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精致管理提升学校品位在备课管理上,我们在强化教师初备和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主备试教这一环节,要求各备课组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要严格遵循"个人初备——主备试教——集体听课——评课复备"的新模式开展活动,围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主备试教以“互助、互动、互启”的方式,克服了传统集体备课方式无课后研讨的弊端,使“教什么”和“怎么教”不仅贯穿于课前主备、课堂实践之中,而且与课后研讨很好地融合了起来,教学反思成了教师日常的教学习惯。本文结合具体案例,从以研促教、发展学生、提高教师等方面对主备试教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不容置疑,一名合格的高中物理教师上好课、提高课堂效率的先决条件首先是备好课.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无法跟上课改的要求.如今,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的集体备课方式已成为了备课的主旋律.本文浅谈笔者对高中物理集体备课策略的看法.一、搞好集体备课的前奏——个人初备集体备课之前,每位教师首先应事先备好课,以便在集体备课时提出个人的观点、看法、疑问.个人初备,应做好以下几  相似文献   

4.
修订后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教学建议”中,倡导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为了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这一“教学建议”,各学校都要求教研组、年级组按学科进行集体备课,可是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出现了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一是本该是一个学科组集体备的课,变成了主备人一个人的备课,学科组成员共用主备人的教案,省去了集体研讨的环节;二是本该是按学科系统内在联系的章节、单元来集体研讨的备课提纲,变成了由每一个教师分摊备一个星期或一个月的课时量,然后大家共用教案.这些现象都是对集体备课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教学而言也是如此,备课就是"预",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英语教师尤其需要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以前大多是孤军奋战,教师自己备课,而现在很多学校都推行集体备课,由同年级的教师一起研讨教学方法和过程,效果十分不错。本文具体分析初中英语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一、集体备课的优势1.减轻教师负担,实现备课的高效性举例来说,对于某节课的备课,如果个体备课,单兵作战,则  相似文献   

6.
过硬的教学功底,轻负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个教师永远的追求。本学期,学校继上一阶段"相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设计各显神通"的课堂竞技之后,在"高效课堂达标"及"课内比教学"的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又推出了新举措,采取了"相同教学内容相同教学设计反复打磨"的团队研讨方式。这种方式更加注重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先由年级组集体备课,再安排第一主备人和执教人先备课上课。在反馈第一执教人执教效果的基础上,组织集体磨课,再安排另一人备课上课,以此类推,这样经过反复几  相似文献   

7.
备课组是学校各学科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实施集体备课的最基本单位,是学校落实学科管理、监控教学过程、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打造学科团队的核心阵地。一、当前学校备课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备课活动流于形式。由于备课组内竞争机制的存在,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往往是主备人唱"独角戏",其他教师则"出工不出力";即使有时有主备人在发言,其他教师就坐在旁边闲聊、上网,完全是等学校检查教师的到来,检查教师一走,备课活动也就结束了。其次,备课活动无主题。由于备课组没有一个具体的活动计划或明确的主题,每次活动时大多由组长临时从杂志上或者其他书籍上信手拈来一些内容组织学习,从而导致活动的针对性不强,  相似文献   

8.
如何准确地理解集体备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推进集体备课?我以为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避免两个认识误区 集体备课具有集中教师智慧、节省备课时间、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功能。但如果一味地追求或是把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仅限于此,就有可能造成组内教师在一起“分工备课”或主备人一人“交流备课”的局面,从而使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因此,我认为集体备课的价值取向更应该是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的集体研讨,是智慧的会聚,更是思维的碰撞与整合。  相似文献   

9.
集体备课赢得了许多教师的青睐。然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集体备课却存在着诸多问题:集体备课前个体钻研的时间难以保证、集体备课中教案修改的创新成分较少、集体备课后的反思交流针对性不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学校精心做好集体备课管理的”加减法”。着力落实集体备课的精神和要义,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闫淑丽  张茗春 《考试周刊》2014,(63):166-166
集体备课是对教学工作进行全程优化的研究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认知、行为上向科学合理方向转化,加深对新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分工主备和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引领教师理论提升与专业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王振存 《河南教育》2011,(11):24-25
集体备课是教师的一种学习方式。备学情是集体备课的基础:备反思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备共性问题可以使研讨更有针对性;备个性可以发挥教师优点,增强创造性;备学习可以发挥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的集体研讨并共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一种高效教学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共享优质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但集体备课必须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才能使这种教学活动实用、高效。一.要处理好主备与集备的关系。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的精心备课,组内教师都必须先熟悉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3.
正集体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常规业务,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主备人唱独角戏、旁听者三心二意、参与者蜻蜓点水、场所人数受限制等若干缺陷。山东省诸城市教研室搭建的"密州网络教研学院"平台,推出了"一课三备"集体备课新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克服了传统集备的种种弊端,真正实现了智慧共享,收到  相似文献   

14.
讲学稿初探     
王贤成 《中学文科》2009,(15):94-95
“讲学稿”的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相似文献   

15.
讲学稿初探     
“讲学稿”的备课模式为“提前备课,轮流主备,集体研讨,优化学案,师生共用”。备课的具体过程为:寒暑假备课→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备课→课前备课→课后备课。  相似文献   

16.
在农村,让一定范围内的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同一时间或地点(或在网络上),进行集体备课,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在集体备课的尝试与探索中,要做到:变"备教案"为教育科学研究;确立专题,重点研讨;理性反思,拓展提高。这样不仅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也能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集体备课从与教师工作最基础的备课环节入手,集中教师群体智慧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把校本教研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合作中共享,在共享中发展,是多年来各学校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教学实际中,一些学校表面上集体备课搞得轰轰烈烈,实际教学中仍是"单打独斗";表面上材料成果一大堆,却都是无法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垃圾"。挖掘、探究集体备课推进的难点对于改进学校集体备  相似文献   

18.
<正>"学教练案"是集学案、教案、笔记、作业、测试和复习资料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学教练案"的编写设计流程保证了教学工作有目标的科学预设,显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一、备课流程1.提前集体研讨:上课前两周备课组活动集体研讨章节及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设计.2.骨干轮流主备:备课组安排骨干教师轮流承担相应章节(单元、课时)的主备任务.第一次活动到下次活动前两天完成"学教练  相似文献   

19.
集体备课是当下研究的热点,是抛开"加班加点"后各校谋求教学质量提升的主渠道。各学校都想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改变"单打独斗"的局面,集众人智慧,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基本形成了"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备人、定试教)、"四步骤"(自主精备——交流研讨——课堂展示——复备改进)的备课模式。但现实之下,效果并不  相似文献   

20.
一、互动研讨,讲述"我的教学方法",促观念更新 学校以年级组为单位,每两周组织一次互动式、参与式的专题研讨活动.首先让每位教师汇报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经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确立某一课为案例,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备整个教案或分工合作,确定一名教师主讲教学设计,集体讨论后由主讲教师重新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