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20,(18)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其的缺乏传承和推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和实践的方式来研究在小学的研学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总结出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层次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方便的掌握制作技巧,了解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广西桂北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结合对小学生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非遗文化在小学中推广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为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提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2.
吴冬玲 《科技风》2012,(22):104
桃花坞木刻年画是苏州地区最具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桃花坞木版年画越来越少,传统雕版技艺和染色印刷技术的传承也越来越困难,桃花坞木刻年画的继承和发展陷入了困境。面对这一困境,需要我们尊重客观条件,从不同的角度将其带入人们的生活——趣味性设计作为现代产品的主流方向,不断尝试融入不同的传统元素中,其中也包括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文章就此观点针对两者的结合方式展开论述,试图为相关的设计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全球的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方式都受到了冲击。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群体的传承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年轻人价值取向的冲突、人生虚无主义、交往方式的娱乐化以及传统教育渠道的弱化。虽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在文化传承中面临种种困难,但互联网作为全新的文化载体,也为其带来了种种机遇。对此,高校工作者需要转变心态,善用互联网舆论场,承担历史责任,在高校中为大学生群体的文化传承工作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民间服饰题材多来自生活、人与自然以及风俗习惯。通过民间服饰造型寓意、图案、色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内涵。现代服装审美意象更能体现神韵、自然、流畅的传统文化底蕴,让人们感到一种绚丽的传统文化魅力,传承了传统的风格,这是传统与现代的一种交流、对话、阐意,即形成了创新的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5.
武术太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载体之一,高校推广武术太极不仅是对传统健身技艺的传承,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与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驻保定市普通高校武术太极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旨在探索做好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思想的萌发,传统的民族文化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化,当人们在无意识地遗忘传统文化的时候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挑战,但不可否认,历史在发展,生活在改变,传统不应仅仅停留在单纯的继承和延续上,而是要结合现实,生活现状,给传统注入新的活力,才能保证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让传统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在弘扬中走向永恒。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必将要探索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7.
《世界发明》2010,(1):46-46
挖掘民间文化的现代力量 1980年,我整理建立了中国编结艺术的系统理论,这可以说是民间技艺结合传统与发展最成功的例子。衔接传统和现代是设计师工作的信仰,传统民间生活是可触、可感、可亲、可爱,活生生的文化之宝。了解、吃透它所给予我们的营养,必能改善目前的文化状态.建立更合理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21,(29)
传统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学前教育重要的教育资源。本文通过对江门五邑地区学前教育运用传统民间游戏现状的调查分析并开展实施实践,试图找出当前江门地区运用传统民间游戏存在的问题,提出传统民间游戏园本化、培养准幼儿教师传统民间游戏创编能力是传承创新传统民间游戏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提升对传统民间游戏本土化及传承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黄宇 《知识窗》2014,(11):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黄宇 《知识窗》2014,(22):14-15
以“三雕一彩一绣”,即玉雕、木雕、牙雕、广绣和广彩为代表的广州传统手工技艺,是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这些传统手工技艺具有文化、社会、教育、经济方面的价值,对社会具有积极影响和重大意义。我们不仅要了解这些传统手工技艺的现实状况和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要做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通过纳入遗产名录体系、保护传承人、提高民众意识和发挥政府主导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茹果 《世界发明》2010,(3):70-71
苗绣是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绣针法独特、复杂,讲究对称美、充实美、艳丽美,绣品图文精美无比,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苗绣通过针线将历史、神话、传统、信仰、个性、生活、有机地融为一体,素有“无字天书”之称。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民间工艺品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提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民间工艺品的市场化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带来的弊端却对民间工艺品的传承和发展造成了很严重的制约。本文分析了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化的利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方传统戏曲艺术,是深扎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风俗、文化的艺术样式,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根基。在现代化社会发展洪流中的民间曲艺,面临着形式和内容破坏、受众市场缩小、艺人生存等重重危机。文章将以传统艺术广西粤剧为例,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广西粤剧在传承和演变中,民间戏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对外传播的必要性,从传播学角度实证研究民间曲艺对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4.
民间体育文化是地方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教育传承价值巨大,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源泉。巴蜀民间地区文化历史悠久,内涵独特且丰富,本文以巴蜀地区民间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挖掘和探讨巴蜀地区民间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价值、传承路径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构建巴蜀民间体育文化体系,挖掘内涵开拓巴蜀民间体育文化市场等对策,以期加强巴蜀民间体育文化保护、教育和传承。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民间工艺品的设计有着浓厚的乡土情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往往体现了自身的民族文化特征及风俗的传承,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民间工艺品,结合现代审美观及艺术设计手段,弘扬民族工艺文化是当代艺术设计人应秉承的信念。  相似文献   

16.
民间美术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它往往融合了多种多样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比较具有生活气息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民间美术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文化的挖掘,加强对新媒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瑶族是我国一支古老的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社会和历史的发展,瑶族民间的刺绣工艺代代流传,勤劳智慧的瑶族人民在对原有工艺传承的基础上对刺绣工艺进行了发展和创新,瑶族民间刺绣工艺与科技美学的结合让瑶族的刺绣工艺更加熠熠生辉,本文主要以瑶族民间刺绣工艺的传承、发展、创新与科技美学的结合作为研究对象,对瑶族民间刺绣工艺与科技美学的结合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能大师工作室借鉴“工作室”这种生产组织形态,有效地发挥了技能大师在科技创新和技艺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是破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困境的重要路径之一.全面探索技能工作室的内涵、运行和支撑,对该模式完善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间儿童游戏的文化魅力在于通过其内在价值和游戏样式使人们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认同感,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内在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一部分因丧失其赖以存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归于消亡,但很多游戏则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及传承这些具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儿童游戏,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丘庭媚  张嘉桓  黄建福 《大众科技》2021,23(3):131-134,103
文章以广西环江县花竹帽编织技艺的田野调查为例,通过其个案分析来总结技艺传承人参与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项目实施前后所迎来的交融与冲突的局面,为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需持续性采取相应措施,即是利用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创新理念和谐结合,使其满足文化和市场多样化的要求,拓展花竹帽编织技艺的传承路径,使花竹帽文化价值在新时代中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