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企业创新网络中,外部知识的获取分为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两种形式.通过对企业外部知识与双元性创新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不同类型的外部知识对双元性创新的不同影响,以及网络位置在上述过程的调节效应.文章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175份企业有效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联盟型知识获取和市场型知识获取对双元性创新都有显著的影响,联盟型知识获取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程度较大;网络位置正向影响市场型知识获取和突破式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型知识获取与渐进式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软科学》2018,(6):10-14
基于双元性理论,利用天津市1582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问卷数据实证了双元性视角下企业内部知识基础、外部知识搜索战略与双元创新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双元知识基础对双元创新活动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搜索战略显著调节双元知识基础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其中,宽度搜索正向调节双元知识基础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而深度搜索和双元搜索负向调节双元知识基础与双元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运用双元性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以中国制造业为研究对象,将双元性绿色创新分为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探讨探索性和利用性绿色创新与企业客户优势、技术优势和财务优势之间的关系,并分析技术动荡性的调节作用。221家制造企业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探索性和利用性绿色创新均对企业客户优势、技术优势和财务优势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技术动荡性不仅正向调节探索性绿色创新与企业客户优势和技术优势之间的关系,而且正向调节利用性绿色创新与企业客户优势和财务优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奉小斌  周兰 《科学学研究》2020,38(3):545-554
结合逆向国际化企业的特征,从网络嵌入和知识源利用两个维度解构该类企业的创新搜索策略,并结合战略匹配理论探讨了两种创新搜索平衡模式(国内聚焦和国外多源搜索、国内多源和国外聚焦搜索)对组织双元性的差异性影响,以及因果与效果推理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采用多元层次回归的方法对245家企业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两种搜索模式对组织双元性都具有正向影响;(2)因果推理和效果推理均负向调节上述关系;(3)整合因果和效果推理能够增强国内多源和国外聚焦搜索平衡对组织双元性的影响,而对国内聚焦和国外多源搜索平衡与双元性的正向调节作用仅得到部分验证。研究结果进一步深化了整合决策理性作用下创新搜索平衡对组织双元性构建的作用机理的认识,为逆向国际化企业创新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从知识特征视角出发,研究技术联盟内知识模糊性、知识复杂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同时研究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利用淮安、南京六合、南京软件谷、浦口科技园的调查数据对所提的假设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技术联盟内,知识模糊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知识复杂性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动态性对知识模糊性、知识复杂性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了联盟组合网络结构(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的理论模型,对联盟组合的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直接作用进行了剖析,并探讨了吸收能力、跨界搜索在网络联系、网络规模及创新能力之间的中介及调节作用.同时,探究了跨界搜索是否对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存在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网络联系、网络规模均能够对创新能力产生积极影响;吸收能力在网络联系、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同时,跨界搜索能够正向调节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关系;跨界搜索在网络联系与创新能力之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跨界搜索对网络规模与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仅在高跨界搜索水平时存在.跨界搜索对网络结构与创新能力间接作用的调节效应没有得到支持.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和平衡联盟组合网络结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加强组织学习和跨界搜索,充分利用组织的网络效应,实现企业开放式创新与价值创造.  相似文献   

7.
在协同研发的背景下,多技术知识主体参与、多技术知识资源融合成为共性技术研发和溢出的主流范式,揭示跨领域搜索、产业联盟和共性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驱动的结果。本文针对当前研究对“共性技术溢出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关注不足的现状,从企业“搜索行为”出发,基于专利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构建了373家企业专利数据样本和190家企业产业联盟数据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领域搜索对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而产业联盟特性在二者关系中起到放大作用。主要研究结论是:(1)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深度存在倒U型关系;(2)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广度存在倒U型关系;(3)产业联盟的数量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4)产业联盟的异质性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向前延伸了共性技术溢出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创企业搜索时机是否影响创新绩效”这一问题,基于组织搜索、即兴能力和注意力基础观等相关理论,按照“知识战略—内部能力—绩效结果”的理论范式,探索性地构建以即兴能力为中介变量和管理注意力为调节变量的搜索时机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基于215个企业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 领先搜索与跟随搜索对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即兴能力在领先搜索和跟随搜索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内部注意力负向调节领先搜索与即兴能力的关系,正向调节跟随搜索对即兴能力的影响,而外部注意力对上述关系均有积极调节作用;外部注意力增强即兴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婉  王龙伟  王立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52-1460
知识保护是企业间战略联盟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和制度理论,本文探讨了法律不完备性和市场不确定性对“基于合同的知识保护-联盟绩效”的影响,以及关系导向如何影响市场不确定性和法律不完备性的调节作用。通过对中国企业间研发联盟227份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不确定性和法律不完备性负向调节知识保护对联盟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关系导向会削弱法律不完备性的调节作用,但对市场不确定性调节作用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结论为转型经济背景下联盟企业知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基于珠三角13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联盟网络特征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内部资源与能力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对其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在其联盟网络中占据的中心性位置对其创新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正向调节企业联盟网络的关系强度与其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内部资源与能力负向调节企业在其联盟网络中占据的中心性位置与其创新绩效间的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11.
