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是地域性、竞技性、节庆性、艺术性、休闲娱乐性、宗教关联性。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趋势是:强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性,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借助传媒功能,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将得到大力推广进入各级学校,将获得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的交流与融合;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将进一步得到开发和利用,将走向社会化、产业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的研究,阐述其特征与功能。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源于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军事活动、闲暇生活、英雄和祖先的崇拜等;其主要特征是地域性、传统性、民族性、整合性与文化亲和性;主要功能是政治、经济、教育、竞技、健身、娱乐、社交等。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综述和数量统计方法,归纳了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同时从2003~2007年新疆各地、州市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情况入手,探讨了北疆、南疆和东疆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区域特征,以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区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以广西农村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为切入点,对其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的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农村社区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增强居民的身体素质,而且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利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引导农村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以民族节日为契机,举行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活动内容的节日盛会;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为内容,建立农村社区文化社团等,以此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  相似文献   

5.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地域文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云南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造就了绚丽多彩、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除了具有民族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共同特征以外,还呈多样性、自然性、民间性、亲和性的地域文化特征。研究这些特征既是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认识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族人民悠久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农业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并逐渐形成自身的特征。鉴古观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新的社会文化选择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体多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体育文化复兴的角度,分析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一体多元的文化特征.认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儒、道等传统文化母体及主体封闭的地理环境影响,形成了主静尚柔、追求和谐的一体特性;在静柔的整体特性中又"和而不同",呈现出"多元"特点.表现为:兵、墨文化以及少数民族的粗犷文化与边缘开放的地理环境,使部分传统体育文化形成勇猛刚健、旷迭放逸、强调竞争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原始宗教与巫文化的影响,具有图腾崇拜、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杨大宁 《精武》2013,(24):138-138,140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现状进行探究,找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泺现状,分析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特征和影响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闫艺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5):1-4,10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对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校体育教育”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传承的最佳路径;“社会市场化”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发展的主要路径;“全民健身”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自然选择;“城市旅游景点式”发展模式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传承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最佳方式;“民俗节庆式”发展模式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式;“民运会”发展模式是保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成制度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和体育运动功能,千百年来一直在少数民族中广泛流传.然而与竞技体育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在漫长的岁月中却主要在本民族内部以自娱自乐的形式发展,产生的经济效益微乎其微,竞技体育运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却令世人振奋.  相似文献   

1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发展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所具备的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使其对于乡村和谐社会的构建,特别是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坚持文化交流,但要特别注意采取各种必要措施,以保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黄传兵 《浙江体育科学》2006,28(6):24-26,38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她与少数民族人民生活的社会历史状况相适应。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举办、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特色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以及当地传统节日庆典活动的召开为契机,寻找适合自身良性发展的健康之路。  相似文献   

13.
蹴球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瑰宝,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之一。通过对蹴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蹴球运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而且趣味性、娱乐性强;蹴球运动不但可以丰富教学资源,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说明民族传统体育蹴球运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推广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那达慕”是勤劳勇敢的蒙古民族人民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传承至今的娱乐、体育、文化相结合的盛会。新疆蒙古族聚居的博尔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将“那达慕”进行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并成为盛大的民族节日,每年定期开展。如今大会在开设原有骑马、射箭、摔跤三项技艺的基础上增设了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吸引更多民族参与,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和发展的特殊载体。  相似文献   

15.
西北少数民族群众传统体育活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芦平生  陈玉玲 《体育科学》2004,24(8):13-16,29
地缘关系、经济方式、民族文化与传承方式、管理方法、融资渠道为西北少数民族群众传统体育活动构建了支撑平台和运行环境;扩大民族文化交流,弘扬民族精神,提高传统体育技艺是西北少数民族群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重视区域因素,加强民族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少数民族群众最终演化参与的直接诱因,宗教因素的吸纳是促使少数民族群众参与的载体;体育媒体的宣传与引导能有效触发参与的思维共振和行为互动;政府行为占主导、自发参与低.地缘经济式活动场所,民族节日的时间安排,根植于现实经济水平的实物消费,民族风情浓郁的活动项目是参与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6.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综合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广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些项目已作为旅游项目开发供游客欣赏,还有许多具有旅游价值的项目有待开发。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从体育学、经济学、旅游学的角度对广西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经营管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广西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押加"运动是藏族人民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该运动对头、颈、脊椎、腰背及四肢都有一定的健身意义;对心肺功能有较强促进作用。是进行快乐体育以及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好教材,是娱乐与健身的好方法。积极推广该运动对发展少数民族体育运动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运用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四川汶川地震后少数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对恢复和开展传统体育活动、促进和提高大众民族凝聚力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认为:震后大众对政府积极组织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给予了较高的认可度;震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影响因素为群体凝聚力、文化认知、文化传承和政府组织职能4个因子;震后开展传统体育活动,对于增强大众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本文从现阶段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化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构建的影响及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汉生 《体育学刊》2011,18(4):122-126
云南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产生并发展于传统节日、宗教、婚俗、丧葬等活动中。在这些活动中,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历史传承性、多样性、地域性等特点。这些特征,使其能够与现代体育相互融合,并朝着旅游业和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要深层次挖掘少数民族体育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产业化的发展途径,来保障民族精神的永续传承,为现代社会背景下多元民族文化共存和发展寻找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