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文阁  滑辉  袁梅 《内江科技》2011,32(4):150+104-150,104
渤南油田义80块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控制和水驱动用程度低、目前地层压降大,已经严重影响到油藏的开发效果,在精细地质研究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以完善注采井网为主的开发调整。调整后,义80块的开发效果明显提升,储量控制程度及水驱储量明显增加,区块整体产量得到提高,递减减缓。  相似文献   

2.
梁颖 《内江科技》2008,29(4):108-109
广利油田莱38断块构造简单,由于油水井腐蚀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储量损失严重且控制程度变差。针对以上问题,运用数值模拟等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通过在剩余油富集区采取新钻井以及大修等措施实施注采井网二次完善调整方案,恢复了水驱储量,提高了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王文玲 《内江科技》2008,29(2):129-129
史100断块沙三段油藏为一深层异常高压低渗岩性油藏,开发中因油水井井况恶化导致注采井网不完善,加上注采井距较大,储量的控制和动用程度低,严重制约了油藏潜力的发挥。通过井网加密与综合调整,史100断块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日产油量由94t/d上升到258t/d,为同类油藏的调整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江红 《内江科技》2004,25(4):65-65
本文论述了通61-王3断块区如何完善注采井网改善水驱效果的潜力,层问动用不均衡的潜力.提 出通过大修、更新,完善层系井网,加强多向注水,改善水驱方向等手段,以达到提高断块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曹晓静  刘华  曹修恒 《内江科技》2011,32(8):134-134
通过储层连通性及油水分布关系研究,搞清地层对比关系,建立该区地层层序标准对比剖面和油水层连通图,结合精细三维地震解释,在断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理清构造格局,通过沉积微相研究弄清储层展布规律。通过油水层井间对应关系研究情况部署部分调整井,利用新、老井建立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完善研究区注采关系,提高研究区储量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提高开发水平。对油田稳产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徽  盖玉叶  范荣菊 《内江科技》2010,31(4):98-98,36
飞雁滩于2010年11月注聚,2006年9月进入后续水驱:目前平面矛盾突出,局部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动用程度低,且地层能量水平坻,单井液量低:通过合理注采比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综合应用热油藏工程方法,采取了局部完善注采井网、调剖、增注、分注等综合治理措施,在生产实践中取得明显效果,有效控制产量递减,改善了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燕 《内江科技》2018,(2):73-74
复杂断块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断层影响无法部署面积井网开发,油水井连线往往与断层走向平行,导致油井单向受效,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开发井网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水驱效果较差、地层能量下降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受到历史零散挖潜的影响,注采井网和剩余油情况在平面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胜坨油田坨30断块的历史开发状况进行分析,提高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断块油藏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8.
以水驱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停产停注井引起的注采井网失控的原因研究,掌握注采井网失控单元的基本状况及特征,分析储量失控单元的形成原因,提出治理失控单元的措施方向,为提高已开发单元储量的动用质量、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张秀民 《内江科技》2006,27(3):136-136
王102断块是开发15年之久的逆牵引背斜构造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本文介绍了王102断块基本概况,分析了断决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下步的重点措施是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沙一段注采井网,恢复地层能量,提高油井单产液量;沙二段增加注水井点,改变液流方向。  相似文献   

10.
明6块受井况恶化等因素影响,区块开发效果明显变差。为改善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本文开展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以及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制定不同构造特点及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改进和完善适应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及精细注水开发技术。通过井网优化恢复、层间精细调整、层内有效挖潜,改善水驱效果,自然递减得到有效的控制,实现稳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明6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效果,明确了以提高水驱程度,有效控制自然递减为目标,探索极复杂断块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注水开发技术,开展了以极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研究为突破点的油藏精细描述、剩余油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和制定了不同构造、开发特点的调整治理技术政策,建立适应明6块高含水期注采井网优化技术、精细注水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12.
郑阁  杨东兴 《内江科技》2010,31(2):91-92
油砂山油藏Ⅴ-Ⅵ断块油水同层多,面积小,分布分散以及注采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区块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地层能量亏空严重,油藏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油藏高度低。针对一系列开发出现的问题,本文通过动态分析方法来研究Ⅴ-Ⅵ断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弄清断块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然后进行井网论证与部署,完善其注采关系,并进行预测,为下步提高开采速度和产量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3.
在储层精细认识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物质平衡法,结合生产动态特征对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搞清了剩余油在平面、纵向的分布规律。认为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水驱油田的开发效果。注采井网完善的地区水驱效果好,采出程度高;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水驱效果差。实践证明,剩余油分布规律是合理可信的,对类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胜利油田永3典型断块油藏为例,叙述了半封闭型断块油藏的中高含水期油田井网形式优化以及后期的合理注采方式研究。在精细油藏描述的基础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半封闭型断块不同形式断块的井网形式和注采形式,是优劣较为直观的好方法。通过对半封闭型式的井网形式与注采方式进行优化,分析了不同形式的井网形式与注采方式下的面积波及效率、采收率、累计产油量、含水率等数值模拟结果,针对半封闭型断块提出了最优化的井网形式以及注采方式,为油田今后生产提供最为有利的理论及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断块油藏在胜利油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缺乏较大新区投入的情况下,如何大幅度提高老区采收率、保持剩余可采储量保有量的规模,成为胜利断块油藏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在断块油藏目前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后,针对存在的局部构造认识不清、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通过开展构造认识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及时实施层系细分重组、井网完善、水平井调整、重组断裂系统等开发调整,实现断块油藏在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6.
卫133块区域构造位置处于东濮凹陷卫城油田中段西部,为一菱形断块区,为构造复杂带,储量动用不充分,通过对地层精细对比和构造精细解释,同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进一步落实构造,提供钻探目标,增加新的可动用储量,以达到增加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了王58断块注水开发效果。采用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全面提升了断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8.
张红梅 《内江科技》2004,25(4):49-49
本文论述了进一步提高断块开发水平,通过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河74断块低渗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总结了卫城油田卫22低渗复杂断块油藏,强化地质基础研究、滚动扩边、调整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及行之有效的地质对策、生产措施和工艺手段,并介绍了高含水递减期油藏开发由油藏生产管理向油藏开发经营管理转变的主要做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20.
K622断块位于孤岛披覆构造的西翼,孤西断层的下降盘,由渤南洼陷向孤岛凸起逐步抬升的垦西斜坡带的中部。K622断块属常压、高渗透、低粘度、中-高凝固点、中产、中溶解气构造-岩性复合油藏。K622块于1998年4月投入开发,2000年12月转入注水开发阶段,截止到目前累计产油41.78万吨,采出程度达到20%,采油速度1%,地层压力16.8MPa。目前已进入含水上升阶段,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逐渐加大,而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层能量下降快、油井结蜡严重是制约油田开发的主要原因。本次选择K622断块开展研究分析,提出完善井网、提高水驱动用程度、以进一步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