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观察、了解、尊重、激励学生,以人为本,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爱人”。在这里,我觉得语文教师要从三个方面转变自己的角色:一、教学模式的转变加拿大著名课程专家史密斯教授所说的:“教师所关注的并不是教——即通常所谓的灌输条理分明的知识,而是保护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李兴茂 《师道》2008,(2):18-18
王蒙先生有一篇文章,题目叫《我是学生》。他认为,自己虽然有较长的创作生涯和革命工作经历,而且有很多社会兼职,但他的最大特点,贯穿平生的身份不是别的而是学生,尽管正式学历只有高中一年级肄业。他说:“当我想清楚了我是学生以后,我是何等地快乐啊!这不但是一种身份也是我的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号情感的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由王蒙的这些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3.
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当做一种事业,而不仅仅是职业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教授认为,“职业认同”正在成为教师能否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所谓“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未来发展,对学生未来的影响更是长远而不可逆的,所以尤其需要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4.
“知青”——如今40多岁的中年人中,有很大一部分人的人生道路与它有关,在我们教师队伍中,也是如此。我曾经是他们中的一个。我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他们,像关注自己一样关注他们。于是,我以一名记者的身份走向一所所学校,走向与我有共同“出身”的“插兄插妹”们。一早就听说,在这所上海的名牌中学里,有一位能干的政工教导:见面时,他正好带高二学生下乡学农回校。胖墩墩的中等身材,晒得黑里透红的脸,给人稳重、可靠的感觉。我向他道辛苦。说实在的,从联系学农点,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名哲学教师,我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当好一名教师,把教师和思想者的角色统一起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下中国的说法是“教书育人”。总括起来,其意思不外乎是,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包括其他,不同的人对这个“其他”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以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造就一批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自主、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哲学教师,我所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如何当好一名教师,把教师和思想者的角色统一起来。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下中国的说法是“教书育人”。总括起来,其意思不外乎是,教师的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包括其他,不同的人对这个“其他”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以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造就一批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自主、视野开阔、  相似文献   

7.
人说:“士为知已者死”。“士”大约相当于今日之读书人,即读书人愿意为真正了解理解自己而情谊深切的人做事,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由此可见,一是读书人非常重视情谊,二是知己之作用何其大也。于是,我想,作为校长,领导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读书人群体,如果能使自己成为每一位教师的“知己”,还愁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不出来吗?  相似文献   

8.
“刘晓庆因涉嫌偷税犯罪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是最近媒体和公众颇为关注的一条轰动性新闻。依我之见,著名影星刘晓庆被捕事件的现实意义在于以“杀一儆百”的司法效应再次敲响了名人也应当守法的警钟;同时,我想以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忠告某些自以为有法外特权的所谓名人: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公民身份!公民是每个人的第一身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相似文献   

9.
更新高校学生工作理念的基础性问题是大学生身份的确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大学校园里大学生至少应拥有“产品”、“消费者”和“公民”这三种身份,高校学生工作者则应该以每一种身份确认为基础,重新调整工作理念。  相似文献   

10.
怕,是因为自己弱小,是因为会被伤害,是一种自我保护。教师怕校长,怕自己的利益会受到伤害,怕两者之间没有沟通,怕在没有民主意识下的不平等。回想自己刚当教师的时候,对学校领导没有概念,也没有多大的接触。在我眼中,校长也是教师,与我一样是人,我们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就像是生活在阳光下的万物,如果说校长是鲜花,那么我就是小草,但是我同样有接受阳光哺养的快乐,没有谁能够剥夺我成长的权利。在此认识下,我就有一股“初生牛犊”的书生意气。这样的认识,给了我许多磨难,不,是锻炼。尽管学校给我分配的教学任务,不是我所学专业,但是我依然…  相似文献   

