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醉酒     
在月黑风高的晚上 ,一条小道中 ,志华 ,他三叔 ,他三婶 ,不知在那里嚷嚷什么。我走近一问 ,原来是志华给他三叔做寿 ,喝酒醉了 ,他公也喝醉了。他被他公打了一耳光之后 ,心里觉得委屈 ,就想去死。随后 ,来了几个邻居 ,大家都纷纷劝阻他。我也加入了劝的行列。志华说 :“那个死老头 ,打我一耳光 ,反正回去也被他打 ,不如去死。”邻居们说 :“他是你公 ,打你十耳光 ,也应该 ,走 ,赶快回家吧 !”志华说 :“不 !我就是要去死。”常言道 :听人劝 ,得一半。可志华不听劝 ,你说这种醉法怪不怪 ?大伙不断地扯志华的衣服和手 ,想把他拉回去 ,但他力气…  相似文献   

2.
首先请看例句: A)S V:他死了.(死者是"他") B)S V O:他死了妻子.(死者是"妻子") C)S V O:他打了妻子.(打人者是"他") V、S和O分别指动词(谓语动词)、主语和宾语.B与A相比,只是多了宾语,而动词"死"的施事(动作的发出者)却不相同;B与C相比,只是动词不同,施事却也不相同.语言学界对此的解释是:它们各自的语义指向不同.A中的"死"指向"他",以"他"为施事;B中的"死"指向"妻子",以"妻子"为施事;C中的"打"分别指向"他"和"妻子",以"他"为施事,以"妻子"为受事.显然,这里判定语义指向的依据还只是语感.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会问:A、B、C中的动词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语义指向?规律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找到判定动词语义指向的形式标志,因为只有找到形式标志,才能给学生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我体弱多病,打不过人,也挨不起打,所以从来不敢在外动粗.口又浑,与人有说辞,一急就前言不搭后语,常常是回到家了,才想起一名完全可以噎死他的话来.  相似文献   

4.
一、个案一般资料 王某,男,17岁,某职业学校二年级学生.精神状态:焦虑、无望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失眠、有自杀倾向.身体状态:头疼,但身体无器质性病变.心理测验结果:SAS标准分为51分,SDS标准分为52分. 二、自我陈述 主述:自言自己是个坏孩子,感到自己无能,活着还不如死了好,近三个月来常有自杀念头但又缺乏胆量和勇气,为此感到痛苦.两岁时父母离婚,母亲重建家庭,不愿要他;一直跟着奶奶和父亲生活,父亲无固定工作,脾气暴躁,常酗酒后打他和奶奶.最疼爱他的是奶奶,父亲从不过问他的生活,看着不顺眼就动手打.  相似文献   

5.
美国青年迈克尔·费伊曾在新加坡因涂污公物而招致鞭刑,并引起当时西方舆论的众说纷纭。返美后,他不思悔改,依然我行我素,放浪形骸。一天,他喝醉酒回家,受到父亲的责备,他不但不认错,反倒将父亲打了一顿。 这则新近认美国俄亥俄州传来的消息,引发了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对新加坡青年一代的忠告。他劝  相似文献   

6.
酒力     
武松在景阳冈打死了吊睛白额虎后,消息传开来,天下的武士,猎人都去拜望他。有人问他哪来的打虎之力?这时武松突然想起打虎之日曾在冈下“三碗不过冈”那酒家喝了七碗清淡如水的酒,  相似文献   

7.
有位拳师,熟读拳法,与人谈论起拳术时滔滔不绝,拳师与他人对打时,也确实战无不胜,可他就是打不过自己的老婆.拳师的老婆是一个不知拳法为何物的家庭妇女,但每次打起来,总能将拳师打得抱头鼠窜.有人问拳师:"您的功夫都到哪儿去了?"拳师恨恨地说道:"这个死婆娘,每次与我打架,总不按路数进招,害得我的拳法  相似文献   

8.
我很郁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经几次打儿子的小手心来处罚他而被他学去了。有时,他看到别的小朋友会无故扬起手甩过去。当他提出要求我们不答应他时,他也会一边叫嚣着"打人",一边把手扬起来打你……对教育儿子我也算是软硬兼施了:用打来惩罚他肯定是不妥的,这样会让他觉得打人是有效的;而说教,对于他来讲好像没什么用;也试过用不给他想吃的东西来作为惩罚,但也没有效果,遇事他还是照样会扬起手来。我真是头疼死了,他在外面跟小朋友一起玩时,我的神经总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生怕他伸手打人。在家里我也是一再不理他,可是他打了你以后总是会…  相似文献   

9.
我体弱多病,打不过人,也挨不起打,所以从来不敢在外动粗。口又浑,与人有说辞,一急就前言不搭后语,常常是回到家了,才想起一句完全可以噎死他的话来。我恨死了我的窝囊。  相似文献   

