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和认定是高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与认定,才能使国家对大学生的支持和关爱产生更大的作用和社会效益,真正解决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作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体现国家资助管理政策公开性和透明性的重要机制,是保障经济困难学生切身利益的规范和措施。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反思存在的问题、从机制化和规范化的角度来提出对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建立公平、规范、科学合理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国家现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政策体系以及现状。结合国家和高校的资助情况,总结分析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指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难度大、勤工助学岗位少、社会捐助渠道窄、学生信息不能实现动态管理等问题,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的症结所在。在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后,对于申请助学贷款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进行了进一步论述。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有很多因素导致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目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较多,通过建立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构建模糊综合认定指标因素体系,对困难学生的困难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定量计算,实现准确、公平的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切实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金政 《科教文汇》2014,(28):181-182
本文针对新建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PDCA循环理论等模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动态化管理,从而使资助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新建高校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创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PDCA循环理论等模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动态化管理,从而使资助体系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认定工作直接关系国家资助资源的去向和教育的公平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许多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通常通过班级成立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小组,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指导下,认定小组的人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申请材料逐一查阅,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认定困难等级。由于班级认定小组成员不可能全面掌握每位申请学生的详细家庭经济情况,所以只能凭借主观印象和材料内容等做出决定,认定人员的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等方面的主观差异都会对认定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8.
沈凯烈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32-332,6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资助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一直困扰着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本人结合自己在高校落实党和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实际体会,归纳总结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新的工作思路,达到有限资源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方法及资助体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已经成为被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之一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也不断增加,如何正确认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前提条件。本文在对西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认定方法和资助体系,以期进一步完善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进而建立一个统一、公平和高效的资助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潘安 《大众科技》2009,(10):150-152
汶川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是当前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里的地震灾区学生的心理、学习和生活状况是关系到高校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国家相继出台的资助政策加大了各高校的资助工作的职责。在尊重灾区学生的隐私的同时,资助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借此激励灾区学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国家资助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根本落脚点。文章对当前针对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保护学生隐私不够、欠公平、主管部门不作为等现象,提出了解决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资助的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李恩峰 《科教文汇》2012,(11):189-189,195
我国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从1952年实行的人民助学金制度开始,直到实行2007年新政策颁布实施后所建立的新的资助,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我国的高校学生资助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很好的成效,在保证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2007年新政策实施后,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好地发挥了其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作用。但是,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在其发展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尚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与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问题日趋严重,而现行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存在着资助的供给分配矛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建立以学生为本;完善法律、法规;整合各类资助资源;加大资助力度等具有操作性、效果显著的资助体系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芳 《科教文汇》2014,(27):176-177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过程中存在的资格认定难、班级评议成效不明显、资助金额确定受主观因素制约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资助学生管理队伍、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起定期资助为主、临时补助为辅、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的资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格认定过程中存在的资格认定难、班级评议成效不明显、资助金额确定受主观因素制约大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建立院资助学生管理队伍、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起定期资助为主、临时补助为辅、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的资助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在资助育人过程中,存在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不精准、缺乏协同育人等问题。通过精准资助、强化"三全育人"格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增强育人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发展,大学生对现行的资助政策的不适应性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资助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因此造成大学生思想素质滑坡问题。文章通过大学生资助工作,分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现状和大学生思想素质滑坡的具体表现,并由此提出高校资助工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现正由初始的保障型资助体系向发展型资助体系转变。通过利用系统比对、大数据分析、走访调查、同学评议等渠道,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改进认定过程和认定内容存在的缺陷,是高校完善精准认定困难生等级指标体系、夯实开展精准资助的基础。高校需要构建完善的精准资助体系、落实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要求,实现高校构建发展型资助、实现资助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式的有效性,对改进资助方式,提高资助效果,促进资助体系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南交通大学的实证研究,分析了现行高校学生资助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奖助学金资助政策对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高校奖助学金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实现奖助学金政策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