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启迪和滋养着孩子的童年,指引和督促着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影响孩子的一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教育家陈鹤琴就在《怎样做父母》一文中指出,人们是要在做父母之前先学习抚养、教育子女的知识的,也就是说如同孩子需要教育一样,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胜任的,父母应该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为人父母。  相似文献   

2.
孩子是幸福的,因为他们还有童年。作为家长,教育孩子怎样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是非常重大的任务。而让孩子每天写日记,可以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文字能力,更关键的是可以让孩子发现世界、发现内心,充实自己的童年,让童年过得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幸福·童年     
万小龙 《海南教育》2014,(20):70-70
喜欢这样一句话:"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天天面对的学生——孩子。他们的童年幸福吗?童年的幸福又指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童年?"什么是童年的幸福?"我的理解是孩子的自我感知趋向和谐,精神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庭教育中有很多人以为只要当了家长就能教育得了孩子,孩子的成长成才成功很大程度上还是和孩子自身有关系,其实这是最错误的认知和想法,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育子方法,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须。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不同,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不同。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个家长都想得到最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但无论哪一种,我感觉只要家长能有足够的耐心,能多从孩子的视觉和孩子进行  相似文献   

5.
《中华家教》2012,(2):6-12
有人曾经笑言,家长是一种职业,它不经过考核就可以上岗,而且永远不会因为考核不合格而下岗。为人父母如果仅仅是把孩子养大,那只是类似于动物的与生俱来的本能。而在现代社会。要把孩子养好,家长就必须进行学习了——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孩子的阶段性发展特点,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6.
童年生活给人的影响关键而深远,不少心理问题都能从中找出症结。宝宝日后是自卑忧郁还是乐观自信,和童年生活不无关系。家长们都担心自己的孩子有过于自卑的情结,这期我们就来谈谈孩子的自卑心理,以及如何帮孩子自幼就建立起积极自信的健康性格。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骑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家长,家长对我说:"老师,请您帮我教育教育我家孩子,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沟通,孩子压根不和我交流,我说什么她都不听,孩子自己说他就听老师的。平时我只要一说她,她就烦我,就乱摔东西,气得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听了家长喋喋的话语,我答应了她的请求。  相似文献   

8.
吴凤岗教授曾指出:每位家长都来自儿童世界,都有自己的童年生活。然而今天的生活充塞了家长的头脑,使家长在心理上保存的儿童天地越来越狭小,结果就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大人越来越不理解孩子;对自己童年所熟悉的一切,今天却变得生疏起来;新的世界、新的思想、新的情趣、新的生活习惯、新的社交需求等,代替了童年时期的一切。当然,家长们脱离了儿童世界,也就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其实,家长要理解儿童,就必须走进儿  相似文献   

9.
幸福·童年     
正喜欢这样一句话:"幸福是一缕花香。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只需微风轻轻吹动,便能散发出悠悠的、让人陶醉的芳香。"从事小学教育20多年,没有认真思考过自己天天面对的学生——孩子。他们的童年幸福吗?童年的幸福又指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童年?"什么是童年的幸福?"我的理解是孩子的自我感知趋向和谐,精神得到和谐发展的一种生活状态。孩子的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是有感觉的、有思想  相似文献   

10.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4,(14):57-57
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现代家庭,一般为人父母都能自觉地关注孩子的成长,希望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孩子学习、生活以尽可能的帮助和指导。欣赏教育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然有很多父母对这个教育方法不甚了解。尤其是唠叨的家长,更是很难做到欣赏自己的孩子。你如果欣赏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让你越来越愿意欣赏。下面结合多年的幼教生涯及养育孩子的经验,谈谈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人才竞争极其激烈,人们已经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使得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比别人学到的知识多,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纷纷把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教给孩子,使得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扼杀了孩子快乐的童年。本文就当今社会普遍出现的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从多个角度对该问题进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不少家长感觉学前儿童普遍存在任性、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不良行为,是我们家长在处理问题上存在的弊端。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有的家长是虚荣心在作怪,认为别人家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就应该有;有的是家长思想意识不对,认为都是一个宝贝孙子,样样事情都包办代替。孩子整天享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剥夺了孩子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优裕的生活环境纵容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我们的这份"爱心"让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的"爱心"对孩子的成长是一剂"毒药",让我们的孩子变得越来越贪心。自私、孤僻、急躁、不依不饶等不良性格也就随之助长。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做,才能预防这些不良性格的养成呢?我觉得:家长朋友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善于运用延迟满足,让我们的孩子在延迟满足中学会等待、学会忍耐、学会抗挫,以此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相似文献   

