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探讨了诚信作为社会意识,总是根植于生产方式和由此所决定的社会结构(组织)中,农业文明时期和工业文明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了血缘、地缘、职缘为基础的社会组织,依靠道德和权威裁判来维系诚信。市场经济体制时期,陌生人组织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充满开放性和不稳定性。诚信只能靠契约及其背后的法制来维系。契约诚信具有四个要素:诚信主体间是独立、平等的关系;诚信的原则是公正,获取信息的公正、权利和义务的公正、仲裁的公正;维系诚信的制约机制是建立个人诚信档案和评估制度,依靠完备的法律体系对违反诚信的行为进行惩罚,形成强制性的约束力;诚信的内在驱动力是道德,要树立法律至高无上、遵纪守法的道德。  相似文献   

2.
法律道德是维系社会存在和法律的底线,失去它就失去人们守法的心理基础,从而导致法律乃至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崩溃。法律道德价值取向在法律教育中居重要地位.成为维系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之根基。  相似文献   

3.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4.
师德建设的前提是对教师道德的认识,教师道德概念上的认识模糊影响师德建设的成效,通过对教师和道德在词源上发展变化来对教师道德进行释义,纠正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简称的不正确说法,对教师道德概念进行界定,在对教师道德重新释义的基础上,阐释教师道德的内涵,进而提出师德建设目标要自我发展与道德发展同步、师德建设内容要个体道德与专业道德兼顾、师德建设方法要主体反思与团体互助结合和师德建设途径要规范制约与职场实践并重的主张,视师德建设为教师职业生命历程的理解与诠释,师德建设不是对教师道德的约束而是一种促进,是对教师职业生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建设既是思想建设的内容,另外还是经济建设的目标,既要有思想道德的维系,又要有法律的保障.和谐的社会,是由构成社会的诸要素的和谐得以实现.构成社会各要素中最根本的要素是——人,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要素的道德.所以,建设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人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师德影响社会道德,要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文化视角阐释师德内涵与传承,分析新形势下高校师德现状与困境。着眼于师德主体自我反思体悟,提出高校师德建设关键在于师德自修与师德自律,道德主体不断的道德自律,才能实现师德内在式提升,不断丰富高校师德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特色的高校师德体系,引领社会道德风气好转。  相似文献   

8.
正古人云:"身无道德,虽吐辞为经,不可以信",揭示了道德对于一名教师而言的重要性。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道德和师德有些相似,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等意识形态的诸多内容。"校长的道德理应比师德的含义要深,针对现阶段的校长道德失落的问题,重拾校长的道德,加强其道德修养,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春 《考试周刊》2011,(82):28-29
教师是社会道德传统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教师不仅要把前人长期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而且要把前人确定的道德价值观传递给学生。教师还是社会道德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先行者。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  相似文献   

10.
王金台 《邯郸师专学报》2002,12(4):43-45,80
师德影响社会道德,要重视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虽说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舆论和道德观念是积极、进步和向善的,但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领域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失范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社会转型中传统道德约束力式微、道德缺乏法律等制度的支撑、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脱节等原因所导致。因此,塑造新型的道德文化需要多维度的治理建设,一是要把中国传统的整体本位道德原则与个人主义道德原则相融合;二是要建立和完善道德突出问题领域的法律制度;三是要做到道德教育和道德践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职业道德,是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道德或阶级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师德准确地说是教师公德,就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教育不仅要言教,更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师德为先《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论的第一条就是"师德为先",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传统,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的维系者,所谓"师之所以存,道之所以存"。教师职业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对教师的职业要求更多地体现在对职业道德的强调上,更强调教师的敬业精神以及对学生的人格感化和道德师范作用。(一)热爱教育事业孔子成为万世师表,流传千古,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  相似文献   

14.
师德:一种特殊的角色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定位,决定了师德是教师这一角色所规范和要求的道德,而并不是单纯的教师职业所能够涵盖得了的,师德更广义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角色道德,是作为教师这一特定社会角色所具有的道德.  相似文献   

15.
师德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的总和,是教师素质的核心部分.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师的良好师德十分重要,师德建设必须有约束机制,师德的约束机制包括道德约束与法律约束机制,自我约束与社会约束机制,普通性约束与一般性约束不机制,广泛性约束与先进性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要求,师德的内涵包括三个基础维度:作为公民的法律规范、作为社会人的公共规范和作为教师的专业规范.作为教师专业规范的师德是高级形态的教师专业表现,应具有正面性和导向性."哪些不可为"的底线标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规范,"哪些应为"是教师职业的更高规范.促进知识的化育是一种道德责任,也是师德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18.
当代社会,各种思潮和文化激烈碰撞,教师队伍出现了道德失范、滑坡的现象。因此,现代教师道德必须保持先进性,成为传统优秀师德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切实起到到导向、示范作用。教师要成为社会中的先进分子,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这是教师职责的要求,也是时代的呼唤。  相似文献   

19.
周明亮 《文教资料》2011,(15):68-69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以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为价值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为历史底蕴,以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外来资源,并使其融合互动而开创新的师德文明。社会主义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直接现实的思想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不可或缺的思想文化资源;西方道德文化的优秀成果是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可供借鉴的思想文化资源。以道德文化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首先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培训是教师习得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操、培养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的重要途径。审视当前我国各地开展的师德培训情况,存在问题却是不少,严重地影响了培训的效果。笔者认为,基于当前师德培训的现实状况来探讨其解决策略,对我国的师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