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当今世界是一个化多元的时代,如何在与各种化要素的广泛联系中发展,适应多元化社会的教育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论述了多元化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章从教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民族教育的理论问题。作认为,民族地区教育的本质问题之一是多元化环境中的教育,多元化因素的存在是影响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民族教育理论应该研究教育在多元化语境中的特点,也应该研究多元化在民族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在此基础上,作提出了跨化交际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多元文化主义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改造行动",对当代世界尤其是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教育观。随着多元社会的发展,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被付诸实施,其中尤以对少数民族和移民的教育政策影响最为突出。比较西方多元文化教育和我国少数民族教育,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对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从我国现有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需要来看,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可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民族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4.
本从美国大学生蓝球联赛(简称NCAA)和中国大学生蓝球联赛(简称CUBA)的成功举办,揭示了高校体育的社会化内涵。论述了体育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动感的化,论从历史的视角和对中西方体育化的比较,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淡同的维度,论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化价值及其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并将体育化上升到哲学和理论思维的层次。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是一个由移民和土著民族(印第安人、因纽特人)组成的多民族、多宗教、多文化的国家。加拿大民族教育政策经历了由同化到多元文化再到强调同一性认同的公民教育。与此同时,加拿大的民族教育政策受到了来自理论界的批判和实践领域的质疑。加拿大民族教育政策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型时期,在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与自由社会平等话语等思潮的交互式影响下趋于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西方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研究简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方多元化课程与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将现存主流化为中心的课程与教学变更为能够容纳不同族群化的多元化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如何剔除课程材料中的偏见与歧视,教学领域则致力于多元化教学的主要策略。二最终为建构多元化课程与教学的有效模式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育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多元智力理论的尊重差异的学生观,个性化的课程观,以个人为中心的学校观,多样化的教学观,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深刻体现了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为我国当代的个性化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心理学概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后现代心理学家反对以往的心理学理论和流派把心理或行为看作是一个独立于研究的“实体”。后现代心理学的典型特征是反对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它认为心理现象并不是一种“精神实在”,而是一种化的社会建构。后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建构论,多元化论、后现代女性心理学都是后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教育创新视点:文化判断力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了开发学生化判断力的新论点,认为发展学生化判断力比给予知识更重要,化判断力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做化信息主人,开发学生化创新潜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关怀。这是学校引导学生构建健康向上化,适应多元化大交汇的应对上策,是当今时代赋予的一项实实在在的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0.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关注人的各项潜能的发展,它已经成为许多西方国家上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我国的教育问题,对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和教学观,特别是树立科学的评价观有重要意义。基于多元智能的教学评价应当关注:评价项目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情境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主体和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发展与传承依赖于教育,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唯一途径。多元文化整合教育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要树立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念,通过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师资队伍和实施多样化的教育手段,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教育理念。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既有人口、教育上的因素,也有文化、政治方面的原因。为了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多元文化教育的倡导者提出从师资、课程、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对学校教育全面加以改革。多元文化教育在倡导民主观念、种族平等、尊重文化差异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使教育能更多地考虑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但是也有一些人对多元文化教育提出了异议,使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民族教育本土化的过程是既照顾了各民族利益,又顾及了国家利益并顺应全球潮流的过程。多元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化为出发点,在各集团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化集团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共同平等的异化间的教育。“多元”与“整合”教育相辅相成,“多元”要围绕“整合”实施,“整合”要结合“多元”发展。多元化整合教育是未来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教育:西方民族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元文化教育作为西方民族教育的一种理念,经历了5个主要阶段,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通过比较分析西方多元文化教育与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异同,可以为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多元文化教育"探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元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教育思潮,目前人们对于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解逐步从狭义的理解发展到更广义的理解,本文介绍分析了它的内涵、理论基础,以及在西方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目的在于对我国实现全民教育和教育全球化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民族教育领域有几个理论问题亟须新的理解,以适应民族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需要。民族教育概念理解已经走出了那种以主体民族为视角的观点,修正了过去单一注重现代教育的观点,开始将民族教育理解为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民族双语教学的主要问题在于对两种语言及教学的关系的把握上出现了偏差,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要在充分考虑民族学、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支持和民族语言的使用、民族成员的双语态度等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双语教学的科学政策。多元文化课程是在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社会现实背景下,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多元文化课程的实施势在必行。民族教育政策的重心正在发生着转移,这种转移是民族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的转移,这种转移亦是由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向特殊政策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研究者的生活阅历、人生观、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都会极大地影响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反过来,研究的问题和建构的知识也体现了研究者的成长历程和人生观。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多元文化公民教育包含在多元文化教育中,是多元文化教育中的一个分支,多元文化公民教育也适用于多元文化教育的五个维度,是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的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的西方国家,也是当今国际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其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源.传入我国之后,对于我国的教育有诸多启示.文章关注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角色的发展和变化,重新审视教师在多元文化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多元文化的欣赏者、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维护者、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积极行动者和地方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b) aspects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at can provide frameworks for research in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is “a field of inquiry with constructs, methodologies, and processes aimed at providing equitable opportunities for all students to learn quality science.”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continues to be influenced by class, culture, disability, ethnicity, gender, and different lifestyles; however, another appropriate epistemology for this area of research is social constructivism. The essence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cludes an understanding of whatever realities might be constructed by individuals from various cultural groups and how these realities can be reconstituted, if necessary, to include a scientific reality. Hence,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should be a field of study in which many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ers are generating new knowledge. The author strives to persuade other researchers to expand their research and teaching efforts into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a blending of social constructivism with multicultural science education. This blending is illustrated in the final section of this article. © 1996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20.
It is well documented that stratification in education precedes social stratification. Many authors hypothesise that the stratification patterns in education may be related to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in a more complex way than researched so far in this field.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social class, ethnicity and gender on various indicators for school success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A large-scale longitudinal database offered the possibility to establish the complex relations between the three stud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and school careers, measured by educational attainment 6 years after entering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by technical or science related choices. Results show that school success is not always predicted by expected additive or multiplicativ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For example the situation of girls from ethnic minorities is better than expected, while that of indigenous boys from low socio-economic backgrounds is worse when compared to similar boys from ethnic minorities. Inequalities arising from different choice patterns regarding technical and science subjects can only partly be deduced from differences present at the age of 12, whereas in terms of general educational attainment secondary schools even reduce arrears of ethnic minority female students as these can be observed at the age of 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