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心理学知道,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问题,教学的核心就是解决问题。一、在学生有疑处设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抓住学生心理,适当地设置目标,选择好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及时反馈学生信息。例如在学习燃烧条件时,  相似文献   

2.
创设一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情境。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的学习,是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教学的任务应是创设问题,教学的艺术就是解决问题的艺术。教师应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设疑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立“疑”、设“障”,把课堂教学组织成:设疑一质疑一释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的起点,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有利于学生在情境中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进而验证问题。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来创设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想像,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数学思考,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体验和感悟,最终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技能,但如何提问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深入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各种策略来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他们的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起他们的需要,因需要引起他们的积极思考,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地在问中学,在学中问。  相似文献   

5.
徐伟飞 《成才之路》2014,(13):83-83
在语文教学中,创设语文阅读情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研究情境创设与思维激活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语文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地设问置疑,创设合适的情境,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极为重要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 ,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如何运用“问题解决”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下面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创设情境 ,激发疑问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问的开始 ,有疑问才有问题 ,有问题才能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因此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知识背景中 ,敢疑敢问 ,不盲目地依赖课本现成答案 ,积极思维 ,进而发现新问题、新关系 ,提出有创新意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吃透教材,把握住重难点、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在思考的转折点设问,在探求规律中设问,创设有利学生展开思维和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宽松环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地分析、推理、讨论并达到共识,从而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新的知识。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笔者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些个人心得:  相似文献   

8.
宋代哲学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设置教学问题,要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和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探索求知的欲望。设疑之于教学,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预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本文就谈谈如何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设置问题情境的策略1.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设置问题情境。知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王小蓉 《新疆教育》2011,(12):31-32
[摘要]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在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有意识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解决问题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做好学生的引导人。问题情境的设置应该是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过程,不断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中,最终获取新知识。  相似文献   

11.
问题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课堂教学中,设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有效的设问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提供给学生适当的研究性问题,以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一种教学方法. 为此,教师在课前应该认真备课,精心设计好在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充分考虑到每一个问题和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问题时,应从角度、难度、梯度、广度和密度等方面启迪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2.
朱顺华 《黑河教育》2013,(11):50-5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_{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参与,可以诱发学生的情感,增强他们的认知体验,促进课堂有效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什么是有效的教学隋境?笔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情境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数学材料和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数学能力;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当促进课堂的生成,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地学习。因此,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针对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设置情境,设置情境后应该达到什么教学目标,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突出数学的本质特征,实现情境创设的实效性和课堂生成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一堂课学生学习效果怎样 ,直接受其思维的左右。思维积极、灵活与思维冷漠、呆板所产生的学习效果有很大差距。创设问题情境是调动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 ,古人云 :“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也是这个道理。创设问题情境 ,就是通过提问启发学生思维 ,以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 ,使他们带着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规律、发现新问题。思想品德课故事性强 ,道理性强 ,思想品德课教师该怎样创设问题情境 ,把枯燥的道理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状态下理解呢 ?下面归纳几种常用有关思品课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供教师们参考。一…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课程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首先要发现问题。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本文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提出教学设计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遵循的几种基本原则,并列举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常用的一些创设问题情境方法,对教师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教学实例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问 题情境的三种创设途径。认为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 效创设,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学生 的数学实际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邹丽华 《新疆教育》2013,(12):54-55
语文教学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教学辅助设备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也可以通过对比创设情境。但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心理、结合教学目标、把握时机和双向性。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进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1.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问题的探索之中。宋朝的朱熹曾说过:“学贵善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所以教师适时的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如在让学生调查各商场的有奖销售与打折销售后,请他们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然后思考:买一定数额的商品,选择哪种方式比较适合?然后进  相似文献   

18.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问题情境教学的关键是要创设恰当的情境、准确设置有层次的问题以及教师精心的引导;通过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激起学生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再通过准确设置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为知识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最后,在教师精心的引导下,把学生成功地引向知识海洋的彼岸。  相似文献   

1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学生求学的动力,是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贯穿于教学的始末,起着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引导探究的重要作用。新课程对问题情境的创设更为关注,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与理念。这对传统教学简单的问与答式教学提出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比较设置、系列设疑、多角度设疑,提出关键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激励,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