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以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为目标。随着音乐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如何协调高师音乐学生"多能"与"一专"的关系已经成为音乐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中"多能"与"一专"争论的现状,从高师音乐学生的独特视角出发,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认真分析,并着重就音乐学生正确处理这一关系进行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阶段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综合英语"从传统向多媒体网络模式转型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提出了解决网络多媒体环境下英语精读课程教学问题的对策,以期为英语专业"综合英语"精读课程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教育发展特点中探索语文学科与网络信息技术的整合,介绍了"网络语文"教学产生的背景及其操作策略,从宏观中阐述"网络语文"教学的作用,以期构建"网络语文"教学的操作模式,推动"网络语文"教学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实践的真理"是对事物的"掌握",是融入实践意识的能动认识。音乐理论教学不仅属于认知的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属于"行为"的范畴。从音乐的起源、音乐基础理论载体在实践中的应用、对音乐基础理论教学的实践性思考几个方面论述了音乐基础理论的实践性:音乐理论教学过程不仅是把音乐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理性的追求,更作为一种音乐实践行动。  相似文献   

5.
赵秀荣 《成才之路》2010,(21):40-41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音乐教育改革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一个"新"字。"新"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音乐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如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研究和努力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6.
刘洋 《考试周刊》2012,(43):187-187
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一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呢?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1.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器乐教学是学生参与实践、创造的重要手段。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曾精辟地指出:"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学生在演奏中学习和感受音乐,既培养了音乐表现能力,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在新课程的指导下,音乐教师们对器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器乐进课堂教学的研究。由此,探讨器乐教学的论文也渐渐增多。  相似文献   

8.
王肖静 《考试周刊》2011,(16):221-22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音乐课程划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这种以模块形式出现的课程,在高中尚属首次。为了体现新的课程标准,落实选修内容,上好每一节音乐课,我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以下几点是我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由音乐课程的自身学科特点所决定的。罗丹说"艺术就是情感"。音乐美,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任晓彬  陈小红 《考试周刊》2011,(79):232-232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10.
孙静秋 《丽水学院学报》2011,33(4):101-103,108
打破传统教学规律,依据没有失败定律的"母语教学规律"独创的"铃木母语教学法",已成功运用于音乐及数学等诸多科目中。从"铃木母语教学法"的形成,并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将其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通过一些实例阐述了将这一理念运用于音乐启蒙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真实、质朴、和谐"的原生态课堂是自然生成的,是一种富有生命力的美。从音乐课堂要真不要假、音乐课堂应实不应虚、音乐课堂宜简不宜繁三个方面,对音乐"原生态"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信息化时代网络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文章在借鉴音乐传播学和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网络潜音乐教育"概念,对其内涵和模式给予分析和归纳。通过实证研究证明网络自主学习对传统中小学音乐教学具有补充和促进作用,对其不足给予关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的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听",离开了"听",音乐就是无水之源;离开了"听",音乐教学就无法实施。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乐曲时,常常会得到无法言喻的感动。这种对音乐的感受并不是通过教授而获得的,而是聆听者自己的情绪反映。这种情绪体验更直接、更能引起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确实是不能"教"的。所以,音乐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学会如何"听"音乐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14.
谢莉 《考试周刊》2010,(26):225-226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音乐教学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的教材突破了传统教材的框架模式,突出以审美为核心,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观。高中生是一个年龄接近成人且思维异常活跃的群体,对音乐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追求。音乐教师应该敢于摒弃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大胆改革创新,采用新鲜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以来,"欣赏"被列入"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其外延扩大了。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见,欣赏教学依然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从审美的角度把握教学活动,并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学校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热门课题和必然趋势。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其审美意义,如何优化音乐的审美效应,则是一拯待解决的实际。那在审美教学认为,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因此,普通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学生健康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音乐教学的改革思考,应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7.
蒋小玲 《考试周刊》2010,(48):207-208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到的基本理念之八——"弘扬民族音乐"明确说明:"应将我国各族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堂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戏曲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相似文献   

19.
传统意义的音乐教学通常是指课堂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充分运用,音乐学习方式发生了创新和变革。音乐教学内涵也从单一的课堂教学扩大到在课外对学生音乐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指导,网络技术的有机渗透,使音乐教学更具有开放性与延伸性.为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从教学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等,巧妙运用网络技术,优化音乐教学呢?一、有机运用网络技术,增强音乐教学的开放性"把网络技术引进课堂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20.
陈璞 《科学教育》2005,11(6):49-50
随着一个崭新的数字化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可以说是给教育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网络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也启发着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崭新的思路来思考、改革和发展音乐教育.音乐教学与网络环境的融合成为广大音乐教师普遍关注的热点。在当前形势下,找到音乐教学与网络环境的有效结合点,将精心设计的教法融入到课程之中将是可行的方法,具体可以从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方法的改是、学习方式的革新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