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推动了微课教学的发展。微课带来的教学成果引起了教育事业工作者的关注。教师在微课的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完成微课的高效教学工作。本文主要针对提升实践能力的《计算机网络》微课教学设计展开探讨,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微课教学的意义,并提出了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6,(14)
在微杂志、微电影、微博等作用越发突显的"微时代",微课应运而生,微课作为一种新的网络学习资源形势,从国外引入逐渐在国内发展起来。随着网络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和衍化,微课也逐渐以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活跃大学课程教学中。本文从微课的概念,发展现状和趋势入手,对微课教学的应用做出详细分析,构建线性代数课程的微课模型,通过案例演绎,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微课应用教学做出了系统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24)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其发展离不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科技的发展让微课教学成为了现实。微课具有明显的数字化特征,使用微课进行英语教学收到了广泛的好评。联通主义和微课具有相同的数字化特征,因此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两者结合到了一起,各学校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了网络微课的形式进行英语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也为老师减轻了许多教学的负担。联通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微课教学是一种顺应时代发展的教学模式,本文针对微课在大学英语中的网络课程建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1,(27)
微课是一门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表现载体的微网络视频课程。微课不等同于一般网络公开课的微缩化,而是教师自主开发应用于教学的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微课引入中职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开展有效的、个性化的、随时随地的按需学习,对于教学实践、学生自主学习有很强的引导作用,同时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及认知特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微课应用为研究内容,厘清微课含义、特点及分类,阐述了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必要性,总结了中职数学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探讨了中职数学微课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为微课教学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有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的发展,作为一种新颖的资源,微课成了高职教育中新兴的教学方式。而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微课也不例外,具有极大地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微课的内涵,探讨了高职教育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微课的运用,以期能够提高高职教育市场营销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网络环境给文献检索课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如何顺应时代,完善和发展教学体系,是需要我们不断研究的课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文献检索课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微课是国内外学者针对教育教学的新时代特点,特别是媒体技术、网络学习和在线资源等不断发展的时代语境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微课的范畴界定与发展历史都突出了技术与资源在教学中特别是外语教学中的优势。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依据,微课的设置突出了碎片化和泛在化学习的特点,因此与基于资源的学习方式成为微课与CAT课程的有效接口。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界对于课堂教学的认知与实践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改变,课堂教学正在越来越变得科技化、现代化和创新化,微课是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具有关键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大量的实践和相关的调研,并进行相关的分析,系统阐述了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如何顺利开展微课教学,希望能够给高中地理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教学上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微课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发展的速度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网络上与微课有关的课程也在不断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然而目前小学数学微课所使用的资源数量较多,在课后学生很难借助传统的搜索途径获取有效的上课资料,由此不难看出,微课获取的便利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篇论文将对小学数学微课的教学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商务英语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式的教学创设,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微课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模式,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实现了教学的创新发展。本文立足微课的实践意义,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阶段的教学创设,阐述了微课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学模式也随之不断的发生变革和创新。教学模式由最初的私塾式教学逐渐的过渡为课堂教育,随后逐渐向互联网教学的方向发展。近几年来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的应用较为普遍,其中微课教学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尤为明显。分层次教学的本质是根据学生们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在主张个体化教学的时代下微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工程技术人才感知实践教学中应用微课,旨在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感知实践能力,是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能更快理解的一种先进手段。本文介绍了微课在感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索,重点介绍了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在感知实践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式与成效,以期为其他高职院校应用微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20,(20)
高等技术学校是给企业运送人才的平台之一,担任着巨大的社会责任。现阶段,社会在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在不断地普及,人们更多的是使用手持端的移动设备。基于此,微课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有了一定的效果。在高职专业的课程中,教学的方式也将随之改变。实践表明,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在电子专业的课程中引入微课,就可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教学的改革,改变早期灌输式的授课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微课的基本内容,并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电子专业课程授课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在不断推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探究微课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着极其深远的价值。本章分析了当前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探讨了微课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跟随国家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在我国小学教学中,也已经在大量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目前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校也有在大量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来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微课教学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能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在教学中的出现是适应时代的发展,运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本文主要就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和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又被称为信息时代,此背景下信息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在国内进行了有效推广。在当今时代环境背景下,一方面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微事物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微电影、微小说、微新闻等新事物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影响,使得教学方式渐渐的发生了改变,而微课这种教学新方式应运而生。本文简要阐述了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在实践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实践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方式的改革,新时期微课教学受到教育界的众多关注并成为了大学教学的新型方式。微课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在整个教学实践应用的过程中,教学视频作为知识的传播载体引导学生形成在线或移动的学习形式,实现学习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教学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对教学具体环节进行补充,对教学的资源进行综合运用。本文将对微课教学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构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的发展,教学不再只是局限于学校课堂教学,而是随着"微学习"的到来,微课逐渐通过网络学习进行传播。微课主要以视频为载体,对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环节进行有效记录,帮助教师对某知识点进行有效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微课助学应用十分广泛。本文我针对一个案例,初中化学的一个重点知识——氢氧化钠的变质,进行复习式微课助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汽车试验学》微课形势下的课程实践视频教学改革,利用《汽车试验学》微课实践教学视频库,对微课实践教学视频库应用于教育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通过直观的实践视频教学展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并掌握教学内容和所需的试验知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明显帮助。而在微课实践视频库教学的应用中需要一定的方法与技巧,本文便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已步入了一个数字化与信息化互联互通的时代。截止目前,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微课最为我国最新的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复预习,还能实现实际操作与课后复习等目的。目前,微课已成为我国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之中,并不流行使用微课进行教学。本文通过对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的应用进行简述,以便于将微课推广进中职计算机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