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偏重于对黑人与黑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歌颂主人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和奋发自立的坚强性格。《外婆的日用家当》短短几千字就把黑人生活的细微片段描写得淋漓尽致,巧妙地将黑人文化遗产的传承性与黑人对于自身民族的身份认同性深入浅出地表达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胡静 《科教文汇》2009,(16):231-231,234
《所罗门之歌》通常认为是以黑人男性奶娃为主人公的作品,但彼拉特才是作品中真正意义的主角。她的自强不息,自信乐观。慷慨仁爱。她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对黑人文化的热爱给予在种族与性别双重压迫生存奋斗的黑人女性启示。她是莫里森眼中的完美女性。她是黑人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3.
陈建 《科教文汇》2010,(10):70-71
莫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莫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莫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莫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奠瑞森在其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将她与同时代的作家所区分开来.奠瑞森在刻画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的同时,也着墨于作为构成其作品的重要因素--黑人男性形象.她对其作品中的黑人男性形象的描写颠覆了对于黑人女性主义传统刻板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高爱英 《科教文汇》2009,(3):242-242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运用了独特的女性话语方式。92封信,其中70封是西莉写给上帝的,22封是聂蒂写给西莉的。语言策略的意义不仅是语言的表层的工具作用和深层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其民族意识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里斯·沃克的长篇书信体小说《紫色》运用了独特的女性话语方式。92封信,其中70封是西莉写给上帝的,22封是聂蒂写给西莉的。语言策略的意义不仅是语言的表层的工具作用和深层的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其民族意识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黑人女性小说家之一。她的文学创作主要表现黑人求生存和自由的奋斗历程,黑白种族间的矛盾冲突,以及自我身份的确认。莫里森在作品中成功地运用魔幻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使作品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艾丽扮·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沃克创作的重点题材。1983年沃克的作品《紫色》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揭示了黑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父权制,为了和其他女权主义理论区别,沃克创作了“妇女主义”一词。沃克的妇女主义超越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完整。  相似文献   

10.
张铌  阎立君 《科教文汇》2008,(35):251-251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目前最成熟的第三世界女性主义批评,已经成为当代女性主义理念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大众文化中黑人女性的自我形象批评进一步分析其对黑人文学批评的发展的推动和延展,以及对第三世界女性文学批评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付文韬 《科教文汇》2009,(17):270-270
艾丽扮·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最重要的黑人女作家之一。黑人妇女问题一直是沃克创作的重点题材。1983年沃克的作品《紫色》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小说揭示了黑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父权制,为了和其他女权主义理论区别,沃克创作了“妇女主义”一词。沃克的妇女主义超越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完整。  相似文献   

12.
书信体叙事策略是《紫色》里最重要的叙事技巧。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方面,沃克对书信体叙事策略的运用本身具有鲜明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书信体叙述策略赋予女性声音、传达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主题,沃克在《紫色》里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有关黑人女孩成长的小说。其作品深切关注着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以及白人价值观对黑人女性所造成的心理创伤。本文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批评方法,对《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的"自我"幻灭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宋银苗 《今日科苑》2007,(22):204-204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处女作。本文揭示出黑人社区在白人的强势文化冲击下,由于对本土文化的疏离逐渐丧失对其成员的保护,并像锤子一样敲打他们,并由此导致黑人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无意中充当了成了白人文化霸权的共谋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周敏 《科教文汇》2009,(33):246-248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作品尤以探索黑人女性的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要目的。本文通过对其小说《秀拉》中的女主人公秀拉——一位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压迫下勇敢地追寻自我的女英雄的形象分析,并用对比的手法展现其与黑人社区传统价值观的正面冲突,从而揭示虽然黑人女性叛逆传统道德观的这条道路艰辛而曲折,但是黑人女性觉醒、自救的意识必将战胜传统。  相似文献   

16.
孙贺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90-191,203
语言是人类进化的产物,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语言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主要以美国黑人作家阿历克斯-哈利的历史记传性长篇小说《根》为依据,着重分析黑人英语与社会阶级之间的关系以及黑人英语的特点,由此看出,在黑人英语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社会阶级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章颜 《科教文汇》2009,(19):267-267
爵士乐是美国黑人的伟大创造,这种具有鲜明民族性的音乐代表着美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当之无愧的瑰宝。文中对爵士乐的历史起源和在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不同的爵士风格进行介绍,并对爵士乐坛中出现的主要黑人爵士音乐家进行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黑人女性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以复杂的叙事策略讲述黑人妇女的悲惨命运,体现了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的强势作用下生命的扭曲,黑人在变异环境下的同化或顺应,以自己独特方式寻找自我等等。  相似文献   

19.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优秀短篇小说,作者以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黑人民权运动高涨时期为大背景,围绕一个家庭内部三个个性迥异的女性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对这篇小说传达出的文化传承观的研究动态,并尝试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20.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在发展初期注重倡导女性个体的独立和解放,代表第二浪潮女性主义作家们则不再拘泥于女性自身的出路问题,而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女性和男性所共同面临的社会痼疾.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便是这一浪潮里一朵醒目的浪花,无论是在写作手法的创新上还是在对女性社会问题的深刻揭示上都体现了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趋势-妇女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