11.
经过三年的学习和实践,我深深感到,新教材的使用给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即与新教材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给教师带来了教学后的思考.一、转变理念是使用新教材的前提和基础面对新教材,教师需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由“传道、授业、解惑”的知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为了使教师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很多人都提出了“教师要成为研究者”的主张,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是要教师以专业研究者的身份,去做专业人员的研究。相反,教师应以教师的职业角色和身份,对教师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也就是要做自己的研究,研究自己。这是中小学开展教育科研或进行校本研究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对中小学教师来说,开展教育科研的根本动力是对更好的、更有效的教育的追求,是对他人成长学问的“迷恋”,是一种教…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就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及其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学放弃传统意义上作为知识权威的“话语霸权”。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走进学生的心灵,去观察,了解,尊重,激励学生,以人为本,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知心爱人”。  相似文献   

14.
我的教师故事说特别也不特别。关键词是“时间”:当好时间的主人,时间的管理者,时间的“吝啬鬼”。我相信谁的时间都是一样的,就看你善不善于“挤海绵”。我常常自己把自己忙得不亦乐乎,把自己比作“多功能杂耍人”:左边肩膀扛着教学担子,右边肩膀挑着科研任务,背上顶着领导事务,左手提着家务,右手拎着对儿子的教养工作,头上悬着社交活动,肚皮上还托着赚外快的活,双脚踏着进修的航船,总之浑身上下没一处闲着。真是典型的、敬业的、不甘人后的现代职业妇女。一般来说,女人喜欢逛街买服饰。我也喜欢打扮,讲究穿着风度。但我舍不得时间逛街。在…  相似文献   

15.
的确,在社会转型内有不省不合理现象,中小学教师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也整体偏低;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又居高不下,教育领域的变革对教师的要求也不社会问题的解决决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如果对此一味抱怨,心理空间必定狭窄、阴暗。决定人的心情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态度。强化“免疫力”,是保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关键。悦纳自我,建立职业自信心调整好自己的一定要接受“我”是“教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获得乐趣。试想,一个心里厌烦教师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对教育工作时,又如何会有一种好的心态?相反,若能冷静地观”。也只有热爱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16.
“生存是一件思的事情”.海德格尔如是说。的确,作为有意识的自然存在物,人由于具有生命意识才从物种世界提升出来成为万物之灵,所以.“认识你自己”.才成为希腊智慧的永恒箴言。人有怎样的生命意识.直接决定他在现实的生存经验中怎样确认自己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正时间,像握在手里的流沙,不停地悄悄流逝。转眼间,我已在教育工作岗位上工作八年了。这八年的时间里,我渐渐褪去了初登讲台时的青涩,积累了一些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在这八年的时间里,我的身份也在不停的变化:老师,妈妈,家长……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自己角色身份的变化,我的教育思路也在慢慢地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一、我是老师—按部就班  相似文献   

18.
教师角色新论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犤1犦每种社会身份都伴随有特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当个体产生为自己的社会身份所规定的行为时便充当了角色。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教育教学过程是通过文化的传承来培养新的社会成员的过程,是社会有计划地使其新成员社会化的过程。这其中主要有两种角色,即教师和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是作为社会的代表而被“派”到课堂上来的。教师与学生的这种社会文化规定性,决定…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吴浊流小说中对于岛与大陆关系构成的叙述为探讨对象,意图从此一类叙述中,梳理出吴浊流如何揭示新一代台湾人的“我城”心态为一认识上的误区。此外,亦从吴浊流书写上述一类叙述时隐含的态度,论述吴浊流对于“中国”此一文化身份的认同并没有根本上的改变。小说中,当吴浊流终于确认了“我城”心态的不合理性之时,其实也就是否决了“我城”心态持有者对祖国由希望到失望这一立场的合理性。换言之,吴浊流其实也就是解决了自己徘徊于岛与大陆之间的认同困惑,确认了自身的祖国意识、原乡情结,实现了自身的祖国认同。  相似文献   

20.
塑造教师     
“哎,有些言语和行为能给人脆弱的心灵带来创伤,且这种伤痕会伴随人的一生。”这是《塑造教师》一书的作者卡罗琳·奥林奇在该书引言中写下的一句话。读了这句话,我想,岂止是幼童,即使我们成人不也有心灵脆弱的一面,需要得到关爱和侍奉,教师难道不也是应当关爱的对象吗?事实上,每个人都渴望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真挚的友情和关爱,这样才能够积极面对生活、学习和工作,从容应付挑战,并且才可以做到尽情发挥自己的禀赋和创造力。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却往往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