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球运动在中国飞速发展,网球运动的研究也成为体育领域中关注的论题。对网球运动员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研究应用心理测量法对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进行探讨。了解中国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及归因方式的现状,丰富运动员对目标定向和归因方式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网球运动员基本归因类型,在成功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在失败情境下为: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网球运动员在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方式没有性别差异,在失败情境下内外源、稳定性存在性别差异;网球运动员的目标定向与归因方式的相关性不高,存在着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归因研究成为目前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归因理论入手,综述了运动中归因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影响运动员归因的各个因素以及归因对运动员后继行为产生的影响,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员焦虑水平的变化在运动比赛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运动焦虑水平与成败归因倾向,直接涉及运动员情绪变化对归因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焦虑水平对归因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不同焦虑水平的运动员对于成功或失败的结果有着不同的归因倾向。这些不同的归因倾向有着与运动焦虑水平相关联的激励后效。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性别的高水平乒乓球混合双打运动员在冲突中有不同的行为及其归因,22对初始组合运动员和19对成熟组合运动员完成关系满意度量表和冲突中的行为反应及归因问卷。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高水平乒乓球混双运动员在冲突中的行为反应存在显著差异;成熟组合比初始组合运动员之间在冲突中的行为和原因归因上存在更多差异。  相似文献   

6.
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倾向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和分析方法,对我国27名健将级(包括国际健将)女子篮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因果维度量表”(中国版)在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中试用有很好的信、效度;面对胜利倾向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面对失败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归因是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我国健将级女子篮球运动员归因方式存在着焦虑水平方面的差异,内部控制型的运动员比外部控制型的运动员特质焦虑水平低;成就动机水平的高低在不同归因方式的表现上除内外源维度外,没有发现明显差异,但内部的、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比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归因类型成就动机分值偏高。  相似文献   

7.
运用访问调查、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败自我归因与教练员归因特点进行研究,并比较了两者成败归因的一致性.结果表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比赛成功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努力、身心状态、他人帮助和能力;比赛失败后觉察到的主要原因是身心状态、任务难度、能力和努力.运动员对比赛的归因与教练员对比赛的归因并不完全一致,对于比赛成功的归因,在他人帮助、身心状态和能力上教练员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对于比赛失败的归因,在任务难度上教练员也显著性的高于运动员.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8,(3):114-120
为揭示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的归因特点,采用质性研究法对我国运动员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我国运动员运动亲反社会行为包含18类树状节点,如"私交好"、"被动反击、以牙还牙"、"团队精神"、"战术安排"等,其中涉及运动亲社会行为的8类,涉及运动反社会行为的13类,有3类树状节点在运动亲反社会行为中重复出现;2.运动员运动亲社会行为的归因表现出了内部归因倾向,而运动反社会行为的归因则表现出了外部归因倾向;3.亲社会行为归因和运动反社会行为归因在不同指向以及不同性别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以参加2003年全国蹦床冠军赛和五城会蹦床比赛的蹦床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蹦床运动员归因以及与运动成绩的关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基本归因类型为:面对成功或对比赛结果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归因;面对失败或对比赛结果表现不满意时,倾向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蹦床运动员的归因倾向,在性别、年龄、运动等级上有显著性差异,而在文化程度、训练年限上无显著性差异。失败情境下的稳定性维度与运动成绩有显著性意义,优秀蹦床运动员与一般蹦床运动员的归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女篮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归因维度和效能期望量表问卷对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中效能期望、归因和情感反应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效能期望影响着女篮运动员比赛中的归因和情感反应;女篮运动员倾向于把比赛结果归于个人可控制的、不稳定的和内部原因;归因能预测比赛后的情感反应,但并非所有归因维度都与比赛后的情感反应是显相关;比赛成败结果是影响女篮运动员归因和情感反应的重要因素;比赛的效能期望、归因方式和情感反应均存在着显的主力与非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归因定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了解目前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的归因定向特征,探讨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归因定向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之间的关系以及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归因的适宜范围;探索乒乓球运动员归因特点等,结果表明,辽宁省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归因趋向于内控,女子运动员成功内控与失败内控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15~18岁女子运动员失败归因趋向于内部,并超出适宜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成功内控和失败内控都有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比女子运动员更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稳定的、内部的因素;女子运动员比男子运动员更容易把成功归因于运气或其它不稳定的、外部的因素,而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因素;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长,运动员失败内控趋向内部并脱离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对网球运动成败归因的科学研究不仅为丰富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理论提供实证依据,对网球运动训练的科学化也具有借鉴意义。采用质性研究法以男子网球运动员在大赛后的访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当前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竞赛成败归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成败基本归因是一致的。从自由节点和相应的总参考点数来看,国内、外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对于失败归因不同。从相应节点比例来看,成功时,国外运动员的归因更加细致和多元化,而失败时,国内男子网球运动员的归因更多。  相似文献   

