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09,(43):15-15
“总统先生,拿破仑加冕时您在现场,这是真的吗?” 法国总统萨科齐在Facebook上撰文说,自己曾在柏林墙倒塌之夜,用一把小镐凿柏林墙。但一些法国媒体认为他当天并不在柏林,他“改写”了历史。一名网民在他个人主页上如此留言。  相似文献   

2.
在法国总统萨科齐执政的3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一直努力塑造自己身体健壮、精力旺盛的形象。而《巴黎竞赛画报》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周刊,往往刊载社会名流、演艺界明星的消息和图片。自从今年5月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之后,他的生活自然也成为了《巴黎竞赛画报》关注的重点。日前,该杂志刊出了萨科齐前往美国度假的照片,但很快就有人发现,这份杂志为了美化总统的形象,而在照片上动了“手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年青人阅读减少的现象引起了法国官方、教育界、出版界以及媒体的关注。为改变这一状况,法国总统萨科齐为加强青少年的阅读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随后写进书面媒体《篮皮书》中涉及的出版领域里。  相似文献   

4.
细数萨科齐出任法国总统以来的外交大手笔,最令人关注的当属他在9月底向美国媒体透露全面重返北约的意图。[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金融业带来的危机,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的总统萨科齐有足够理由感到“憎恶”。 10月19日,法国警方证实,萨科齐私人银行账户号和密码被盗,窃贼经常不易察觉地从中小额取钱。萨科齐9月曾向警方抱怨,账户里有小额的钱不翼而飞。  相似文献   

6.
3月10日,美丽的第一夫人布吕尼盛装陪伴丈夫萨科齐迎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但是42岁的司法部长达蒂却吸引了更多的赞叹目光。深蓝色长裙的高开又强调了她修长的双腿,自信的微笑令人着迷。这两位美女的亮相几乎把这场晚宴变成了时装秀,难怪人们惊叹:“法国的政治峰会变得更有可看性。”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09,(19):31-31
《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 该书讲述了一位将美貌、才华、权力、地位悉收囊中的传奇女子——法国第一夫人卡拉·布鲁尼·萨科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青年记者》2008,(5):74
法国总统萨科齐2月20日任命法国24电视台台长普奇拉克为“法国世界”传媒集团筹委会主任,负责建立一个集对外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传播功能于一身的对外传播集团。  相似文献   

9.
11月,是中国外交的“欧洲月”。就在法国总统萨科齐结束访华的第二天,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将于11月28日拉开帷幕,欧盟轮值主席国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欧盟政治、贸易、金融等领域的高官齐聚北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新闻导刊》2005,(5):15-17
新闻评论在媒体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西方传媒界,著名报人普利策把评论比作“报纸的心脏”,这一比喻集中代表了他们对评论在媒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近几年来,言论在国内各媒体异军突起,报纸的不少版面都开设了言论专栏,形式也更为多样。时事评论——“因时而评”、“合时而著”的新闻评论,由于颇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报刊的一大看点。  相似文献   

11.
继12月1日的中法峰会被推迟后,由于法国总统萨科齐仍然坚持于12月6日会见了达赖喇嘛,中法关系再次转阴。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抗议,称此举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法国官员则称在波兰格但斯克进行的这次30分钟的会面为“小事件”,希望中国不要“激化事态”。  相似文献   

12.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1,(33):10+12+14+16-10,12,14,16
胡锦涛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 国家主席胡锦涛8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法国总统萨科齐。两国元首就双边关系、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二十国集团事务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0,(13):14-14
“欢迎美国加入不抛弃病人的福利国家俱乐部,不过要是希望我说真话,在欧洲国家看来。竟然会有那么多美国人反对医改方案。简直是难以置信。” 法国总统萨科齐访美期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  相似文献   

14.
邓亚君 《新闻天地》2011,(12):14-15
就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1月初飞赴戛纳之前.一通来自法国凡尔赛宫的电话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与中国被戛纳G20峰会赋予“救援欧洲”的角色相呼应.这通法国总统萨科齐打来的热线是专门向胡锦涛通报:欧盟应对主权债务危机的举措和二十国集团峰会的准备情况。  相似文献   

15.
12月17日,“TD—SCDMA手机联合研发基金产品发布会”在北京召开,11款中国移动TD深度定制手机集体亮相。在这些TD手机中,手持电视CMMB已经做为标配,实现了“手机看电视”这一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认同的功能应用。无独有偶,在此前一天,第16届亚运会第一次国际媒体大会刚刚落幕,组委会发布了此次亚运会的诸多新媒体亮点。其中,所有场馆覆盖手持电视CMMB信号令在场媒体无比兴奋。  相似文献   

16.
当萨科齐用”生硬”的方式赞美兵马俑时.人们可以确定,法国总统的中国行将是一次愉快的访问。更何况.这位新科总统首次以元首身份访华.就抱了价值200亿欧元的经贸合同回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杨先起 《新闻界》2005,(3):92-93
2004年11月20日,“世界电视日”前夕,全国大小媒体纷纷报道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推出虚拟主持人——《光影周刊》的“小龙”,再度引发了人们对虚拟主持人的关注,甚至一度有媒体报道称,“小龙”将亮相2005年春节晚会的现场(众所周知,事实并非如此)。也有媒体称“小龙”为“属于中国的第一位虚拟电视节目主持人”,实际上,“小龙”不是世界上第一个虚拟主持人,也不是第一个电视虚拟主持人,在中国的电视荧屏上他也不是最早亮相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吻”成为媒体、尤其是国内媒体关注的焦点。海外媒体大多把它作为外交新闻加以报道,德国《世界报》照片的标题是:GipfelderHarmonie“达到和谐顶点”,意大利《晚邮报》照片标题是:“外交上的顶点”。国内媒体大都把它作为“娱乐新闻”加以传播,甚至标题制作都极具娱乐性:“法国总统狼吻德国总理”。文章说,2007年9月10日,两人在默茨堡进行非正式会晤期间,萨尔科齐对初次谋面的默克尔本该进行常规的“吻手礼”,但令人意外的是,他竞像多年好友一样将默克尔拥抱在怀中并亲吻其脸颊。文章对“故事情节”作了很“火辣”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这种时而严肃论道,时而活泼搞怪,时而忧国忧民,时而欢喜庆生的风格几乎是台湾政界人士微博的共同特征,某种程度上这与他们对社交媒体的成熟运用有关,也与他们对大陆微博言论尺度的深刻“领会”有关  相似文献   

20.
她的采访对象多是文艺界大师、学者、专家,她的采访对象令多少记 者可望不可及,巴金、冰心、季羡林、臧克家、丁聪、马季……在她面前,时而 放声大笑,时而凝神沉思,敞开心扉、倾吐心声。她的人物专访见报后,好评 如潮,同时也成为报纸、电视台争相采访的明星。但是,如果以为她是某名 牌媒体的大记者,就大错特错了,这个与大师对话、与媒体“亲密接触”的人,今年只有13岁,她,就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年级的张苗同学。采访秘 张苗最近一次作为记者在媒体露面,是中央电视台的“夕阳红”节 目,荧屏里的她,活泼可爱、大方利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