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国际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采取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的形式积极应对。文章阐述了孔子学院的运作模式,分析了其发展两年多来对世界的影响和暴露出来的弊端,以及今后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孔子学院是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形式而创建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旨在进行汉语文化教育和交流,满足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和中国文化学习的需要.根据双方合作协议,中外合作方对孔子学院共治共享.近年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单方面停办了个别合作的孔子学院,西方少数学者和组织指责孔子学院违反了学术自由,这表现出他们对孔子学院的偏见.孔子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在不危害中国国家权益的前提下享有充分的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孔子学院要实现办学形式和筹资渠道的多元化,促进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孔子学院是以传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它在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目前主要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开展汉语教学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创办孔子学院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对教育国际交流的举措,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足音,使中外教育交流呈现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汉语国际教育推广的过程也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过程。孔子学院作为中华文化海外推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精神面貌与大国风范。以孔子学院为例,分析指出汉语国际教育视域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主要途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面临的现实困境以及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创新路径,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建设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孔教大学和孔子学院是中国近现代对外教育交流的重要媒介,二者的性质存在巨大差异,但均与孔子、汉语教学相关联。历史上的孔教大学是民族文化危机的产物,其对外教育交流活动扩大了儒学文化的影响。当今海外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适应了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需要。从孔教大学到孔子学院的办学演变表明:主权独立是平等开展对外教育交流的政治基础,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严重制约了中国对外教育交流与文化传播,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与经济持续发展是海外孔子学院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的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制度建设,应当通过设置受众研究、独立运行、质量监控、年度评价、师资投入、盈利投资以及多方参与等机制,加强与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配套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文件,制订《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等,有效推进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非联系的日益紧密,中国以文化元素促进中非关系交融的进程,孔子学院就是阐释中国文化最合适的一个载体。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的代表人,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也是中周国家软实力中的无价之宝。许多非洲国家热切希望更广泛地推广汉语教学,孔子学院在非洲的发展非常迅速。孔子学院的共建模式推动了中国高校与世界各国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孔子学院与所在高校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教育时讯     
2007年中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媒体:《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1.2007年1月1日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1.5亿农村学生受惠。2.中国已在海外建立200余所孔子学院。4月9日,孔子学院总部在京揭牌。3.亿万青少年参与阳光体  相似文献   

9.
试析孔子学院文化软实力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学院的文化软实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孔子学院对内促进传统文化兴起,对外构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因而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承传播中国文化;孔子学院通过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国文化事业,同时也对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孔子学院成立后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树立了积极温暖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院具有文化软实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孔子学院对内促进传统文化兴起,对外构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平台,因而孔子学院有利于传承传播中国文化;孔子学院通过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国文化事业,同时也对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有益探索;孔子学院成立后成为中国文化外交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上树立了积极温暖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汉语逐渐在国际上掀起热潮,成为在国外最受欢迎的一门学科。从2004年11月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开办以来,迄今已有88个国家和地区办起了约300所孔子学院和小规模的孔子堂……孔子学院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批量出口,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一个新现象。它标志着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迅速提升,世界各国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中国的文化需求急剧增长。而且中国的普通话已成为除英语之外,世界人口使用最多的第二种语言。欧洲、北美各国普遍开设汉语专业或《语文》课程,在美国稍具规模的学校都必设中文课,一是讲授中文,二是介绍中国文化。国际上掀起的这股中文热,足以证明汉语是一把打开世界大同之门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诞生以来,9年多的时间里,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民间外交的新生力量,在开展汉语教学、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结下了不少国际友人,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当代的中国.孔子学院已经成为中国民间外交不可忽视的力量,正在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孔子学院也存在着官方色彩浓、师资力量不够、管理制度不健全及教材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孔子学院也必然会在后续发展中克服自身及各种主客观问题的基础上,继续以其灵活性、多样性及可亲近的特点为中国民间外交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青海教育》2008,(4):61-61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曹国兴在欧亚教育论坛上表示,自2004年第一所海外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以来,目前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建立了190多所孔子学院(课堂),其中有115所已经开始招生。我们计划在2010年前在全世界建2500所孔子学院。  相似文献   

14.
法语联盟以推广法国语言和法语文化,促进中国与法语国家之间的文化、知识和艺术交流为使命。孔子学院致力于促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中国文化、交流合作、友好关系的了解与认识,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本文以济南法语联盟和布莱恩特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为实例,从办学条件、管理及教师团队、教育项目、文化活动、语言考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生活了73岁,却有40多年从事教育活动,培育了“弟子三干,贤人七十二”.创造了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教育的辉煌。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褒奖世界上对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目前.“孔学”方兴未艾,孔子学院达170多所,遍布世界,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他的教育思想。关于孔子的教育之道.想谈十点学习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推进中英两国伦理文化的学习与交流,探讨伦理规范教育与培养的有效方式,中国伦理学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与英国威尔士大学兰彼得孔子学院,于2007年9月10-12日在英国威尔士大学联合举行伦理学国际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国际     
《教育》2012,(1):15
全球104个国家建立孔子学院2011年11月8日,瑞士第一家孔子学院在日内瓦莱芒湖畔成立。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汉语释放出前所未有的魅力,"汉语热"热遍全球。截至2010年底,全球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已达到1亿。作为推广汉语教育与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从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在韩国成立以来,建设孔子学院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国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7所孔  相似文献   

18.
南非是我国推进对非战略关系的重要支点国家,中南人文交流是助力双边全面合作的民意基础.作为汉语推广及文化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化人文交流平台,孔子学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南非孔子学院广泛参与、推动中南两国教育合作,与中国问题研究形成文化推广网络并不断融入当地社区.孔子学院发展受中南合作关系及南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利弊并存.南非孔子学院须因地制宜,走多元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作文题】2009年11月25日,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正在圣地亚哥访问并出席2009年“世界语言大会暨联展”的中国汉字研究专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在当地孔子学院为海外中文教育工作者介绍汉字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学院是以教授汉语和介绍中国文化为目的的非营利教育机构,它满足了海外学习者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文化的迫切需求,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孔子学院的数量已经达到200所,遍布五大洲63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推广汉语的最重要载体。鉴于汉语国际推广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对孔子学院三年来的发展进行了一次系统全面的梳理,发现目前孔子学院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汉语基础课程不能满足国外学习者的职业需要,二者在衔接上的不对称表现在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本文就这方面问题提出对策,并展望海外汉语职业培训未来的发展,希望孔子学院成为未来中国职业技术培训开拓海外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