一个性格最为丰满和复杂的人物。他“有时仁,有时暴”,“似乎忠、似乎顺、似乎义”;在他身上,“有使人倾慕处”,“痛恨处”,“佩服处”。他的“机警处、狠毒处、变诈处,均有过人者;即其豪迈处、风雅处,亦有非常人所能及者”。他“能令人恨,能令人恕,并能令人爱”,给人的审美感受是十分复杂的。俗话说,“不见曹操想曹操,见了曹操恨曹操”。这就是复杂审美心理的表现。是的,在人物的性格世界中,存在着“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善与恶,美与丑等两种性格力量互相对立,互相  相似文献   

18.
陈元光是唐朝初年率众入闽、开发漳州的“开漳圣王”,相传他也是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由于他生于广东揭阳,死在福建漳州,主要活动在八闽地区,所以其生平事迹多不为中土人士所知。但在闽台和海外地区,则是一个被神化了的人物。1990年12月,漳州还专门举办了一个国际学术讨论会来纪念这位对开发漳州有特殊贡献的人。陈元光无疑是豫闽台关系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对他的历史进行研究显然是有必要的。 本文仅将陈元光及与豫闽台关系相关的四个问题提出来讨论,不当之处,敬请陈氏宗亲和海内外学人指正。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成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家,有一个转变的过程。正如他自已所说:“我这个人从前就有过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后来才接受的。”①这个转变,完成于五四时期。今天,我们研究和探讨毛泽东同志的这种思想转变过程,这对于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刘厚忠是作家黎汝清的长篇力作《皖南事变》中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小说描写这一人物的笔墨并不多,但作为一个艺术形象,其思想性格是典型的,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其命运的悲剧结局是令人思索的.研究探讨这一人物思想性格的变化及其根源,对于认识和评价这个人物本身,对于思考和发现人生的某些问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我追求哲理色彩和思辨色彩,不仅给人以情绪的感染,给人以信心和力量,也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而更重要的是启迪人的心智,引起人们对历史对人生的深沉的思考.”刘厚忠虽然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但从他身上,也能体现出作家的这一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