10.
笑话数则     
各专其责爸爸买了一只小狗,玉儿和清儿争着想要。爸爸说:“你们一个人一半罢!”于是前半截归玉儿管,后半截归清儿管。有一天,清儿不知为了什么事,将小狗打了几下,小狗就汪汪地叫起来。爸爸知道了,就骂了清儿几句。清儿说:“我是打我的后半截呢,叫是哥哥的前半截,与我有什么相干。”再买一个小孩心爱的鸟死了,很不高兴。他父亲说:“再买一只活的吧!”过了几天,邻家死了一个人,许多人围着他哭。小孩子忙跑过去说:“我父亲说的:死了,再买一个活的就是。”妈妈也生蛋餐桌上,儿子美滋滋地吃着鸡蛋。“好吃吗?乖乖!”妈妈欢心地问。“好吃。”“你…  相似文献   

11.
学跳长绳     
正学校要开运动会了,明明和东东都想参加长绳队。今天,正好长绳队在练习,明明和东东跑过去,异口同声地说:"我要跳长绳!"刚开始,明明从中间进去,绳子"啪"的一声打到他的脑袋。"呜呜呜",他立马蹲在地上,"绳子欺负人,我从中间进,它居然打我的头,疼死了!我才不干呢。"他去和别的同学一起去玩"三个字"了。东东在后面追着喊他,他当做没听见。东东进去的动作很标准、优美,可是出来时他从长绳的中间出来,很不幸,长绳也"啪"打在他的屁股上。"死绳子,抽打我的屁股。哼,  相似文献   

12.
师: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课文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它曾家喻户晓.这篇课文就是—— 生: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 (师板书课题.) 师:毛泽东曾这样写道:“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13.
近日,读了一则故事,感触颇深. 1972年,新加坡旅游部门给总理李光耀打了份报告说: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国有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4.
老木     
前些日子回家,父亲告诉我说老木死了。我听了有些吃惊:“他年龄不算太大啊,怎么会突然就死了呢?”父亲说:“今年五十五岁,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知道蹲在自己的破屋里喝酒,就这样把自己喝死了。”听了父亲的话,心底唏嘘不已。记忆里,老木生的高大强壮,在农村也算一把劳动好手,而且具有高小文化,要按照他的条件,找个对象是不困难的,却姻缘不顺,打了一辈子光棍。父母死后,他孤单一人,愈发贫困潦倒,不理生机,终日蜷缩在自己的破屋里借酒浇愁,打发时日。听父亲讲,他死后也没有发丧,近门侄子只把他尸体火化,草草埋了。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纪元的起点上,一位年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走向了死刑台.他遭到了捉拿他的兵士的戏弄,被戴荆冠、吐唾沫、用苇子打.但他却走得那样安详.  相似文献   

16.
今天晚上6:30自习时,范老师让我们读三篇文章,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主要内容是:一个银行家在离死时打了三个电话,分别给了他的助手,他的私人律师,最后,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了一声,妈妈,我爱你!  相似文献   

17.
恐惧死亡     
从小我的心事有很多,但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告诉我:“不好好吃饭就会死,不讲究卫生也会死,不按时睡觉也会死……”得知死就是不能再吃到好东西,不能再和小朋友们玩耍,永远地  相似文献   

18.
在"心海扬帆"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上,笔者在前几天看到一位学生描述的这样一场"师生冲突危机"-- 昨天晚上上自习时,"老班"(班主任)突然把我和另一位同学叫到办公室.刚进去,那位同学就莫名奇妙地被"老班"狠狠地打了一个巴掌,接着就轮到我!再后来就是把那个同学的头用手托起做出一副准备再打的姿势,并问"你昨天是不是通宵上网去了?"我的那个同学说没有,他就狠狠地一巴掌又打过去.只要我的同学回答"没有",他就像一头咆哮的狮子一样打他,最后我同学实在被逼不过就承认了.说"承认",其实那"老班"没一点证据.后来就轮到我了,我心里对这样逼供的老师真是恨得要命,我的性格比较倔,我死都不承认,最后他看实在问不出什么,就让我去上课了.我在心里强烈地质问:"这是一种为人师表者的行为举止吗?"  相似文献   

19.
左邻右舍     
尽管这么治疗那么治疗,这么伺候那么伺候,男人还是死了。男人死了,屋里空了,心里冷了,看天天也塌了看地地也陷了,五婶懒得吃懒得喝懒得去地里做活懒得和乡亲说话,觉得还不如跟男人一块儿走了痛快,省得这样孤寂,这样痛断肝肠,这样被折磨得要死不死要活不活!五婶便狠狠地去骂五叔:你个绝情的人,你个无义的人,你个只管自己不管别人的人!骂了又哭,哭了又骂。那天早晨又哭又骂时,她的邻居黄三老汉来了:他婶子,吃饭了没有?我想给我家六儿打个电话,行吗?五婶擦了擦满脸的泪水说:你打吧,电话在桌子上撂着。五婶知道黄三老汉的儿子六儿在北京打工;黄…  相似文献   

20.
你是否还在做自己的囚? 依然记得,那暴热的夏天,自己曾疯狂地思考生命,思考人生--人为何而生?为何而活?为何而累?为何而死?史铁生说:人活着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并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生是偶然死是必然.而我不明白的是:上天为何给了我生命,却不让它完满?本该是充满欢愉的青春为何要经受磨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