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一篇好作文,除了源于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概括和表达外,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学生的作文自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巧设情境,运用风趣语言,以“读”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自改兴趣,或者由教师读,集体讨论,充分发表意见,进行修改,两种方法十分有效。待学生有了自我改文的兴趣后,教师应因势利导,向学生提出自我修改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自改的方法。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重视、坚持学生作文自改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养成作文自改的习惯,学生的作文训练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谈小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作文能力训练是教师给学生引导和指点让学生自己去改,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3.
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批阅,弊多利少。其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处于被批评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识。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做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上,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  相似文献   

4.
作文应该如何改,又如何评,历来众说纷纭。叶圣陶说: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在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教师只给点拨,该怎么改,让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的地位了吗?能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得益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大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熏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熏我尝试采用…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中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作文学生作文一样,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能不能把古老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呢?假如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自改作文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修改作文,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教给学生一些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修改,并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8.
学生自改作文是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乐于修改作文,要加强指导,引导学生自改作文,教给学生一些修改文章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修改,并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9.
刘正芹 《广西教育》2012,(17):25+27-25,27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作文指导、作文实践的继续和深化。在目前来看,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细细一想:那学生毕业后,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写了文章,谁来帮助他改呢?  相似文献   

10.
张骐 《文教资料》2009,(12):130-131
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教师改"的传统做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新课标倡导"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所以,在作文评改中,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训练,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并逐步形成一种习惯.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系统训练三方面入手,具体介绍了如何指导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于桂华 《考试周刊》2011,(48):67-68
叶圣陶一直主张教师应引导学生自改作文,反对教师越俎代庖的做法。在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就应该耙“改”的优先权让给学生。正如叶老所言:“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养成了自改作文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相似文献   

12.
林东云 《考试周刊》2012,(53):56-56
古人云:"三分作文七分改。"的确,大部分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而以往作文往往是"学生作文先生改",劳而少功。教师对学生习作若是篇篇精批细改,费时费力,不但改掉了作文中的许多童真童趣,更主要的是在批改过程中只有老师单方面的活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又有悖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须"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要让学生摸清写作之门道,提高作文能力,教会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条极佳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黄立参 《广西教育》2012,(25):45-46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最难的是作文教学,让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则是批改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一直遵循着“学生写,教师改”的原则,弊端是老师辛辛苦苦地改,学生走马观花地看,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在《指导小学生自改与互改习作新思维》的课题研究中,尝试改变教师批改习作一包到底的做法,提倡作文由学生自改和互改,体现作文教学的过程性与合作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与潜力,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教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的作文。这种作文批改模式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改了些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改,学生心里都是模糊的。也正是这种模糊性,致使不少学生对教师花大力气批改的作文,只轻描淡写地看一下等级或分数,未能真正领悟教师评改的作用,收效甚微。这些传统的评改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改变这样的作文批改模式,  相似文献   

15.
叶老曾说过:“小学生将来离开我们,各方面都离不开写作,而写作都有一个修改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提倡学生自改作文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教学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新课标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我们不但要教学生如何写作文,还要教学生如何修改作文。改变过去那种学生作文,教师批改的做法,有效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有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不仅写而且改,积极参与作文批改,作文水平才会真正提高。学生由写到改,这是一个飞跃,有一定难度,是一个较长的、较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  相似文献   

17.
张永波 《辅导员》2010,(8):44-45
叶圣陶先生在论及作文批改时曾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还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文教师改”,学生的学习活动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给教师就了事,长期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很难得到提高。变教师单向批改为学生参与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本文从明确自改意义.激发自改兴趣、授予自改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培养教育。  相似文献   

19.
卢波 《广西教育》2013,(10):75-75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批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和深化。以往的作文教学多强调学生写、教师改,且要求教师精批细改,这种方式不仅使教师耗费大量的时间,还让学生失去了主体性,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根据作文题材、内容、文体等,灵活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教师从批改作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关键环节。本文就如何创新作文评改方式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