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却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俗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欲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与稍后的《三国演义》、《西游记》和清代的《红楼梦》并称为我国古典四大名著。《水浒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思想内涵独领风骚,并以其重要的美学价值而名重于世。  相似文献   

5.
林冲的魅力     
在中国小说的发展史上,《水浒传》有着重要的地位。就其艺术成就而言,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个性鲜明,特征突出。正如金圣叹所言:“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较之《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方面,《水浒传》成就更高,它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的过渡。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成功地刻画了林冲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情感特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下面拟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一、多层次的性格特征从艺术角度而言,小…  相似文献   

6.
从《红楼梦》到张恨水小说的中国通俗世情小说与《水浒传》到金庸小说的中国通俗武侠小说这两条中国小说长河各自都具有永不衰褐的艺术生命力.而从《红楼梦》到张恨水小说不仅形成一个不争的审美奇观,而且是座亟待开发的艺术丰矿;不仅形成一片璀璨的审美天地,而且是块常青不衰的艺术沃土;不仅是个巨大的艺术命题,而且是条永永不竭的艺术长河.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艺术的小说《水浒传》与作为影视艺术的电视剧《水浒传》,在对几个主要英雄人物的塑造上各有优劣得失之分。小说在对人物的心理、性格等的把握上比较成功,并达到了应有的深度;电视剧虽有高出小说的地方,但有时为了武打的热闹好看而缺乏对艺术分寸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8.
《镜花缘》作者身份及创作意旨的多元性、创作特征和文化价值三个方面,决定了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镜花缘》的思想艺术总体成就虽不及《红楼梦》、《水浒传》等书,但在不少方面有独到之处,是小说史上一部理想与现实结合,融知识性、奇幻性、趣味性于一体,具有较大创新意义的“别开生面”之作。  相似文献   

9.
认识到"水浒小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从《水浒传》诞生就已经开始,并围绕《水浒传》展开,一直相沿至今。但是,以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各部"水浒小说"思想与艺术上的创新,发现总结同题小说演变的规律性与特殊性,探讨母题的独特魅力,这一系统性的研究至今尚无人涉及。"水浒小说"研究一定会为当前的同题小说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论明清四大小说中死亡现象的审美差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清小说家把对生命价值的认识与追求融入小说文本中,使死亡现象变成建构小说艺术世界的重要基石。《三国演义》:死为不朽生崇高;《水浒传》:死为酣畅生愉悦;《金瓶梅》:死为纵欲生警示;《红楼梦》:死为无奈生怜悯。  相似文献   

11.
作为清代雍正年间突现的一部长篇世情小说,《姑妄言》自被发现以来就引发了学界的持续关注。值得注意的是,《姑妄言》在其小说文本之间还附有署名林钝翁的评点,这些评点对小说在情节结构的设定中所体现的艺术技巧多有详述,其中所体现的理论既有对金圣叹所批《水浒》及张竹坡所批《金瓶》的仿效,又有在此基础上的自觉创新,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洪吉童传》简析及与《水浒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吉童传》是朝鲜最早的国文小说,主要是反对嫡庶差别,反对贪官污吏,并有推翻封建王朝的思想。《洪吉童传》的创作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水浒传》的影响很大。两部作品都是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但由于两部作品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因而有许多不同点,主要是结构、写作方法、人物形象塑造及思想内容上的差异。作者许筠在《水浒传》的影响下创作了《洪吉童传》,但同时也自有创新之处。但从文学艺术成就上说,它与《水浒传》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0月“天下水浒论坛”会议讨论的问题有:毛主席对《水浒传》的理解和应用;《水浒传》版本、作者和成书背景;《水浒传》艺术成就及其源流;《水浒传》人物真实性及梁山遗迹、梁山遗址的开发问题;《水浒传》研究的新动向和对《水浒传》的贬抑。  相似文献   

14.
金本《水浒传》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明清时期传奇小说评点的最高峰,也将中国古代小说的评点之风推向高潮。金本《水浒传》自出版以来受到了不同时代读者的热烈追捧,不仅在国内风行三百余年之久,在国外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力。而究其能产生如此深远影响的原因,是与金本《水浒传》有利于传播的一系列特质密切相关的,即英雄《水浒传》的确立,金圣叹独特的个人特质及匠心独运之小说评点方式。  相似文献   

15.
高文波 《丹东师专学报》2009,11(1):73-79,110
在胡风的著述中很难发现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富于学理性的宏观批评。“中国古代文学”作为文学现象就整体而言没有进入胡风的批评视野。当然这不能否认他对少数作品的批评,尤其他对《红楼梦》《水浒传》的批评值得关注。这些批评意见有的确乎发人深省。有的则未必妥当。这些意见和看法隐含着胡风对世界文学经验的重视,既是其理论个性使然。又是“五四”时代精神对他的深刻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6.
在古小说版画中,《水浒》插图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杜堇作为明代中国版画发展进程中的先驱人物,作品《水浒人物全图》以洗炼传神的线条,生动地再现了原书人物风貌、故事情节,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郑伟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17-120
海明威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他提出的“冰山理论”独具一格,该理论在其著名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探讨该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海明威运用“冰山理论”创作这部小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和《水浒传》中虽然都塑造了武松这一形象,但二者具有很大差异。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致力于刻画他高大光辉的英雄。但在《金瓶梅》中武松不再是主角,作者无意凸显其好汉形象,在情节安排上亦对其英雄事迹做了大量删减。《金瓶梅》对《水浒传》中武松形象的重写,是立于创作主旨和时代精神的不同,顺应了小说表达主题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夏志清的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多从道德角度切入,诸如对《金瓶梅》性道德的批判,对《水浒》"行帮道德"的反思,对《红楼梦》爱情道德的解析,对《西游记》道德正当性的论述。从中外文学史及批评史来看,道德批评有其合理性,文学批评应当具有道德承载。夏志清对中国古典小说的道德批评是从西方人文主义道德出发的审美化批评,充满人道主义温情,其独特的理论来源和批评实践,丰富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批评理论。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的《水浒传》和《西厢记》评点蕴涵了深刻的解释学思想,他从批《西厢记》的“圣叹”文字中表明文学解释是一种“自我理解”行为,必然带有读者的理解视域.但在他那里,这种理解视域不是封闭的,而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维度中保持开放性.金圣叹对文学文本的理解超越了世俗的利害关系,上升为对人生意义、人类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