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反韵律厚油层长期注水开发后,易产生优势通道,使层内水驱渗流更加复杂,剩余油的赋存位置和形态发生变化,对厚油层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可视化物理模拟实验,模拟反韵律厚油层内存在优势通道时,对剩余油的赋存规律进行直接观察;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不同韵律优势通道概念模型,分析了优势通道对剩余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势渗流通道的存在,使反韵律层内非均质程度加重,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低渗透率层段,并且优势通道渗透率越高、厚度越大,低渗透层段剩余油富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2.
在单砂体构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细网格建立三维精细侧积夹层模型,开展点坝侧积体内部剩余油研究;应用油井测试资料,量化研究区点坝顶部剩余油分布特征;结合地面、油藏发育状况及周围井网的衔接优化水平井轨迹,在实钻过程中综合利用三维可视化跟踪、随钻测井等手段,确保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期砾岩油藏面临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分布复杂,缺乏精细注采政策等问题,数值模拟在油藏后期开发中七区八道湾组油藏属中孔中渗砾岩油藏,近年开展注水专项治理后,新投注水井较多,存在新增分注、分注提级井缺乏合理注采界限,部分区域油井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本文利用Eclipse数模软件,运用流动边界、局部网格加密、虚拟井、流线模拟等相关数模技术,开展油藏及分区分层注水政策研究、水流优势通道及措施优化研究,确保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定量地将现河地区断块油藏沙一、二段各小层细分至流动单元,并在流动单元约束下进行测井多井解释与评价,最终建立了符合地下客观情况的油藏精细地质模型,并对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殷红燕 《现代情报》2012,32(6):126-130
本研究以广东流动图书馆为例,采用用户满意度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探索了流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管理方法。本文在对广东流动图书馆服务进行用户满意度量化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用户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8个方面的差异对服务进行了细化评价,由此为改善服务质量提出客观而全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董燕  周超  甘永刚  王金秀 《内江科技》2007,28(9):114-114
本文以孤东七区西63 4单元厚油层为研究对象,以厚油层内各韵律段之间的薄隔档层为边界,结合沉积的等时性和相控砂体分布原则,将厚油层细分流动单元,研究流动单元间夹层特征、展布情况及对流体运动和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新井、取心、监测、动态、数模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规律,采用水平井有效挖掘厚油层剩余油潜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模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介绍当前高校图书馆主流知识服务模式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其综合运行效率进行了量化评价,同时揭示且验证了各模式优势特点,指明了各模式适用条件,以供高校图书馆开展知识服务参考选择.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普遍存在的生产井目前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不清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饱和度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评价,并基于研究区块实验资料定量评价了水淹特征参数,进而实现了水淹级别的划分,为有效评价油田开发潜力和实行挖潜措施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井间平面对比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提高采收率,进一步完善井网和调整井的井位分布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益成  王萍  贾琼 《现代情报》2018,38(9):36-40
在回顾"信息茧房"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内容智能分发平台用户"信息茧房"量化研究的可行性。从内容智能分发平台服务用户的具体过程入手,对内容智能分发平台"信息茧房"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基于中医临床诊断中"症状-证型-组方-评价"的全过程进行分阶段的多维量化研究,进而推出内容智能分发平台用户"信息茧房"系统量化研究模型,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简述,并展望下一阶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提高极复杂断块油藏构造认识程度,搞清储层空间展布,落实剩余油分布类型及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剩余油针对性挖潜技术,并开展矿场试验,最终达到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同时为其它高含水期油藏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继红 《内江科技》2011,32(8):129+139-129,139
本文在总结孤东油田水淹层特征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砂岩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为孤东油田的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赵晓鸿  夏竹君  王强 《内江科技》2012,(11):108-109
PNN测井技术是奥地利HOTWELL研发的一种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测井原理、仪器特点以及选井条件,并研究了其解释方法,尤其是SIGMA曲线的提取以及解释参数的优选,通过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技术在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寻找潜力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对储层地质特征、非均质性以及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最终目是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制定相应的挖潜措施。剩余油分布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是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剩余油分布研究课题中的取得的成果,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措施效果评价,提出对剩余油分布规律重新进行评价,并针对性提出剩余油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情字井油田黑98区块储层孔渗低及东西向裂缝发育的地质特征,通过开展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为研究区油藏开发提供挖潜及调整的方向。在对研究区油层和储层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研究区以往的勘探和生产资料,以石油地质学、油藏工程、油田开发地质学、渗流力学及油层物理等学科理论为指导,对研究区油藏进行地质建模及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根据模拟成果,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对剩余油挖潜价值进行分区,作为油藏调整注水开发方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建峰  卢继源  初凤先 《内江科技》2007,28(6):74-74,66
本文在划分了油层水淹级别和分析了水淹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生产测井资料评价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提出挖潜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人才和学科的双重优势开展跨学科研究是大学服务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有效途径。然而,要在以学科建制的大学体制下实现问题驱动的跨学科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却并非易事,面临学科壁垒和僵化体制所带来的人员流动、评价考核与人才培养等核心制度缺失的困境。分析了跨学科内涵和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面临的障碍及根源,并在剖析美国大学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尝试为创新驱动环境下我国大学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公司业务组合规划决策问题一直是公司战略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分析传统决策方法缺陷的基础上,引入母合优势思想,通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对母合匹配定性分析模型进行量化改造,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多元化公司业务组合规划决策的模糊综合评价过程。  相似文献   

19.
量化审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保军  王晋玲 《现代情报》2003,23(1):106-107,103
通过调查研究,确定了量化评审因素及其权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实用的量化审稿表。经过半年的试用表明,对稿件采用量化评审可以避免审稿的片面性,缩小不同审稿人的评价差别,明显提高审搞质量。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输电技术的成熟,特高压输电技术在优化能源资源配置、大气污染防治、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展现了独特优势,特高压电网在我国的工程实践已经进入快速、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建成投运"三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四交五直"特高压工程(包括纳入大气污染防治计划的"四交四直"工程),工程建设实践从早期的一条线发展到多条线同步建设的新阶段,在大规模建设背景下对关键资源和关键管理流程带来巨大挑战。从关键管理流程出发,基于风险地图方法,在研究识别关键流程风险的基础上开展风险量化评价,并基于风险评价结果采用研究构建的"管理三要素"框架提出风险防控措施建议。通过量化评价,进一步明确特高压电网大规模建设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重点风险,为未来加强风险防控、确保大规模建设目标的实现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