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系统,它涉及到符号对对象指称的真实意蕴。语言符号在反映人类认知视野中的客观世界,正是需要一种假借形式来表达和固化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结果。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论断仅从音义对应的层面来解释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在符号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下,这只能看成是语言符号本质反映的一个小小侧面,而非语言符号本质属性的全部,即,任意性学说无法完整传达出人对客观认识的真实意涵,完全否定了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是对语言符号建构过程中隐喻象似性这一根本特性和原则存在的严重忽视。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价值真理”概念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是与“事实真理”而是与“科学真理”对举的概念。在“事实”层面上,只存在“真实”概念,“价值真理”是建立在“价值实事”基础上的。价值真理就是认识对客观事物现象固有价值本质的揭示。由于价值是系统性存在,所以,它具有区别于科学真理的特指性特征。同一客体,对不同价值主体而言,可以得出“好得很”与“糟得很”这样对立的价值真理认识。但这种价值真理认识,必须建立在科学真理认识基础上,把握客体对主体真实的、本质的利益关系,否则,就没有价值真理可言。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弗莱的象征理论符号学解读应用于分析 The Sorro w of Love 一诗的尝试。全文从视觉、听觉两方面展开, 力求在指称事物与被指称事物之间建立联想———“符号”, 并通过众多 “符号” 的产生, 读出叶芝诗歌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对我们的进修和教学帮助很大。但在“真理”一章中,我们对“客观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等概念有一点看法,提出来和同志们一起讨论。一、不必用“客观真理”这个概念。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从这个定义不难看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产物,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如果没有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也就没有认识,也就没有真理。  相似文献   

5.
皮尔士的符号学理论对于重新理解与阐释“教育”概念的一些基本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由他的符号概念我们可以延伸出“教育是一种符号传递及生成的活动”这一本质认识,他对于“普遍范畴”的划分、符号的三重划分(符号三分)等理论还引导我们对“教育”概念的内涵、外延及概念内部的关系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帮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域打开对“教育”认识的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美国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学生在教师的认识指导下,能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极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真理。”在这种被称为“发现法”的概念中还指出:“为了使学习富有成效,在形成概念以及使用语言符号前必须要有一个探索的阶段。”在语文、数学等教学领域,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及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展开了有关探索研究和应用,富有成效。在音乐教学中,能否也为学生创设条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观察和思考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认知音乐,理解音乐,通过亲自去探…  相似文献   

7.
广松涉通过批判地析取马赫哲学“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提出了主体与对象整体性、函数性功能关联的“场”及人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符号是“共同主观性的意义形象”——“意义的所识”之命题。但马赫哲学在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然而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折衷主义.而其所谓关于“物”的“思想的缩约符号”(广松涉称其为与人的知觉及“对象的所与”相联系的“意义的所识”),因其失去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说明,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理解与把握。其实.这些关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性称谓,只不过是人们在实践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形成的人们关于对象世界的一种理性把握的思维形式或观念符号。  相似文献   

8.
符号由符号载体、符号的所指和符号解释者组成,这三者的关系构成了符号学的三个意义:形式意义、存在意义和实用意义。这三种意义分别对应着语言的言内意义、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通过比较同一符号在原文和译文中的意义,可以用符号学的意义理论来阐释不可译性的可能性以及导致不可译性的原因。由此可知翻译中形式对等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而功能对等就是翻译中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9.
弗雷格在区别语句之思想和指称的前提下认为语句的指称就是真值,并认为简单句和复合句的指称都是由其组成部分的指称决定的,而他的证明却非常牵强。罗素对包含摹状词之语句的分析说明语句中语词的指称并不能完全决定语句的指称。在自然语言中,用真假值相同的简单句对复合句的组成部分进行替换不改变原句的真假这其实只是某些逻辑学家的一厢情愿。维特根斯坦曾经对弗雷格所讲的“真值”概念直接提出过批评。本文认为:语句的指称就是维氏所讲的事实,而事实又表现为各种各样不同的关系。语句的指称和语词的指称一样同属于对象世界,而真值只不过是人们对语句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判定。  相似文献   