13.
张晶煜 《时代教育》2010,(9):232-232
每到放假,孩子们总是兴奋不已,因为他们终于从高负荷的学习中解放出来了,可以尽情享受自己的个人空间了。而家长呢?往往叫苦不迭,觉得孩子不听话,不知道利用假期的时间来丰富、提升自己。面对这"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场面,笔者想到了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应该处处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与楷模;时时不忘教育与引领,让孩子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教育的有心人,就能培育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14.
融立 《家长》2013,(Z1):46-47
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需求不同,幸福的感觉也就不一样。在家长眼里,现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家里的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非常幸福。回想自己的童年,吃穿玩都无法与现在的孩子相比,还得帮父母下地干活儿,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简直到了天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咨询中,我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案例:孩子不快乐,幸福感非常低,甚至有的  相似文献   

15.
新学期开始已有段时间,面对刚开学时家长与学生费尽心思"扑"回来的教辅书,由于缺少针对性,恐怕很多家长和学生也只能望书兴叹了。教辅书和习题集对中小学生的学习到底能有多大帮助?有的家长认为,自己花那么多钱和精力给孩子选教辅,孩子的学习成绩必须上去。而有些家长买书就只是买个安心,至于孩子如何用,怎么用,就根本不去关心了。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 《湖南教育》2014,(11):58-58
尽管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禁止择校,但家长们煞费苦心乃至不择手段地为孩子选个好学校,让"择校热"多年来依然持续升温。不少家长认定,只要孩子进了一所好学校乃至名校,孩子的前途就有希望了。我不止一次听家长对我说:"学校教育实在是太重要啦!"每次我都这样回答:"学校教育当然重要,但无论多么重要,它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补充。"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为人父母,我们要跟随孩子经历他的童年,于是,便有了机会再次想起自己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对话。在我们的童年里,有开心,也有伤心;有被爱的感受,也有被伤害的感受,这些都很正常。也许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在孩子的童年里疗愈自己的伤,让自己再一次走上心智成熟之旅,同时把自己童年里的快乐分享给孩子,形成家族中很多美好记忆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很多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问题行为都源于童年时期。就某一方面说,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那么将给其未来的发展造成许多障碍。这个道理很多家长也懂,也都从自己经历中体会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很小时就给他订家规,以使孩子从小就明白是非曲直,以免误入歧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中的规则教育存在一些误区。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简单分析,以帮助家长给孩子设立正确的规则。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孩子只有一个童年在一个有关教育的座谈会上,一些父母在谈论“儿童权利”这一问题时心情十分复杂:从理性上讲,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各种权利完全是正确的,但又担心一旦把权利还给了孩子,子女不再接受自己的教育怎么办,因为他们毕竟是孩子。家长们的忧心不无道理,这倒不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缺乏信心,而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对生活的体验。仔细想想也不难发现,许多家长在谈论上述担忧时,其实也就找到了自己与孩子沟通的理由和办法。正像许多父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孩子都是平凡的,却很少有家长会把培养一个平凡的孩子作为自己的教育目标。书店里铺天盖地的“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从一个侧面投射了为人父母的心思。家里有的本是一个平凡的孩子,身为孩子的教育者,究竟该怎样给孩子定位,给自己的教育目标、教育手段定位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