13.
采用 SAR归因问卷对铜陵市体校运动员进行归因调查 ,并据此分析运动员的主要归因倾向 ,以及它与理想归因模式间的差别 ,从而让运动员把自己的行为结果归因于正确的原因 ,这有助于增强信心及训练的坚持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及归因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体验和归因进行调查,旨在探索体操运动员比赛过程中"Choking"的表现特征和解释机制.研究以"Choking"过程理论模式为设计思路,组成2个相对独立的质性调查.调查1主要探索体操运动员"Choking"过程中的体验,调查2基于调查1的发现进一步探索其体验的归因解释.采用开放式问卷,通过随机抽取的118名现役体操运动员调查信息的编码整理、文献、语言分析和数理统计研究发现,体操运动员"choking"时,分别在行为、思维和情感3个方面表现出了14种特征,其中,行为方面主要表现为动作失去流畅的特征;思维方面表现出思维抑制、否认、幻想、接受和合理解释等特征;情感方面的特征则表现在诧异与惊讶、情感宣泄、失助性反应、后悔、自责、负罪感、焦虑和低的自我效能等体验上.进一步对信息数据的百分比统计显示,情感方面的特征最为突出,占总信息量的80.85%.调查2对体操运动员"Choking"体验的归因进行分析.根据Weiner的归因三维度模式对运动员开放性问卷中"Choking"的归因信息数据进行分类发现,体操运动员对于"Choking"的归因主要有6方面由部位×稳定性×控制性多维组合的归因,并且主要与内部非稳定的因素有关,特别是与压力状态下过度的努力有关.进一步对问卷中不同运动技术等级运动员的归因方式的频数进行卡方检验发现,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归因方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卡方值χ-31.329,df=15,P=0.008<0.01).同时,对6个失误归因方式的差异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不同技术等级运动员在内部×不稳定×可控(卡方值χ=8.297,df=3,P=0.04<0.05)和内部×不稳定×不可控(卡方值χ2=11.809,df=3,P=O.008<0.01)两个归因维度上均存在显著效应.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内部不稳定因素的归因高于二级和三级及以下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1前言   归因分析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和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训练效果及运动成绩的正确归因分析将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和比赛当中去并不断进取.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偏差的归因分析及错误的归因分析将使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体育领域中归因训练理论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国内体育锻炼的归因训练对象主要集中于大学生、中学生或运动员,焦点几乎集中在学生学习成败的自我归因上。今后的研究应将归因训练理论与体育锻炼项目的特征有机结合,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归因训练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归因理论在解释、理解、预测和控制运动员行为方面的作用,对体育运动情境下运动员的归因的影响因素做出分析,这对提高运动员的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女子篮球运动员比赛成败归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以 Weiner归因理论为依据 ,探讨了我国女子篮球甲级队运动员对比赛结果的归因、期望和情感反应特点。结果显示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有不同的原因认知 ;失败后的期望显著地高于成功后的情境 ,且极显著地认为失败的结果可以改变 ;成功后主要产生感激、自豪、欣慰 ,失败后主要产生内疚、惋惜 ,成功后情感反应强烈 ;女子篮球运动员对比赛成败归因存在主力运动员与非主力运动员之差别 ,主力运动员情感反应强于非主力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杨帆 《冰雪运动》2007,29(5):21-23
针对花样滑冰新裁判系统及规则的变化,提出花样滑冰单人滑运动员赛前成套动作目标设置与赛后归因训练方法。结合新裁判系统剖析单人滑运动员成套动作赛前目标设置的作用与内容及赛后归因的意义,对跳跃、步法和成套动作综合表现进行目标设置与赛后归因,为花样滑冰教练员指导运动员迅速适应新裁判方法以及规则变化、提高比赛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引言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体育运动竞赛中胜负乃兵家常事,必然会对成败行为作出归因,然而他们是如何进行成败归因的呢?影响他们成败归因的因素有哪些?本研究试图通过体专学生对自己在某一比赛之后,进行成败归因的分析,探索和明确他们成败归因的特点及其规律性。并与体育教师、教练员探讨应该如何对待学生、运动员的胜负归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