10.
鲁慧雪 《英语广场》2023,(33):11-14
《中庸》是儒家经典,是被翻译和诠释最多的儒家典籍之一,对中国的思想史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天”是《中庸》中的核心概念词,也是中国哲学、宗教等领域非常重要的概念。本文在社会符号学翻译观的指导下,选取华人译者辜鸿铭的译本,从语言意义中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等三个方面出发,研究其在《中庸》中的核心概念词“天”的英译,探索社会符号学翻译理论对中国儒家经典翻译的指导作用,以丰富儒家经典的翻译研究,更好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岩画是联结概念和视觉形象的、能所统一的视觉语言符号系统。就能所关系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里基本上存在着肖似、意象和抽象三种符号类型。包含着明确具体的指称关系、摹态关系的属于肖似符号,主要包含着表现关系的是意象符号,而指称或表现的对象是人的精神领域的则是抽象符号。贺兰山岩画里肖似符号的大量存在,使人类对外部世界的单个个体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细致的了解和把握。而意象符号尤其是抽象符号的并存,特别是它们与各种肖似符号的组合运用,最大限度地突破了象形贺兰山岩画在形象和时空上的限制,增强了它的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2.
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皮尔斯在“普遍范畴”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符号的三个“三分法”等符号学理论观点.通过对皮尔斯符号学理论思想的语言学阐释,得出结论:我们只有建立以词语为中心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认识具体话语情境转化为词语意义的语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作为符号都是具有指称性的,指称性决定了语词的区别。一个词与另一个词含义不同,因为它指向不同的事物、事理、事情,没有这种指称性,就没有语言。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的艺术运用,同样具有指称性,正是这种指称性,使文学语言成为唤醒形象的媒介。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写作学的非经典概念 科学概念,一般被认为是“事实的最具体的反映”,因它具有高度的逻辑精确性,似乎各学科都可以凭藉概念构造出足够清晰的关于对象客体的理论“视影”来。此外,概念本身还意味着研究主体的观点、态度、方法及境界。如果说写作学正是由此才获得其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的一切对象都很多属性,那些仅属于某一类对象,并且又能把这些对象和其他对象区别开的属性,叫本质属性.如人类的性别就是本质属性,性别可以把人类分成两类,男性和女性,而身高、体重,就属于人的个性,属非本质属性.抽象思维,就是在我门头脑中,把事物的非本质属性抛在一边,而抽出其本质司性,从而形成概念.所以,抽象是形成数学概念关键性的一步.抽象是建立在大量的事实和科学的基础上的.从表面上看,抽象和客观事实距离虽然远了,但是这并不是离开了真理,而是更接近真理,因为经过抽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牲的界限就更加清晰了,这样对事物的认识便跃进到理性阶段.概括思维,就是在人的头脑中,把个别事物的本质属性,推及为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这个过程,也就是思维由个别通向一般的过程.抽象与概括是相互联系着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数学中的任何一个数字、一种符号、一个算  相似文献   

16.
许多词语的形成,都是人们对自然、社会现象认识的结果。由于认识的偏差,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含义是与事实大相径庭的,这就形成了词语的“冤案”。尽管后来人们的认识水平提高了,但是,由于司空见惯,人们仍然沿用它,不以为非。这里不妨举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17.
价值与真理的有用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的本质只能是客体对于主体有用 ,而不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认识、价值判断。真理的本质只能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如实即符合实际 ,而不能是真理对于主体有用。对于一事物的全部真理性认识可以相对地区分为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价值真理不等于真理的有用性价值性 ,它们在反映对象和具体内容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相似文献   

18.
在高考政治复习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理性认识、真理、科学理论”概念的界定及其内涵外延不甚明了,在理解上存在一些误区,很难适应高考政治“思维角度多向化”的要求,现对此误区略谈浅见.误区之一:认为“理性认识都是真理”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片面和外部联系的反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研究史表明,不同的科学都曾力图解决语言的问题.首先是语言学——完全用来研究语言的一门科学.从古希腊时代起,语言就处在哲学思想的视野之内,哲学家们出于研究形而上学、认识论和逻辑的需要,专门论述了语言的意义和指称问题.柏拉图从语言的意义就是其指称的观点出发,得出了他的理念实在论;亚里斯多德则由分析名词与动词及形容词的关系,进而区分了实体与偶性;而亚里斯多德以后的学者则将对语言的研究从哲学思想内部划分出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乔治亚斯称之为“语言的艺术”.在十九至二十世纪,根据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符号学这些知识领域自身独立的程度,它们中的每一种不仅表示出对语言的一定兴趣,而且往往希望单独能够认识并解释语言的纵深规律.由于出发点不同和认为某种科学方法具有认识特权而形成的这种对立,我们至今也可以见到.例如,雷柯夫把语言学解释成“认识语言学”,而韩礼德认为语言学应该是“系统语言学”,莫里斯把语言学看作为“实用符号学”,齐夫则认为语言学应是“数理语言学”而查德却视语言学为“模糊语言学”.  相似文献   

20.
卡尔·比勒的语言符号观集中体现在其语言工具论模式中.他在对语言功能进行区分的同时,定义了三种不同功能的语言符号。皮尔斯符号学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对符号的分类,根据符号与指称对象的关系提出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符号。两者都肯定了符号功能及主体人在符号意义诠释中的不可缺少性.但比勒研究重点仅是语言符号,而皮尔斯则对整个世界中各种符号现象作出研究.更具全面性与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