集群知识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已受到关注,但相关研究忽视了不同集群企业跨界搜索策略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且尚未揭示这种影响的管理认知情境。文章整合跨界搜索与管理认知理论,分析了集群外部与内部跨界搜索对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机会解释、威胁解释和矛盾解释的调节效应,并利用309家集群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集群外部与内部跨界搜索对绿色创新均有倒U形影响;机会解释增强集群外部跨界搜索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而削弱集群内部跨界搜索对绿色创新的作用,威胁解释的调节作用与之相反;矛盾解释正向调节集群跨界搜索与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文章在丰富跨界搜索与管理认知相关研究的同时,为集群制造企业实现绿色创新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9,(1)
运用市场导向理论,探讨不同市场导向对组织双元性创新的影响。层次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型市场导向对应用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先动型市场导向则对探索性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知识获取在市场导向与双元性创新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战略柔性在市场导向与双元性创新之间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的关系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探讨,然而,鲜有研究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资源两者共同对上述关系的影响。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本研究探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外部知识采用的中介作用,并检验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215家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正向影响外部知识采用和绿色创新,外部知识采用正向影响绿色创新,且外部知识采用在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绿色创新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另外,冗余资源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市场不确定性和冗余资源共同负向调节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与外部知识采用的关系。此研究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环保压力促进绿色创新的路径,拓展了资源依赖理论在绿色创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突破性创新以实现企业生产技术的根本性改变和市场模式的颠覆性更新为目标,并能有效提升组织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尽管已有研究对突破性创新的驱动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但并未明确解释作为突破性创新基础的异质性知识的来源问题。基于此,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领导特质理论,本文建立了跨界搜索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模型,探究了知识整合的中介作用以及管理者机会敏锐性的调节作用,并以先进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AMOS 21.0和Smart PLS 3.0对调查所得的284份问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前瞻性跨界搜索和追随性跨界搜索对知识整合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对突破性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整合在前瞻性跨界搜索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追随性跨界搜索与突破性创新的关系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管理者机会敏锐性正向调节知识整合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研究结论为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王鑫  卢福财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26-134
为探明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生态创新的促进作用及其具体影响机制,结合领导型双元、结构型双元和情境型双元3种组织双元类型,探讨不同类型的组织双元性对企业生态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环境动态性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650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领导型双元和结构型双元对于企业生态创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情境型双元的影响不显著,结构型双元在领导型双元和企业生态创新之间起着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结构型双元与企业生态创新的关系以及结构型双元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构建组织双元性是有序推进企业生态创新的重要保障,实现领导型双元是整合不同类型组织双元性的前提,建立结构型双元是促进企业生态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环境下,跨界创新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创新形式。跨界联盟能够突破原有边界束缚,协同不同领域资源,产生具有重大价值的创新成果。联盟主体间组织关系、地理距离和技术禀赋等多种邻近因素对跨界联盟协同创新活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人工智能领域2000—2018年间的专利申请数据,划分出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的3个阶段,分别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itic回归和负二项回归方法对不同阶段的合作专利数据进行分析,挖掘跨界联盟多维邻近性与联盟创新能力的关联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网络特征对多维邻近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在产业技术发展的过程中,组织关系邻近对联盟的协同创新始终具有正向的驱动作用;地理邻近在技术导入期对联盟的跨界创新有促进作用,但在技术成长期和成熟期对联盟创新的影响不大;技术邻近性对联盟创新的影响主要在技术成长期和成熟期得以显现,在技术成长期,技术邻近性的影响程度先增强后减弱,而在技术成熟期,技术邻近性对联盟的协同创新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此外,跨界联盟的网络特征对组织关系及地理邻近与联盟创新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联盟节点间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能够增强组织关系邻近对联盟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替代地理邻近推动联盟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知识搜索理论和企业创新理论,本文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法探究知识搜索在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双元知识搜索正向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市场导向在知识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起到调节作用,具体而言,前瞻型市场导向强化了知识宽度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反应型市场导向弱化了知识深度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本研究为管理者有效利用市场导向,采取双元知识搜索策略获取创新知识,提升创新绩效,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双元创新搜索对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已得到研究支持,而多维视角的双元创新搜索研究及员工层面的双元创新搜索实现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创新搜索、组织双元与情境理论,以多维视角构建三类双元创新搜索策略并分析其对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从员工层面剖析情境分离的调节作用。通过275家企业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法得出实证结果:搜索目标相同时宽度与深度搜索双元并序、搜索目标不同时宽度与深度搜索交叉双元比单一搜索战略更显著地提升着创新绩效,且后种双元策略对创新绩效提升度最高;宽度或深度搜索时市场知识与技术知识搜索双元并序未能显著改进创新绩效甚至损害创新绩效;情境分离在双元创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马路遥  伍青生 《软科学》2017,(8):114-118
以新产品开发情境下的不对称联盟为切入点,对近10年间沪、深两市A股市场531起新产品开发联盟事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联盟伙伴的异质性、创新能力对成熟型大企业的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多价值链活动的联盟和股权联盟更有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同时,成熟型大企业自身的新产品开发联盟经验显著提高了联盟伙伴的异质性、创新能力和联盟类型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存在正向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知识搜索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电子设备制造行业88家高技术中小企业的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探讨知识搜索的广度和深度对高技术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以及不同维度的知识元素关系特征对以上过程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知识搜索广度和知识搜索深度都对创新能力呈倒U型影响;知识互补性负向调节知识搜索广度对创新能力的影响,知识替代性的正向调节假设只得到部分支持;知识替代性负向调节知识搜索深度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但知识互补性并未呈现这一调节作用。对于高技术中小企业的有关创新决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