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周彦生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国画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在画坛崭露头角,为全国美术界所瞩目。他专攻花鸟画,尤其是工笔花鸟和小写意花鸟成就最为突出。如他的《岭南三月》《满园春色》《绿色的韵律》《紫气春来》等作品,不但在相关大展上获奖,有的更成为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在当代花鸟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19世纪末期,画家职业化已成为无可非议的主流。岭南花鸟画  相似文献   

2.
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成了画家,但他原先是研究数学的。当年他做教师,水平不高,在校园里生活得很被动,对未来没抱什么希望。他自小喜欢画画,这个兴趣一直伴随着他。当教师后他结识了一些美术界的朋友,那些朋友都劝说他追求自己的个性和理想,于是他就辞职了。凭着工作数年的积蓄,他开始背着画夹走南闯北,过着一种近似流浪的生活。3年后,他结束流浪,专心致力于绘画。这期间他很贫困,一边卖画,一边靠朋友们接济。和许多文艺界人士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朋友圈子也很小。甚至,他连美术界的新潮流、新动向都不甚关心,只是凭着自己的才…  相似文献   

3.
他曾经是这样一个人:10岁的时候他迷上了画画,对那些五颜六色的颜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因此,他付出了整整十年的不懈努力。但是到20岁时,美术界的一位老前辈非常委婉且态度明朗地告诉他:“你可以在其他的道路上走得更为  相似文献   

4.
他曾经是这样一个人:10岁的时候他迷上了画画,对那些五颜六色的涂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整整十年的不懈努力。但是到20岁时,美术界的一位老前辈非常委婉且态度明朗地告诉他:你可以在其他的道路上走得更为畅通一些,而绝不是在美术上。  相似文献   

5.
他曾经是这样一个人:10岁的时候他迷上了画画,对那些五颜六色的涂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发誓这辈子一定要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付出了整整十年的不懈努力。但是到20岁时,美术界的一位老前辈非常委婉且态度明朗地告诉他:你可以在其他的道路上走得更为畅通一些,而决不是在美术上。  相似文献   

6.
<正>吴冠中(1919-2010年),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是20世纪现代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念,坚韧不拔地实践着"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从70年代起,吴冠中渐渐兼事中国画创作。他力图运用中国传统材料工具表现现代精神,并探求中国画的革新。他的水墨画构思新颖,章法别致,充满诗情画意。《岸上垂柳水里春秋》,垂柳、涟漪和黑天鹅情侣组成的画面,清新恬淡,情调高雅,显示了中国美学一贯要求的空灵恬静的人文意义。他喜欢简括对象,以半抽象的形态表现大自然音乐般的律动和相应的心理感受。作为美术教育家和善思考的艺术家,他勤于著述,立论独特,其中关于抽象美、形式美、形式决定内容、生活与艺术要如风筝不断线等观点,曾引起美术界的争论。  相似文献   

7.
看黄胄画画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革最喧闹的一段时期过去了。但这时的文艺界仍然心存余悸,画家们大都没有什么事情可做,创作也停顿了。可我和画家们的交往反倒增多了,像随便串门儿一样,有事没事就到画家家里坐一坐,聊以打发好像富裕起来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白兰 《文教资料》2010,(12):68-70
卡拉瓦乔,这位活跃于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叶的意大利的天才艺术家,因其大胆的革新精神成为17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画家,其强力的原创风格和个性化的艺术表现对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发展历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在绘画上开创的一代之风,对整个欧洲艺坛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洋 《华章》2011,(24)
20世纪90年代初,旧有的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体系已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而更多的阵地则是被后起的一批年轻画家占据,这些画家基本上都是深深扎根于传统中的.刘小东正是这一队伍中的一员,他潜心研究油画表现语言,取了熟悉的人和物件做为表现主题.成为了"新生代"的代表画家.这一代画家的兴起,是时代审美价值与社会文化心理结合而促成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国的美术知识迁移是在异质文化间通过不断碰撞、调试和融合实现的,其中知识迁移主导者的作用非常重要。1920年前后,被誉为“中国现代美术第一人”的陈师曾为了解决绘画如何在实业救国中发挥作用、国画如何走向现代化的问题,颇具创新性地从实用的角度着手,借舶来品“图案画”来重塑国画在现代社会的价值,通过演讲、撰文、教学和图案画实践等方式实现了图案画在北京美术界的重新阐释、传播和推广。陈氏将日本图案画新理念与中国美术传统相结合,使移植的图案画与本土现有的美术知识发生了有效融合,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知识体系的一部分。陈氏对图案画的重新解释体现了他对中国与西方美术兼收并蓄的态度,改变了民初北京“保守”的文化图景和京派画家作为“传统派”的刻板印象,也体现了民初传统文人画家向现代美术知识分子的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