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存在重“读、写”轻“听、说”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分析“听”的能力构成要素,以引起对学生听话能力的重视,加大对学生听话能力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潘林 《四川教育》2000,(2):42-43
“思考&;#183;练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后,体现语文训练的意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凭借。因此,语文教学应当充分发挥“思考&;#183;练习”的重要作用,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语教学训练中的“听、说、读、写”之“说”理应与“听、读、写”受到同等重视。但是由于在决定学生升学的考试中鲜有考到“说”的内容,教师也就认为“说”的训练是得不偿失的做法。尽管教科书中对“说”的训练作了具体可行的要求和安排,但在教学实际中,教师是很少舍得花时间进行训练的,对“说”的训练不是放弃,就是淡化,导致许多学生“说”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的听、说、读、写教学中,很多人都侧重于“写”的教学,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而忽视了对“说”的训练。事实上“说”比写更重要。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常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要目标,来达到让学生终生受益的目的。日常教学中,“读、写”能力一直就是语文教师紧抓的重点,“说”的能力也渐被关注和重视,但一般很少对学生“听”的能力作系统训练。其实,“听、说、读、写”,“听”排在首位,足见其基础性和重要性。单从语文学科来讲,会“听”,就能“听”出一堂课的纲目重点和课堂内容的层次感,就能更好地理清思路和消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听”的能力,促进各学科的学习。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作了如下尝试性的系统教学训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语文教学目的,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还得从语文教师的素质抓起。这就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坚持苦练教学基本功,自觉加强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加强听的能力训练。听的能力是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最基本的能力,对教师来说尤其很重要。听的能力训练可以培养教师记忆的快速性、准确性等。训练时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①语文教师要坚持收听广播、电视新闻,了解国内外时事,了解当前的世界新信息…  相似文献   

7.
“说”是语文的四种基本技能之一。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为“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训练中的“说”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教师对于学生口语能力的训练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更缺乏寻找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从而导致了轻“说”重  相似文献   

8.
贺春福 《湖南教育》2002,(17):29-29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社会性、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听说训练。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加强听说训练呢?我认为要注重“三结合”。一是听与说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又要注意其听话能力的培养。说什么、怎样说、为什么这样说,听什么、如何听是听说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教师教育学生回答问题要有条理,其他同学要从回答中提取信息并思考正确与否。在平时交际中,教师要学生注意听对方说的目的、说的内容以及说话者的要求与期望,要注重说的效果。二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我们应该很好地注重学生迁移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训练包括理解、积累和运用等方面的训练。理解是为了积累,积累是为了运用。语言训练是融听、说、读、写之中的,听、说、读中的语言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说写的能力。其落脚点都在一个“写”字上,所以说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通常是教师教学的标准,而首要的“听”便是教学过程中训练的重点。听知能力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调查表明,“会听”的学生更加“会”学习,听知能力强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懂得听取老师上课的知识点,知道该听什么,该记什么,能够边听边记,边听边学。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锐敏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要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这个实践就是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与课文的对话。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注重听力的训练,是教学中培养、发展学生语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听力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懂一段话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记忆力,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河南教育》2004,(2):40-40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对口头语言和对书面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但在语文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文轻语”的弊端,听说的训练被忽视,导致多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严重欠缺。因此,我们必须开辟多种渠道,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学而不思则罔”,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过的一句话,意思是:学习但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现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前人的经验证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极为重要的。强调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语文基本训练的重要内容,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智力。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哪一项也离不开思维训练。学习“听”,就要和说话者一起思考,边听边思考才能理解;学习“说”,就是能用口头语言…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它们有其紧密的内在联系。“听”是“说”的前提,是“说”的基础:“说”又是“读”的必要准备阶段:“写”则是听说读能力的语言概括,是听说读综合能力的再现。但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尤为突出的是忽略“说”与“写”的训练。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有意识的将“说”与“写”结合起来,做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学完《口技》这一课,我要求学生自己准备口技节目,每组推荐2—3人,上台表演口技,这样就有模仿火车进站的、有模仿孩子撒娇的,还有国…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而当前形势的语文教学,不管有没有使用多媒体,都一样急功近利,课堂上只注重听、说、写的训练,唯独忽视了“读”,因为“读”在试卷中不会出现。忽视“读”的训练,也就忽略了语感的培养,而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核心层面就是语感能力,语感水平左右着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活动的能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冉伟 《少年读者》2009,(7):94-96
语文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写”的前提,“写”是“读”的进一步深化。读写结合就是全面加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进一步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然而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片面强调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忽略学生听说能力尤其是“说话”能力培养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加强“说话”训练,其作用不仅仅在于“说话”本身,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应变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得到强化,使学生从“死学”状态中解脱出来,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而语文能力就是指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叶圣陶曾说过:“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可是,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存在着重书面训练轻口头训练的现象。学员入校后通常没有大胆发言的习国,几乎没人主动举手发言,被点名发言的,也是条理不清、词汇贫乏、辞不达意、缺少文采。而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使用领率最高的是说话能力。说话是否准确、完整、简洁、动听是一个人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综合运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应当培养的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四者不能割裂开来。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说明在谈到阅读和写作的关系时说:“在阅读训练中兼顾写作与口语交际。”笔者在此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课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姓"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训练,说到底都是语言的训练。语言训练又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根据《大纲》对语文教学中说话能力训练的要求,对照教学的实际,我们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口语能力训练摆到应有的位置,学生不说、少说,或即使说了,也是含混不清、言不成句、语不成义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